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选择或
徐朝阳和钟瑶深入矿工新村,经过和当地‘钉子户’的深入接触后,已经觉察出事件背后的复杂形势。
“拆迁工作推进不下去,没法单独的将他们统一打成钉子户。”
坐在回去的车上,徐朝阳有些感慨。
这里本就是京州能源的矿工家属区,不是一般性质的棚户区公民。
特别是94年的房改房政策出台后,不少住户的房屋性质,已经发生了较大转变。
以前是单位分配的房子,属性为‘国有’。
现在则是房屋所有权归职工个人所有。
要想再次变更房屋属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除了基本的拆迁补偿等问题,最紧要的还是京州能源的欠薪。
即便已经补发给了工人三个月的薪水,但仍有四亿多的缺口,可谓触目惊心。
“以前觉得国企欠薪是绝不可能发生的情况,可现在看来,我还是太乐观了。”
钟瑶开着车,摇头吐槽了一句。
徐朝阳平静道:“谁让他们是工人呢,要是领导层,我看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嘛。”
京州能源的工人是矿工,具体的工作常常伴随着危险,属于前线作战人员。
可前线吃紧,后方紧吃,这种事早已屡见不鲜,习惯了就好。
“不开玩笑了,工资的事情,必须要督促中福集团尽快解决,否则耽误了政府的工作和影响了政府形象,我们该找谁去?”
徐朝阳将目光转向窗外,认为自己已经成了一名合格的政治家。
与他相比,钟瑶纯洁的像只白兔。
“难道国资委就不管吗?”
“哈哈。”
她提出了内心的疑问,徐朝阳当场笑出了声音,却并没有选择回答这个问题。
钟瑶遗憾叹气,即便自己无法共情社会底层的苦难,可也会为此感到疑惑。
但这个疑惑,或许在现代社会,已经无人再敢给出一份真实的答案。
于是两人很快就结束了这个话题,转而谈论起中午去哪儿吃饭。
这时,徐朝阳接到了孙连城的电话,对方向他透露出一好一坏两个消息。
好消息是,经过强有力的干预,政府的24号文件终于废除。
目前只需要矿工新村百分之七十的居民签字同意,就能正式启动拆迁的具体工作。
而坏消息是,这个干预的因素,是李达康。
几分钟后,徐朝阳挂断电话,不免开始深思李达康的用意。
在这种极为关键的时刻,他突然跳出来,到底有何目的?
座位上的再次响起,吴老师让他们回家吃饭。
徐朝阳提出要带一个客人,吴惠芬欣然应允。
时间再次过去半个时,徐朝阳带着钟瑶,和孙连城在高老师家门口碰面。
孙连城提着新鲜的水果,其余的一样不带,只做礼节性的拜访。
三人进屋后,钟瑶跟着吴老师去准备午饭,徐朝阳则和孙连城,一起请教了高育良。
高育良对孙连城的印象还算不错,自己做省长时,也没少和他接触。
只是这次谈话,不可避免的要提到他们近期接的工作。
高育良虽不在朝,朝堂上却处处是他的身影。
他赋闲在家,但对于汉东的政治格局和一些大大的事情,都了解的很清楚。
孙连城趁请教了些政府工作的经验,高育良不厌其烦,很是和蔼的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高老师,李达康回来了。”
三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聊了一会儿,徐朝阳主动挑破了这层窗户纸。
孙连城也叹气道:“老省长,真是怀念您在任上的日子。”
既然徐朝阳起了个头,孙连城也不再矫情。
在他们现目前的工作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但要最大的问题,无疑是这个李达康。
“京州市委的领导干部,其实都希望李达康能主动担负起这个责任。”
“这些年,我们的位置上去了,但当年犯下的错误,总是需要有人去弥补。”
“您也知道,吴雄飞吴市长一直在逃避,对李达康抱有很大的成见,但市长孙海平、副书记赵东来,这两位同志的态度还是好的。”
“李省长不回来也就罢了,我们努力扛,也能把这个烂摊子扛起来。”
“可他既然回来了,当年的重大决策,全出于他一人之。”
“句不中听的话,他是最了解其中情况,也是最该担负重任的人。”
“可没想到”
孙连城一肚子的牢骚和委屈,不知该如何表述。
徐朝阳眼中带着些许戏谑。
“没想到李达康不愿带头冲锋,我们这位孙常务只好顶着各方面压力,努力将这摊子烂事儿给接过。”
“眼看着好不容易有了点希望,李达康却又回来了,又准备担负重任,提刀上阵了。”
孙连城连连摆,对这话感到万分羞愧。
“老省长,没,我没那么伟大。”
“其实我这么做,也是怕以后被人戳脊梁骨。”
“当年我任光明区区长,答应过要落实好矿工新村的拆迁和安置工作。”
“当时大言不惭,现在四五年过去了,未见一点成效。”
“坦率的,我真不想未来退下去后,还给自己留下一块心病。”
孙连城低下头,还未喝酒脸就红了。
他想表达的是,自己的目的实则也不纯粹。
但凡事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
高育良能够理解,听他们完后,表情也十分严肃。
“这个李达康啊,真是不像话!”
