第494章 杜荀鹤体杜荀鹤

A+A-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生成功的人,也有很多失败觉得落魄者的人。

    但更多的是行走在成功与失败之间,那坎坎坷坷平凡的人。

    你此时成功风光了,也不要骄傲。

    甚至自觉高人一等,瞧不起那些平凡的人。

    你此时失败落魄了,也不要气馁,更不要感觉低人一等,丧失对未来的希望。

    有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未来不可预测,可能现阶段成功的是他,可能下一刻成功的就是其他人。

    那些有能力可暂时落魄的人,更是如此。

    “晚唐时期的诗人杜荀鹤曾写下松一诗,鼓舞了众多后人。”

    “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普通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力感和无助感,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却告诉我们。”

    “在低谷时期,我们更应坚持自我,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

    “自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松写松树,但更是用松来比喻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松树的时候太不起眼了,藏在深深的草丛里,到了后来才渐渐的越长越高、超出蓬蒿。”

    “当时人看不出它是凌云之木,直到它高耸入云霄才它高。”

    “这首诗透露出普通人渴望得到承认与尊重的情感,仿佛是他们的心声。”

    “诗中的松,逐渐从土壤中生长,形象地代表了普通人在生活中的困境与命运。”

    “它所生长的环境,被杂草与其他树木所包围,阻挡了阳光和雨露,这正如普通人在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压抑与困境。”

    “作者杜荀鹤以松为喻,实则在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与遭遇。”

    “杜荀鹤与当今众多普通人一样,出身于平凡家庭,用松树比喻自己,实在贴切。”

    “关于他的身世,有个非常有意思的法,有人他是杜牧的儿子。”

    “理由是大概在会昌末年杜牧曾经调到池州去当刺史,这个时候他的妾已经怀孕了。”

    “这个妾后来被嫁给了另一个姓杜的人,杜筠,生下了杜荀鹤。”

    “但不管是不是杜牧的孩子,杜荀鹤的这一生、过得都是够坎坷的。”

    “他生活的时代是晚唐向五代过渡的时期,盛唐有多灿烂,晚唐的政治就有多黑暗。”

    “老百姓生活很苦、出生在这个时期的文人也很惨了,往往一生蹉跎。”

    “从有志向的杜荀鹤,在少年时期就勤学苦读。”

    “为了实现理想,他在九华山、庐山等地都学习过。”

    “学成之后他踌躇满志的参加科考,满心希望走上仕途、光耀门楣。”

    “可是梦想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残酷。”

    苏轼:一首诗短短四句,富含人生哲理,激励了无数处于低谷中的人。

    自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诗只有2个字,却充满了无限的人生哲理,读懂了让我们受益终身。

    自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松树在刚刚破土而出的时候,长得非常微,以至于被埋没在深草之中。

    但它从不低头服输,一个劲地向上笔直生长,现在它的个头已经超过了蓬蒿的高度了。

    前两句描写松树的生长艰苦环境,以及其成长的习性。

    刺头的刺,钩勒出松外形特点的同时,也准确地表达出它那坚强不屈的性格、锐不可当的精神。

    正是有这种精神和性格,所以才会出蓬蒿。

    这是必然的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征兆。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世人不知道它其实是凌云木,直到它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才开始夸奖他的高大,承认它的伟岸。

    后两句诗人连用两个凌云,后一个自然是指大松。

    大松已然凌云,这个时候再来称赞它高大,其实也毫无意义。

    只有在凌云木尚之时,加以爱护和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

    他写松,写松,其实都是在写自己。

    他生于寒门,以松没于荒草自比,可谓恰如其分。

    关于杜荀鹤的出身,有个非常有意思的法。

    据会昌末年杜牧调任池州刺史时,他的妾已怀孕,后出嫁给长林县乡正杜筠,生下了杜荀鹤。

    但不管是不是杜牧的私生子,杜荀鹤的一生,都过得比较坎坷。

    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晚唐向五代的过渡期,盛唐有多么灿烂,晚唐的政治就有多么的黑暗,出生在这个时期的诗人自然相当悲惨。

