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买鸡蛋

A+A-

    着给孩子们改善伙食,宋宛在下午晌也就行动了起来,这个村里她也不认识几个人,就那日的喜婶她还有几分熟。

    宋宛把放在空间的铜板摸出来一串,就前往婶家了。

    喜婶家离田地不远,宋宛在自家的田地上瞥了一眼,蒜苗都还没长出来呢,那移过去的秧苗倒是多了几分精神头,看来都是活了。

    “哎,大郎家的。”

    喜婶在门口带孙子远远的就瞧见了宋宛。

    她家孙子不过蹒跚学步的年纪,最是离不开人,这边逛逛那边摸摸的,又不懂事,要是没个人看着,鸡屎都指不定抓了塞进嘴里去。

    “喜婶,今儿来是又是要麻烦你嘞。”宋宛开门见山地就道,她是准备过来买鸡蛋的,也不用寒暄什么。

    “,啥事儿啊,都是一个村的,能帮我都帮你。”喜婶爽利地道。

    和宋宛接触了好几回她什么性子也几本有了个了解,万万不是那种得寸进尺的人,大家礼尚往来的,她也乐意帮忙。

    “我想买些鸡蛋,给孩子们补补身子。”着,宋宛拿出一吊铜钱提在里。

    这豪气的样子,给喜婶看愣了一会儿,她赶紧扭头喊,“桂秋,来把娃儿带走,娘有事儿。”

    屋里钻出一个肚子里又揣着一个的媳妇,就把孩子抱走了。

    喜婶拉着宋宛就在门前的板凳上坐下,一边看着宋宛如画一般的眉目,一般啧啧地道,“真不知道怎么你好,你是将大郎的几个娃子当自己的疼了,你是个好的诶。你准备买多少鸡蛋嘞,若是我家够,我家的拿去就是。”

    “嗯,先来两百个吧。”宋宛道。

    喜婶愣了。

    两百个,乖乖,那真是进补嘞。

    “我家约莫攒了八十个有的,在县城里也是卖两文钱一个的,我给你一样的价儿。你等我给你拿来,剩下不够的,我再去我妯娌那儿给你换。”喜婶也是震惊了一会儿又赶紧进屋去了。

    飞快的就抱了一个陶罐出来了。

    农户人家,都是舍不得吃鸡蛋的,除非是过年过节,攒下来的鸡蛋就放在陶罐里,再用糠皮盖住,这样能保鲜。

    “我数给你。一个,两个十个十一三十五十八十,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

    最后数完,八十三个鸡蛋。

    喜婶确实皱了皱眉头,嘟囔着道,“我咋记得是八十五个,约莫是哪个馋嘴的偷拿了鸡蛋。不碍事不碍事,让我算算要给多少钱。”

    “一百六十六文钱。”宋宛道。

    “好,那就一百六十六文钱,还是你们会算数的好,我用笨办法算得老半天呢。”喜婶就把鸡蛋装在宋宛带来的空篓子里。

    随后让宋宛等一会儿。

    没过一会儿喜婶带来个脸色蜡黄的大娘,带了个更大的瓮子,倒是凑了两百多个鸡蛋,还多出是个,宋宛也一并给了钱。

    “下次要鸡蛋鸭蛋我家多得很呢,我是喜的妯娌,叫我五婶娘就好。”五婶娘卖了钱,急着回去干活,也没多呆。

    宋宛背着装了两百一十个鸡蛋的背篓,确实起不来。

    喜婶忍不住笑话她,“你这细皮嫩肉的,哪里有力气,你等着我进去拿俩鸭蛋给你尝尝。再给你送家里去。”

    “不用不用!”

    喜婶已经拿出了两个青皮鸭蛋,塞进了宋宛的背篓里,“这个不要钱,你拿着尝尝,鸭蛋没有鸡蛋嫩,但是个头大。”

    宋宛只好无奈的接受了喜婶的好意。

    喜婶将宋宛和鸡蛋送回崔家后,看到院子里陪弟弟玩的安后,眼睛也在空荡荡的院子里扫了一圈,只有一条可爱的狗。

    她忍不住嘟囔一嘴,“大郎媳妇,咱俩也是投缘,婶子就多嘴一句。你家闺女是个野的,我听我侄孙他们今儿在挖痒痒棍,那玩意儿沾身上可能挠破人一层皮,那野丫头别回来折腾你就好。”

    宋宛掀了掀眼皮子。

    原来那山上的痒痒棍是如挖走的。

    听喜婶的话,他们应该是还不知道痒痒棍就是野山药,是能吃的。

    “恩恩,谢谢婶子。”宋宛诚心感谢。

    “对了,如还老带人去山上烧红薯啊,萝卜啥的吃。你可得注意点,万一烧了哪个山头,少不了也得找你,后娘难当啊。”喜婶道。

    “好。”宋宛倒是真有这方面的担忧。

    在山上烧东西那是很容易引发山火的,山上虽然是荒地没有被开垦,但是山上的果树一年也是有些产出的,有个万一真还赔不起银子。

    她谢着送了喜婶出门。

    煮了两个水煮蛋,叮嘱了安只能喂给意半个蛋黄,剩下的便都是他的了,随后就去山上寻起了如。

    另一边喜婶回到了家中。

    她家儿媳妇一边带娃,一边忍不住问她,“娘,那个人就是咱们村里猎户娶得县城的媳妇嘛,听名声不太好?”

    “你这挺个肚子在家的都知道人家名声不好了?”喜婶嘟囔着。

    “是在县城跟一个男人拉拉扯扯哩,我没有凑近去讲闲话,就是听人的。”媳妇桂秋知道婆婆不是个会三道四的人,但是也忍不住把听来的闲话给她听。

    喜婶道:“这种没有根据的话咱们也别了,左右这县城来的人也懂礼数,比咱们村里的那些抠搜货好多了。你看咱们囤的鸡蛋一下子就卖光了,也没讨价还价的,是不?”

    “可是去县城也是卖两文钱一个啊。”媳妇桂秋脑子还没转过来。

    “那牛车来回就得四文钱了,颠簸了一路,鸡蛋总要碎几个,碎了的又不能卖了,这一来二去损耗多少了。你也别盯着我送给她那俩鸭蛋,再了我省了跑县城的这一趟,地里能干大半天活了呢。”喜婶分析道。

    桂秋连连点头。

    难怪都是一样的土里刨食,就自家婆婆能轻轻松松地拿出两个儿子娶媳妇的彩礼,这生活一点一滴的都是智慧啊。

    “结个善缘总没错的!这县城来的媳妇,我看啊,跟咱们村的都不一样。”喜婶给出了个极高的评价。

    桂秋将信将疑。

    县城来的那也是后娘啊,真那么好心给孩子买鸡蛋吃?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