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他曾经那倔强的背影

A+A-

    丹娘不徐不缓地往前走,目不斜视。



    被彻底无视的湘王妃气急败坏:“我跟你话呢,你聋了?”



    丹娘飞快打断她:“湘王,乃先帝御赐封号,老湘王还在时便是当今圣上的左膀右臂,自家兄弟;陛下念及老湘王的功劳,更感怀兄弟情深,是以让老湘王的儿子袭爵。”



    “袭爵后,封号不变,但须从亲王降为郡王一级;相应的,湘王的正妻入玉牒,一样尊称湘王妃。”



    “你究竟想什么?”湘王妃万分不解。



    丹娘突然停下脚步,缓缓转过视线。



    冰冷如霜的眸光扫过眼前这年轻女子的脸庞,一点点一寸寸,寒意中透着肆意狂妄。



    被她看得浑身发毛的湘王妃刚要发作,又见丹娘红唇微启,轻柔道,“我想的是我如今是正一品夫人,圣上特此襄和为封号,算头一等的殊荣;”



    “而你郡王妃,从品级上看来,你只是从二品,且无封号。你方才——你跟我话,我不理你我就是聋了,你知不知道这话也算是以下犯上。”



    湘王妃愣住了,嘴唇轻轻颤抖着,瞪圆了眼睛里写满了不可置信。



    丹娘微微一笑:“不过我向来不爱这样以品阶压人,怪没意思的。难得能与王妃共享一顿家宴,也算有缘,何必闹得彼此面上都难看呢?”



    “你、你方才贵妃娘娘的话你没听到?”



    湘王妃急了,索性快步越过丹娘,一下子挡在了前头。



    “听到了,可贵妃娘娘得对,那段时日我还不曾与沈家有关系,不知情再正常不过。若是王妃觉着这事儿与我沈家有关,那也要容我回去了解一二再吧。”



    “着什么急呢?”她边边轻轻走到湘王妃身侧,与她比肩而立,“横竖那名叫云遮月的姑娘已经没了性命,你湘王府不管不顾,都不怕昧了良心、冤魂索命,我又有什么好在意的。”



    撂下这话,丹娘头也不回往前,将那湘王妃撂在原处。



    身后之人是什么表情,她才不在意。



    出了宫门,她便上了马车,吩咐乐透:“不会去,咱们去接侯爷。”



    算算时辰,沈寒天也差不多该忙完了。



    等了大约两刻钟,果真看见那熟悉的身影从另一侧的宫门出来。



    乐透早就上前候着。



    沈寒天又惊又喜,远远看过来,那双眼睛亮得吓人。



    丹娘撩起帘子,冲着他招招。



    夫妻二人相视一笑。



    待沈寒天进了马车便迫不及待问:“你今儿怎么来了?”



    “琼贵妃设宴,邀我与湘王妃一道用了个便饭。”



    短短一句话,听得男人一阵错愕。



    丹娘笑了:“没诓你,是真的,我也刚从宫里头出来呢。”



    沈寒天:“你倒是敢去。”



    “我有什么不敢的,贵妃娘娘派了自己的心腹太监来咱们府上邀请,必然是过了明面的。宫里头人人都知晓她邀我进宫的,我若是出了什么事儿,她也难逃其咎。”



    丹娘顿了顿,“况且,她侄女和湘王府的事情还没个了结呢,她虽不算绝顶聪明,但也没蠢到这份上,赶着这会子为难我。”



    沈寒天抬捏了她脸颊一把:“不错,会盘算了,有长进。”



    “等会儿回去了我有旁的事情要问你。”她直视着丈夫的眼睛。



    他很快明白了:“好。”



    他将丹娘的一只紧紧握在掌心,二人肌肤相触,点点温情弥漫,胜过千言万语。



    回府后,沈寒天便领着妻子去了外书房。



    他亲交给丹娘一只密封的匣子:“都在里面了,你慢慢看。”



    打开一瞧,里面竟是一封封御笔亲批过的奏折,一行行行云流水的笔墨苍劲有力,一看就是沈寒天的字迹。



    只不过,这些奏折分明是数年之前的了。



    那些笔锋比之如今,更显得锐利。



    那是曾经胸怀天下、锋芒毕露的状元郎留下的痕迹,一笔一划皆是赤子之心。



    



    想到这儿,丹娘忍不住有些心思微动。



    她一封封看完,终于对琼贵妃所言有了个大致全面的了解。



    原来,数年前沈寒天被贬被罚,事关湘王。



    那时候,皇帝病危。



    留在京内的皇子都还很年幼,而远在封地的其他受封的皇子又相距太远。



    东宫空悬,当即人心慌乱,蠢蠢欲动。



    于是由另外一支文臣带队的派系就提议从宗亲血脉中过继一子,暂为代太子,以协理国政。



    当时的人选,就是如今的湘王。



    那时候的老湘王也病重,膝下幼子正当壮年,且文韬武略颇为精益,也得到过皇帝的赏识。



    被这些人拥戴,很快让湘王生出了别样的念头。



    论血脉,他的父亲本就是先帝的皇子,他是实打实的皇孙;论才能,他自诩不比那些有了封地的皇子差。



    有些年头一旦升起,就像是落地生根的枝丫,很快发展壮大。



    当时,朝野内外都在湘王之子能才过人,是代太子最佳的人选。



    而沈寒天就是那个敢于冒头,敢于跟舆论趋势对着干的愣头青。



    他一再上书,言明此行不可取;甚至当着朝廷众人的面,揭露了湘王一脉的狼子野心。



    一时间,慌乱四起,流言不止。



    沈寒天自然成了那个众矢之的。



    就在这个当口,皇帝奇迹般的恢复了,身子一日好过一日。



    这些动荡自然而然便平息了。



    皇帝清算了一波,对于那些皇室宗亲也算下留情,老湘王也是得知这一消息,最终没撑过那个冬天,撒人寰。



    次年春,湘王幼子袭爵。



    到此,一桩风波也算平息了。



    可很快一封封弹劾沈寒天的奏折雪花似的飞向了中枢阁,几乎把皇帝的案前都摆满了。



    他们言明,期间最活跃的便是沈寒天,是沈寒天意欲挑拨皇室宗亲,齐心不正。



    他们还搜罗到了各种证据,一齐送了上去。



    看到这儿,丹娘的忍不住颤抖。



    是气的。



    她算是明白这些人想做什么了



    在这些人眼里,沈寒天实在是太另类,太过于刚硬,软硬不吃;且又太过有能力才学,逼得他们不得不服软。



    这样一柄锋利的刀,若是不握在自己人的里,那就是个祸害。



    于是几方派系势力竟然很一致,在这个问题上拧成一股绳,要将沈寒天从朝堂之上拔除!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丹娘总算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了。



    那时候的沈寒天意气风发,对朝廷对社稷对黎民百姓都抱有一种近乎于天真的赤诚。



    他想要报效,想要为大雍贡献一份力量。



    只可惜朝堂之上,哪有非黑即白的时候。



    像他这样的另类,是人人都不喜欢看见的。



    不由得,丹娘心头微微一疼。



    她好像看见了那个为了理想孤军奋战的少年,意气风发、勇敢无畏,只为了心中的信念。



    他与当年的她,是那样的像。



    目光落在了沈寒天当年写的罪己书上,末尾处最后一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臣有罪,无能为圣上分忧,自请受罚,以息众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