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不信谣,不传谣!效率属实慢了点,该不会有啥强迫症吧?

A+A-

    嗯?



    集播种于覆土于一体?



    还能这样做?



    这般听来,这播种也是个好东西啊!



    众人倾耳细听,皆是感觉耳目一新。



    以往的播种方式,最直接简单的就是撒播。



    后出现了条播,即,使用耒耜这些简单的农具,在土地上开出一条条浅沟,将种子均匀地播撒在这些沟内。



    播种后的覆土,则是使用木制的农具耰(类似榔头),来翻动表层土壤,将种子覆盖,这种覆土方式即可保种子免受风吹日晒,也能防动物侵害。



    但于一些规模的播种,以及比较精细的播种操作中,一般还是脚踩覆土。



    日后若是有了这集播、覆土于一体的播种,得省下多少人力物力啊!



    嗯,还是得大刀阔斧的继续改革!



    在场的群臣们思绪飘飞。



    其实吧,这播种和西汉时期赵过发明的耧车功能上还是差不多的。



    就是这耧车,主要依赖的是人力或者牛、马这样的动物拉拽,来同时完成开沟、播种的工作。



    反正也就隔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到时候把想法跟墨家这帮人一,那不准很快也能造出来?



    不,还是让工室那边来研究吧,黄庭靖他们这边还忙着造床呢,目前应该没啥时间。



    至于工室就算再忙,但人最多啊!随便挤出一点人来研究,应该也行?



    到时候这耧车卖出去可是一大笔钱呐!得造!得卖!



    顾绫雪露出了财迷一般的微笑。



    而听到这话的嬴政,心中不禁暗自思忖着。



    仅仅相隔一百多年,便有了可开沟、播种的农具,而朕在位之时,一直重农,大秦却无人能思及于此?



    实乃憾事。



    就仅隔了一百多年,便研制出了开沟、播种的农具?



    赵过



    为何朕之大秦,就曾无人想着研制?



    听赵过的祖上可以追溯到周穆王时的人物——造父,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要知道造父可是蜚廉四世孙,因献马、驾车,助周穆王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功,被封于赵城,自此以赵为姓,是汉族赵姓的始祖,赵国就是造父的后代建立的。



    而秦之先祖和赵之先祖又同出一源,都是颛顼帝的苗裔,要是这赵过,祖上真的是造父的话,那岂不是还和我政哥存在亲属关系???



    啧,不信谣,不传谣!



    要是这么的话,我顾之先祖也一样能追溯到颛顼帝呢!



    顾绫雪甩了甩脑中有些快要跑飞了的思绪,打定主意一会就找陈廷他们聊聊这事后,继续道:“待作物成熟,切割还有蒸汽收割!”



    “听闻这收割,周身装有诸多锯齿状刀片,在蒸汽动力驱动的曲轴驱使下,使刀片往复运动,模仿工镰刀的切割动作,瞬间便能将农作物的茎秆齐齐切断。”



    此时,人群中有人忍不住咽了咽口水,急切问道:“那切割后的农作物又当如何处置?”



    顾绫雪从容的回答道:“收割内部设有输送带,这输送装置也是由蒸汽动力驱动的,可将切割下的作物从田间稳稳输送至收集箱。”



    “而后,蒸汽脱粒便会施展其能,将谷粒与秸秆高效分离。”



    “不仅如此,就连灌溉之事亦有蒸汽助力,听闻有大型蒸汽驱动离心式水泵,可从河流、湖泊乃至水井之中汲水,再经管道将水输送至农田各处。”



    



    耕深、播种、收割、脱粒、乃至灌溉,竟皆可凭借蒸汽之力一气呵成!



    怪不得,种花家能一而再,再而三,源源不断的运送数量极为庞大的粮种至此!



    确实了得!



    不定,他们还坐拥着一处广袤无垠的良田,在那片土地上,仅需极少的人力,便能轻松完成播种、收割等一系列农事。



    若大秦也能有如此高效的神技,那日后的农业之盛景,指日可待啊!



    众人皆是心驰神往,思绪飘飞。



    “今日闻种花家之农耕妙法,方知天地之大,奇技无穷啊。”嬴政慨然道。



    好在,朝廷已然拨了一万人力,准备开始批量制作蒸汽犁,待日后,收割、脱粒这些亦能研制成功,届时,我大秦农事运作,必将如虎添翼。



    百姓劳作艰辛将大为减轻不,粮食产量亦有望倍增。



    只望,顺遂推进吧。



    人不够,有些事急也急不来。



    嘿,我这么多,为的是啥?



    顾绫雪长吐了一口气。



    就为了这九年,哦不,三年义务教育!



    这下子知道发展科技的好处了吧,人才还是得培养的!



    不是光识字会算术就行的,数理化得重视起来啊家人们!



    嬴政听此,心中微微一动,不动声色的看向一旁的冯去疾,问道:“冯相,教材编撰之事如今进展如何了?”



    冯去疾忙恭敬的回应道:“陛下,目前教材编撰已过大半,诸多博士官与百家学者齐心协力,对经史、律法、算术、技艺等内容皆精心整理编纂,只是其间因各家学之权衡,略有阻滞,但臣等定会加快进度,确保在春耕结束前,准时将教材发往各郡!”



    事实上,按照所有人的想法,开学之日,应当是拟定于今年的十月岁首的。



    此时秋收已然结束,“五谷既登,家备储蓄”,家家户户粮食充足,百姓也有足够的物资支持自家孩子踏入学堂。



    再者,冬季正值农闲时节,孩子们也无需参与繁重的农活,可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时间也相对较为充裕。



    然而,天不遂人愿。



    教材的编撰工作一时半会还是无法顺利完成的,各家理念纷繁复杂不,每一篇章、每一段落都历经数番研讨与修订



    故而,既定于十月岁首的开学计划,也只能往后延迟了。



    最早一月初,迟的话四月初,最好还是岁首



    才大半?



    这都过去两个多月了吧?



    不对,自提出三年义务教育到现在是两个多月,要是从八月中旬那会提出建立学堂开始算的话,这都快三个月了。



    效率属实慢了点,该不会是有啥强迫症吧?



    顾绫雪正想着,忽然一道目光落在了她的身上,嬴政那张冷峻的面庞上似乎掠过了一丝笑意,“善,然教材编撰之事乃育人大事,顾卿亲自选派一批精于学问的学者前去协助冯相吧,务必整合各方智慧,摒弃门户之见,以最快速度完成编撰事宜。”



    怕顾绫雪听不明白,嬴政还特意加重了“亲自”两个字。



    “陛下圣明!”冯去疾对此表示非常乐见其成。



    顾绫雪微微愣了一下。



    啊?我?



    我还想请个假出去玩,哦不,去传道授业呢,假期这就泡汤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