    少有才名的杜荀鹤腹有壮志,为了实现梦想,在九华山、庐山等地勤学苦读,长达十年左右。

    学成之后踌躇满志地参加科举,期望一举成名天下知。

    晚唐时代的腐败早已渗透到科场,选拔人才的科举早已演变为公然贿赂,你上面有人,自然可以及第。

    无人赏识,更无亲族在朝中的杜荀鹤,在科举的路上。

    虽常有拜谒高官,但仍是被人看不起,导致屡屡落第。

    考了几次,又赶上了黄巢起义,不得已他只能从长安回到老家,过着半耕半读的隐居生活。

    世道不公,心中自然不平,于是在这样遭遇之下写了这首松。

    借物言志,表达他迟早会出人头地,让人刮目先看的自信。

    而松虽,但仍高洁,雄健,迟早有顶天立地的时候,这也是要对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所的话。

    当时藩镇割据,晚唐的诗人文士想求闻达,还可以到各个藩镇中寻求会。

    黄巢之乱结束后,杜荀鹤跑到大梁,冒着生命危险,干谒权势熏天的梁王朱温。

    这次总算时来运转了,受到了梁王的器重。

    梁王因此派人把杜荀鹤的名字报给主管科举的礼部。

    有了朱温的推荐,杜荀鹤果然以第八名的位次进士及第,当时杜荀鹤已经46岁了。

    可惜他被朱温推荐到朝中做了翰林学士,没几天就一命呜呼了。

    虽杜荀鹤被人调侃为五日翰林,但这也是他苦读几十年换来的收获,也是值得肯定的一件事。

    回过头再看这首短精悍通俗易懂的咏物诗,真是充满了人生哲理,有一种乐观向上的力量,在激励着我们奋进。

    如果此时人生落魄,身处低谷,更要积极乐观。

    因为这并不是失败,只要相信自己,困难都只是暂时的。

    山有谷峰,人有起落,没有谁的人生是一成不变的。

    永远不要瞧自己,也不要看别人。

    “晚唐时代的腐败已经渗透到科场了,按理考试的目的就是选拔人才、英雄不问出处,然而很不幸的是这个时候科举考试往往变成交易了。”

    “有人公然贿赂、有人找人、打招呼情,反正当时有不少这些事儿。”

    “杜荀鹤没钱通天,也没有亲戚朋友在朝廷当官。”

    “在科举这条路上走的很艰难,考了几次都没什么结果。”

    “他也去拜谒过官员、想尽早出人头地,可是也没什么效果。”

    “后来又赶上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不得已杜荀鹤只能回老家了,过起了半耕半读的隐居生活。”

    “世道不公,他内心很难平静。”

    “在这样的心情之下他写了这首诗松,借物言志。”

    “表达他迟早会出人头地,让人刮目相看的理想。”

    “杜荀鹤描述松尽管幼,但仍保持其高洁和坚韧的特质,深信它终将茁壮成长。”

    “他的这番话中,既有自我鼓励的意味,也隐含着对那些轻视他的人的回应。”

    “尽管经历挫折,杜荀鹤仍未放弃仕途的梦想。”

    “由于当时藩镇力量强大,众多晚唐文人只能前往各藩镇试图谋求一番事业。”

    “黄巢之乱后,杜荀鹤决然前往大梁,期望得到当时权势显赫的梁王朱温的接纳。”

    “得幸,他成功获得梁王的接见。”

    “并因梁王的推荐在公元9年获得进士及第,时年已46岁。”

    “尽管晚来的荣誉,但至少证明了他的坚持并非徒劳。”

    “然而,遗憾的是,杜荀鹤在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后不久便去世。”

    “这样充满波折的人生,仿佛预言了许多普通人可能会遭遇的命运。”

    “了解他的人生轨迹后,再次审视这首简练而深入人心的咏物诗,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