他罕见的有些生气,连语气都变得郑重其事,像是做老师的在批评犯错的学生。
“老高,李达康好歹是汉东省长。”
“你怎么,会不会太伤他了?”
吴惠芬给三人端来了茶,听到骂声,无奈的提醒了一句。
高育良提起裤腿起身,眼神锐利,语气里带着几分淡淡的讥讽。
“伤他什么,我伤他”
作为一个有涵养的人,他最终还是没把到嘴的话给骂出来。
而老高之所以会在外人面前失态,一是演戏给孙连城看,二来,也的确对李达康恨铁不成钢。
“想当初他即将调回汉东接我省长的班,组织上怕我有情绪,还特意来问我的意见。”
“我当时是怎么的?”
“我不仅对组织的安排表示深刻理解,还在钟书记面前极力推荐他。”
“李达康这个人不管怎么样,在经济建设上,确实有着他独到的经验。”
“新时代了,汉东需要新的发展。”
“钟书记不是本省人,对当地情况掌握的不是那么详细,所以李达康的确是个合适的人选。”
“可他上任后是怎么做的?”
“算旧账扯过去,接工作第二天就去走访视察。”
“这个态度很好,我个人也支持。”
“但既然发现问题,又选择逃避,逃避到中途,又想着回来接管全局。”
“肆意妄为,反复无常,简直是乱弹琴!”
或许是现在退下来了,也不怕有人拿自己怎么样。
于是在自己学生和孙连城面前,高育良一吐心中不快,真正对李达康感到失望,而且是失望透顶。
李达康这个人,永远在是或否之间选择或。
赵立春主政期间,一边享受着政治庇护,一边坚持原则。
老书记调任后,汉东缺少主将,当时所有人都认为高育良会上位。
李达康突然又不坚持原则了,为了所谓的内部团结,对陈清泉等下属干部违法乱纪的行为视而不见。
再到后来,沙瑞金空降。
大风厂6事件发生,李达康为求表现,打算强拆工厂。
陈岩石没叫“金子”前,他一口一个老陈,叫的不情不愿,甚至不耐烦。
直到那声“金子”一出口,老陈立马成为了受人尊敬的‘陈老’。
“他这个人,无论思想还是行动,就没人能够猜得到,因为总是会做出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来。”
高育良遗憾叹气,几年时间过去,他以为李达康已经变了。
当年沙书记巧施段,让他到中江任职,本意是想令李达康团结好祁同伟,好好磨炼一下自身。
只要李达康肯认真思考,再回汉东,必然会是另外一幅不一样的光景。
可惜可叹,李达康的目光,实在是太过短浅。
“算了,今天也是有感而发,个人的荣辱与共,与整个大局比起来,算得了什么呢?”
“不为时代所深思者,终究会被时代所抛弃。”
“关于李达康的问题,我会向组织提提建议。”
“你们放心,安心做事就行。”
“他要是敢肆意妄为的不把我们这些老同志放在眼里,我看他这个省长的位置,也坐不长了。”
高育良重新坐回来,握着茶杯缓缓开口,语气温和却不失坚定。
孙连城像是被喂下一颗定心丸,眼里充满了感激。
徐朝阳也笑着感谢了高老师,李达康什么的,还得让高老师出面,老对往往才会对彼此更为了解。
而就在三人谈论此事时,李达康也正在找省委书记钟承平进行工作上的汇报。
对于他临阵脱逃,又在半道上突然折返回身,想要横插一脚的这种行为,钟承平显然已经彻底失去了耐心。
“达康同志,在你看来,汉东省委是不是应该听你一个人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