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甩手掌柜,再出科研成果
在对朝政疏理了一下,作出了一些战略上的指导之后,王昊又开始做起了甩掌柜。
如图所示:
(附录图片:甩掌柜。)
都已经一年半不理朝政了,朝政照样没出什么问题。
那还管他个卵!
实际上,王昊也是有意而为之。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上,再过39年(公元69年)后,英国就会实行君主立宪了。
对于社会制度的选择问题,王胖子心存敬畏,不敢准好谁坏,更不敢轻易做出决定。这关系到一个路线方向是否正确的问题,兹事体大,不得不慎之又慎。
但是,封建皇权的解体,是历史的必然。与时俱进,才不会成为历史的千古罪人。
时代潮流滚滚向前。
逆历史潮流而行者,无论曾经多么不可一世,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王昊现在要做的,就是不要让自己所掌握的权力,成为维护皇室利益的屠刀。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而非皇室一家一姓一人之天下。还权于天下百姓,才符合时代的发展。
不然,试看几千年来多少帝王,尽皆断子绝孙?
所以,王昊才故意怠政。
连朝都懒得上!
依旧将朝政全权交给内阁去处理。心里想的是这样潜移默化下去,估计几十年后,当所有人都已经不习惯由皇帝来处理朝政时,再修改制度,还权于天下。到了那时候,遇到的阻力也就会很多,甚至会变成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在现阶段来,王昊只要抓住军权就行了。其它的方面,可以在大战略上适当指点,不必插太多。
休息了几天之后,王昊又将精力放在了科研上。这一次,王昊想要研究的是内燃。
上次远征的出发途中,在经过中东的吉布提时,王昊曾经在那里收集石油,分馏出了汽油、柴油。并且,还在吉布提留下3000乾军,再招募黑炭军驻守。
那些驻守在吉布提的乾军,在王昊的舰队离开之后,一直在继续分馏石油。然后,在王昊返程经过吉布提时,运回了几千吨汽油、柴油。
所以,内燃运转所需的燃料是已经有了。
内燃的原理也很简单。
就是活塞运动。
让活塞进进出出,带动连杆曲轴就完事了,这个大家都懂的。记得初中的物理老师和生物老师好像都教过的。
如果还有不懂的,可以问一问体育老师,或者自己在上找一下某某老师。
原理与蒸汽大同异。
所不同的,就是推动活塞的一个是蒸汽,一个是燃烧后的高压气体。
那么,在有了蒸汽之同,要再做出内燃,最关键的两点就是喷射系统和点火系统。
这个喷射系统大家也都懂的。
需要把握的是什么时候开始喷射,什么时候停止喷射,以及一次喷射多少。
在这一方面,柴油就比汽油要简单很多。不同意的自己做一个“化油器”出来看看。柴油是在进气冲程结束时喷入柴油;而汽油是在化油器的作用下,喷入混合可燃气体。
点火方面,柴油也简单很多。
柴油是利用压缩冲程,将燃油和空气的混合气压缩升温,达到燃点后自燃。而汽油则是通过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体。
因此,柴油可以摇起动。
(备注:在农村见过扶拖拉摇起动的,在这里吱一声。)
除了摇启动,还可以用蓄电池启动。
如果是大型柴油,可以用“并起动”,即:用型蒸汽或型柴油,来带动大型柴油的起动。
所以,王昊最终还是决定先研究柴油。
对于汽油的化油器,王昊也有安排人去研究,只不过,研发的过程会更漫长一些。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
终于研制出了一台“概念”。
然后,又过了两个月,在匠师们的努力下,终于制造出了可以实用的型柴油。
再然后,在王昊的指导下,就做出来了一台拖拉。
如图所示:
(附录图片:王昊发明的扶拖拉。)
扶拖拉的研制成功,用处很大。
首先是公交车。
用扶拖拉当做公交车,人货混装,其实也很不错。
(备注:以前农村里的人肯定都经历过。)
就是很容易出车祸。
非力大如牛者不能操作,否则,一不心就会冲到道路之外去。
在古代,也是有交通规则的。
比如我们现在的“行人靠右”或“靠右行驶”,在古代就叫做“来左去右”。
但是,这些交通规则显然不够完善。而且,老百姓的交通安全意识也很差。
于是,王昊又根据后世的经验,让人起草了比较完善的交通规则。
并且,还专门建立了交通管理部门,以及负责专门交通方面的衙役。
也不叫交警。
就叫做“路管”。
(备注:因为在古代是没有警察这种法的,所以,负责交通的衙役,就叫做“路管”。)
(备注:郑重声明:有人“路”字与“撸”字谐音,这纯属诬蔑。山风木鱼真没有那个意思。)
于是,大约过了半年之后,南京城就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有公交车穿梭的城市。
研制好了柴油之后,王昊又开始研究飞艇。
飞的研制其实也不难,气囊可以用橡胶制成,也可以用动物的皮革进行缝合后再粘接。
里面装上氢气。
氢气的制造太简单:就是往硫酸里面扔一块铁,“嗞嗞嗞磁”冒出来的就是氢气。
为了保证安全,需要多做几个单独的气囊拼凑到一起。
飞艇不同于热气球。
热气球只能顺着风漂移,可以控制高度,但不能控制方向的。而飞艇是必须能够控制方向的。
因此,还得装上驱动系统。
也很简单。
就是:蓄电池+电动+风扇叶片(叶轮)。
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试验,在王昊的指点下,宋应星和他的科研团队们,终于将第一艘载人飞艇送上了天。
由于飞得太高,又遇上大风。
被风刮得不知所踪。根据风向判断,应该是被刮去了太平洋。
然后是第二艘。
第二艘飞得低一些,撞毁在山崖上的树枝上,艇毁人亡。
匠师们没有气馁,改进发动后再试。
这一次很成功。
稳稳地飞了几天几夜,虽然没有导航系统,却又让他们飞到了南京。
整个南京城都为之沸腾了。
王昊重奖了那些工匠们,也重奖了飞艇上的飞行员。
并且,还亲自为这一艘飞艇命名。
按照之前预留的恐龙名称,将这艘飞艇命名为“翼龙号”。
如图所示:
(附录图片两张:飞艇与翼龙。)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