    “开头这句自刺头深草里描写松树刚长出来的那种状态、真是的可怜。”

    “路边的野草都比它高,它被淹没在深深的草丛里。”

    “有时候它感到沮丧、感到失落,它看看那些高大的树木,曾经有一瞬羡慕他们。”

    “它们长得多高大挺拔啊,它们的枝条,自由自在的伸展、接受着阳光雨露。”

    辛弃疾:杜甫、杜牧、杜荀鹤都是大唐姓杜的大诗人,据传杜牧和杜荀鹤是父子关系。

    历史上有个传,杜荀鹤是大诗人杜牧的出妾之子,出妾之子是个委婉的法。

    意思这个妾被婆家休了,孩子是离开婆家之后生的,言外之意就是杜荀鹤是个私生子。

    晚唐的社会环境非常动荡,黄巢起义动摇了唐朝的根基。

    虽然没有直接灭掉唐朝,但却间接的帮朱温拿下了天下。

    对黄巢起义的评价多为负面,滥杀无辜,民怨极大。

    他见黄巢攻入长安时乱象横生,毅然而然的背主弃黄,主动降唐。

    唐僖宗像是捞到救命稻草一样,朝廷赐朱温名全忠。

    朱温利用朝廷对他的依赖,一天天坐大,直逼皇权。

    逼着皇帝迁都洛阳,设计杀了唐昭宗李晔,立十二岁的李柷为帝。

    三年后接受唐哀帝的禅位,即皇帝位,更名朱晃,国号大梁,五代后梁。

    杜荀鹤与朱温有一段不清不楚的关葛,当朱温掌握大唐的大权后。

    杜荀鹤写了十首时世行,让朱温省徭役,薄赋敛,但朱温都没有采纳。

    杜荀鹤又不甘心,又写了三十首颂德诗去讨好朱温,朱温也不置可否。

    杜荀鹤就在大梁国都洛阳一住就是几个月,进退两难。

    杜荀鹤一生写诗为乐,诗的题材较多,可分三类。

    一类写隐居山林,追求孤寂,有贾岛之风。

    二类,现实主义诗,体恤百姓疾苦,讽刺官场作为。

    三类,写艳情宫闱,仅一首春宫怨足矣。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整首诗前四句开篇写宫怨,婵娟指容貌美好,宫女因长得好看,被选入宫。

    入宫以后伴随她是孤枕寂寞,本想着梳妆打扮,一想到美貌误人,又迟迟犹豫,懒于动。

    后四句结尾写景写春,时下流行一句谚语,杜词三百首,唯在一联中。

    这一联就是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风暖对日高,鸟声碎对应花影重,词词流水,句句对仗。

    宫女百无聊赖的打开窗户一看,外面春风日暖,鸟声轻碎,丽日高照,花影重叠。

    不由想起自己还没入宫前每年在家乡若耶溪采莲的欢乐情景。

    写宫怨诗的有很多,能把春与宫怨严缝无间连接在一起的诗仅春宫怨也。

    “可是再看看自己、它低下了头,觉得自己实在是太普通、太渺了、什么也不是。”

    “它感到彷徨、自卑,它凭着一份生存的本能努力活着。”

    “在一堆杂草从中长呀长,有时候它感到快窒息了,不知道自己还能挺多久,只是努力生长。”

    “突然有一天,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它感觉到阳光那么温暖的洒在身上。”

    “看看周围,才发现曾经铺天盖地的杂草都已经在脚下,他长大了。”

    “世人哪里知道这棵松树其实是凌云之木?它的时候没有人正眼看过它,直到它长成参天大树。”

    “人们经过的时候才开始在树下休息、乘凉、才开始感慨,它真是一颗伟岸的树、一颗高大的树。”

    “这几句诗,读来真是感慨,这是松的成长、更是人的成长。”

    “杜荀鹤的这句的真好,直待凌云始道高,成长很多时候是一件缓慢的事,在成长的过程中太多人遭受了难以承受的压力。”

