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 鸡蛋不能全放在一个篮子里

A+A-

    云莺里的动作顿了顿,很快一张脸涨得通红。



    她还记得那一日金姨娘拦住自己的那些话。



    她虽,家道艰难,可也是要脸面的,突然去了又被叫停,这又要再去,她如何拉得下这个脸?



    思来想去,憋得眼眶里一片湿润,喉间到底哽咽起来。



    “要您去,不是您跟绣庄的人不让我去的么?您是我母亲,自然您去更有用,万一她们不信我的,岂不更丢人?!”



    云莺发泄似的完这一句,飞快用袖口抹了一把泪,躲去了屋外。



    徒留母亲留在原地发呆。



    却丹娘那头,请了工匠班子热火朝天地开了工。



    府里的事情还未忙完,吴大娘子又有了新买卖。



    这一趟跟随商队来圣京的生意人里,有一批贩马的商贩,他们从更远的州县过来,所带的马匹膘肥体壮,不但体型漂亮,更耐劳持久,养在府里平日做出行之用再合适不过。



    丹娘去瞧了一眼,心都动了。



    又买下了八匹马,另外招了专业的养马人入府,这又是一笔开销。



    吴大娘子了,他们那边盛产骏马,能流到市面上来的都是很不错的,另外最好的那一部分是御贡的战马,旁人想买也买不到。



    丹娘细细了解后,也出了一笔银子,算是入股。



    吴大娘子的开场白才起了个开头,见丹娘这般大方,喜得眉开眼笑:“我就夫人有远见,这贩马的生意当真好赚。”



    其实这些年陆陆续续积攒下来,丹娘在好多生意上都投了银钱。



    一年下来,自有盈亏,仔细算算能赚不少。



    她越发快活起来。



    听吴大娘子这样,她笑着摆摆:“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我这也是广撒,总有一个赚得了吧。”



    “何止一个?”吴大娘子喜滋滋道,“是好多个呢。”



    有道是里有钱,心中不慌。



    丹娘深谙此道。



    她还在如火如荼地忙着打点与赚钱时,一封来自宋府的书信把她催回了娘家。



    一进门,她就察觉到不对劲。



    气氛太低沉了,整个府里的丫鬟奴仆婆子们,一个个不敢大声话,屏气凝神地低头,心翼翼地做事。



    领丹娘进门的,正是蒋妈妈。



    丹娘随口问了一句。



    蒋妈妈就等着她问呢,忙不迭地打开了话匣子:“姑奶奶有所不知,咱们老爷昨个儿发了好大的脾气呢,就因为咱们家三爷要请辞罢官!”



    “还有这事?”



    “来也是凑巧了,三爷为了一桩事又与上峰争执不下,这一回闹得有点大,老爷得了信,便让三爷备厚礼去登门致歉,可三爷不愿。非但不愿,如今这会子连官都不想做了”



    蒋妈妈也是觉得莫名其妙。



    有官职在身多好呀!



    旁人求还求不来的,怎么宋竹砾偏不当回事呢?



    父子二人为了这件事争执不下,已经在家里吵了两日了



    赵氏愁得头大,连连上火,嘴角起了两个大泡,连吃茶都费劲。



    老太太那边劝不住,只能让父子二人暂时分开,这事儿缓缓再办。



    宋恪松今日上朝之前留下一句:“辞官你想都不要想!我宋家丢不起这个人!!若你执意如此,那从此就当没我这个父亲!”



    这话得很重了。



    要是宋竹砾坚持辞官,那宋恪松完全能以不孝之名将他告了。



    父告子,且又有理有据,宋竹砾根本讨不到好。



    



    一边是引以为傲的儿子,一边是依仗多年的丈夫,赵氏夹在其中,各种滋味有多难熬,可想而知。



    蒋妈妈是个利落人,三言两语就将事情清楚了。



    到了赵氏院子门外,她略停住片刻,语气温软又急切地叮嘱:“姑奶奶来一趟不容易,可要好好劝劝咱们太太,这会子婉明姑奶奶就在里头呢”



    “我知道了,我先进去瞧瞧。”



    丹娘温温一笑。



    走到门口,自有丫鬟打起门帘子通传。



    “七姑奶奶来了。”



    赵氏的屋内焚着香,丹娘细细一闻,是有安神之效的水沉香。



    绕过屏风,却听里头是婉明柔声细语地劝着:“太太,七妹妹来了,您总也这般唉声叹气的,也不是个事儿呀。”



    丹娘见着赵氏。



    她正歪在榻上,靠着一只足有半人大的靠枕。



    身边两个丫鬟正给她捏着腿脚。



    婉明奉茶就坐在一旁。



    见丹娘进来了,婉明忙冲着她笑了笑,姊妹二人一打眼色,立马心下了然。



    “太太正吃什么茶呢?闻着味儿就沁香,是我没尝过的么?”丹娘凑近了,语气自然欢快,“好呀,太太得了好茶,一个人躲着享用,要不是今日我来一趟,怕都察觉不了!回头我告老太太去,非得让太太分我一半才行。”



    原本闷闷不乐的赵氏听见这话,忍不住笑了。



    她嗔怪地横了一眼:“你这丫头,都这个年纪了,还这般会打趣笑,我有了什么好东西不给你们姊妹分去的?”



    “是是是,是我冤枉了太太,太太大人大量,莫怪才好。”



    丹娘笑着,坐在了蒋妈妈拿的一只方凳上。



    “太太瞧着面色不好,可是父亲又给太太气受了?出来兴许能好些,憋在肚子里,仔细再给憋出病来。”



    又是开门见山的一句,反倒省了拐弯抹角的功夫。



    婉明有些惊讶,却更佩服。



    这位七姑奶奶永远有这本事,一针见血,还让人心服口服。



    赵氏叹了一声,终于娓娓道来。



    一开始的还算隐忍,到后面大约是脾气上来了,她面色涨红,就差指着儿子骂了。



    “想我这大半辈子过得,也不算顺心!什么事儿都见过!与我一般身份的妇人,哪个有我吃的苦多?我这样倒也不是在你们辈面前哭诉,只是我都这把年纪了,还要替儿女操心受罪!你你三哥,怎么想的!怎么你二哥做事稳重,到了他这儿竟一半都不如了!他们还是双生子呀,怎么就差这么多?!”



    赵氏捂着心口,“我也没别的念想,无非是想让你们姊妹兄弟几个能过得好,都是成家立业,且有子有女的人了,怎就还这般冲动?”



    丹娘听明白了。



    没想到,宋竹砾的思想觉醒来得这样快。



    上次她还跟父亲提过一嘴,没想到才过去两三个月,事情就发展到捂不住的地步了。



    想到自家这个三哥的脾性,丹娘也觉得能理解。



    他若不是这样傲气,这样执意,当初也闹不出那样的麻烦



    赵氏着,落下泪来。



    婉明忙拿着帕子替她擦,一边擦一边软言细语地劝着。



    赵氏的情绪好不容易才稳住了,丹娘又了两句,见赵氏疲乏,蒋妈妈又过来赵氏昨个儿一夜都没睡。



    丹娘便道:“太太还是睡一会儿,我与婉明姐姐先去看看老太太,回头等太太睡醒了,咱们再话。”



    她看向赵氏,“这又不是什么难事,比起这个,当初宋家遭遇的波折苦难要重得多,风里来雨里去这些年了,太太应该把心放回肚子里,天塌不下来。”



    赵氏怔住。



    有些惊愕地看着她。



    丹娘顾盼生辉,双眸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