    “而且很糟糕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很少有人能给你点耐心、哪怕给点鼓励也好。”

    “因为每个人都忙着过自己的日子,所以在你艰难成长的时候。”

    “就算再有多大的能耐,也很少有人能慧眼识珠发现你。”

    “因此,在艰难的时候,不要等伯乐,要自己长大、自己发光。”

    “每个人都具备独特的潜质和优势,然而在这些潜能得以充分展现之前,我们常常会面临外界的不理解、忽视和不公。”

    “在这个过程中,杜荀鹤的诗句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不应消沉抱怨,而应坚韧不拔,努力成长。”

    “人生恰似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其终点和结果是未知的。”

    “每个人都在这场赛跑中寻找自我,展示自我,无人能预知最终的胜利者。”

    “因此,愿每一松都能珍惜自我、磨练自我。”

    “以积极的态度和不懈的努力,塑造出最理想的自我形象。”

    “不仅为了自我实现,也为了向世界展示其独一无二的价值和光彩。”

    李清照:杜牧的私生子,杜荀鹤因一首诗升职,后犯众怒。

    晚唐的政治极度腐败,很多有才华有志气的文人、诗人。

    虽胸有报国之志,身却报国无门。

    杜荀鹤也不例外,一生都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于是躺平,沉浸于作诗的快乐之中。

    他写诗的题材较多,大概分为三类。

    一类写隐居山林,追求孤寂。

    一类写艳情宫闱,一类写现实主义诗,体恤百姓疾苦。

    相对于初唐、盛唐、中唐的诗人相比,没有了让人激情四射的环境,也没有了积极向上的岁月。

    杜荀鹤身处其中,却不甚影响,他写的现实主义诗。

    虽烈而不空,道理虽值却有隐。

    晚唐的社会颓势谁都可以感觉的到,社会矛盾从官场到民间,纠缠如乱麻,已经无法解开。

    杜荀鹤所处的环境又值黄巢起义,晚年的杜荀鹤,不知为何被卷入了黄巢起义。

    不仅兄妹失散,自己还无端卷入。

    黄巢起义,动摇了唐朝的根基。

    虽然没有直接灭了大唐,却间接替朱温拿了天下。

    黄巢部下有一员大将叫朱温,杜荀鹤与朱温有一段不清道不明的瓜葛。

    朱温掌握大唐大权后,杜荀鹤写了十首时世行,想让朱温省徭役,薄赋敛,但朱温没有采纳。

    杜荀鹤心有不甘,又写了三十首颂德诗去讨好朱温,朱温也不置可否。

    杜荀鹤就在大梁国都一住几个月,进退两难。

    据朱温这个人喜怒无常,杀人如乱麻,稍一动气,就以杀人解气。

    如果他召见的人不在,连下也难逃一死。

    朱温掷骰子六枚召唤杜荀鹤,六枚尽红,朱温大叫一声,苦命的秀才!

    同是乾坤事不同,雨丝飞洒日轮中。

    若教阴朗长相似,争表梁王造化功。

    这首诗过于阿谀奉承,虽赢得朱温大赏,却不幸录入杜荀鹤文集中。

    成了他人生中的污点,想抹也抹不掉。

    这一年朱温尚为王,未即皇帝位,不过事后专门为杜荀鹤送名礼部。

    杜荀鹤得以中第,授翰林学仕,主客员外郎一职。

    杜荀鹤算是个谨慎微的人,一生求学求仕不得志。

    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是他对自己的剖析。

    当他被朱温提拔发迹之后,一下子糊涂之极。

    杜荀鹤由于上升仕途之路不光彩,心虚作崇,为官之际,跟同僚之间相处不好。

    常常仗势欺人,侮辱官员,久而久之,犯了众怒,众人准备杀他,但时间却没来得及。

    杜荀鹤得了重病,很快就死了,这一年离大唐灭亡,朱温称帝仅剩两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