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酒品不好

A+A-

    崔二叔和崔二郎准备放进嘴里的包子都尴尬的拿在上。

    是人家大郎媳妇邀请的,又没有邀请崔二婶,再她一而再,再而三的弄出幺蛾子来,自己心里还没点数。

    “没事,安心吃。”

    宋宛和大家了后,直接走到墙根处道,“二婶我劝你别吵吵嚷嚷的,等会儿我们吃好了叫二郎给你带,你再叫唤我就喂雪球也不给你吃。”

    崔二婶三角眼一耷拉。

    她知道雪球是宋宛家里的狗。

    有的吃总比饿肚子强,她马上就识趣的道,“好好好,我不吵我不吵,我等着二郎给我带好吃的。”

    宋宛三言两语解决了崔二婶,大家就开始热热闹闹的吃包子。

    崔遣对着崔二郎道,“二哥你还记得不,我时候掉进水里,你为了救我也掉进水里。那会儿我爹给你买了个包子,咱们还分着吃,那会儿我就等咱们长大了要包子管饱。”

    “记得记得。”崔二郎也忍不住露出一行大白牙。

    可惜崔遣后面去当兵了,等退伍回来又带了四个孩子,每日不是去打猎了就是去野货铺子了。

    虽也给崔二叔和崔二郎介绍了活计做,但是到底没有坐下来好好的吃顿饭,好好的聊聊天。

    “要不喝点酒?”宋宛道。

    崔二叔一听酒眼睛都直了,“大郎媳妇你还有这个好东西,我都多少年没有喝酒了啊!”

    “爹,你少喝点。”崔二郎急忙劝道,然后偷偷对宋宛道,“我爹酒品不好”

    “没事,今儿高兴。”宋宛着装作回屋了一趟,其实就是把空间里以前在酒楼里买的梨花白给拿了出来。

    崔二叔和崔遣还有崔二郎一边吃着包子一边就喝开了。

    瞿丽丽看他们男人喝的高兴,自己也催促着宝快点吃,恨不得多装点在肚子里带走。

    但是看到宋宛蒸了一屉又一屉得到包子,想到人家是真的管够,也就不催宝了,让他慢慢的吃个够。

    宋宛给孩子们也弄了点蜂蜜水。

    孩子们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干杯,意也申请要到了一个酒杯。

    这场家人肉包宴席直到深夜才结束。

    隔壁的崔二婶已经饿的前胸贴后背了,但是偏偏隔壁的欢声笑语又一阵阵的传入她的耳朵里。

    而她又不敢闹,要是得罪了宋宛,那才是啥都没得吃。

    还好,在崔二婶饿的抓心挠肝的时候,家里人回来了,还带来了奇奇怪怪的东西。

    其实就是孩子们做的失败品。

    有的忘了放肉,有的捏成了饺子,宋宛自然是废物利用了。要不然还给崔二婶真的吃大肉包,好让她有力气骂自己?

    “白面做的呀,真香!”崔二婶狼吞虎咽的吃着,一边看着站在自己边上的孙子油汪汪的嘴,心里满满的都是疑窦,就拉了宝过来问,“宝你们吃的啥啊,有肉不?”

    “有啊,大肉包,宝吃了三个!”宝骄傲的道。

    因为如是大胃王,吃了足足八个,平哥哥吃的第二多,吃了四个。他吃三个已经是第三多了,比安哥哥吃的多,所以宝格外的骄傲。

    崔二婶里的馒头不像馒头的白面团瞬间不香了。

    崔二婶一口白面团还卡在嘴里,就嚷嚷开了,“崔二你没良心啊,我给你生儿育女这么多年。她一个外人都有的吃,你不带我去。你们吃包子,我吃包子皮。我的命好苦啊

    瞿丽丽剜了自己婆婆一眼,自己就跟着蹭上这么一回,就被她成这样了,再自己还帮忙做包子,也没有闲着呢。

    今天吃得饱,肚子里有油水,瞿丽丽就懒得和崔二婶争辩,牵着宝的就进了屋里。

    “娘,你就别嚷了,爹他”

    “你爹就是没良心,还不让我几句,你也是不孝子。全家对我都不好,我肯定不是这家的人”

    结果崔二婶还没骂高兴,崔二叔一把揪起崔二婶的衣襟就把她甩到了地上,然后挥起拳头就老婆。

    “爹,别打!”崔二郎赶忙去拦,但是被崔二叔大力甩开。

    他的崔二叔酒品不好就是打老婆,平时崔二叔都忍着崔二婶,但是只要一喝酒,只要崔二婶唠叨,保证打!

    崔二叔就打人,也不骂人。

    最后还解开裤腰带对着崔二婶身上尿了一泡。

    “崔二你这个没良心的,我还没吃呢,这好好的粮食都被你尿到了,你恶心死人了。”崔二婶这张嘴还是停不下来。

    急得崔二郎都想去捂住崔二婶的嘴。

    只要崔二婶不唠叨,崔二叔就不会动,但是崔二婶的嘴就跟装了自动发条一样,根本停不下来。

    崔二叔也会一直揍到她闭嘴。

    这也是崔二叔这么多年为什么戒酒的原因,没想到今天喝了一回,老毛病又犯了。

    宋宛这边也听到他们闹到了后半夜。

    接下来几天,崔二婶消停多了,主要是被打的有点惨,怕丢人就藏在了屋子里。

    崔遣照样带人去打猎,但是空的次数比较多,因为猎物也学精了,都藏进了深山里面。有些个聪明些的好歹挖够野菜或者树皮,笨一些的倒是回村就骂崔遣。好歹还是聪明人多一些,这话没有被传到崔遣夫妇耳朵里。

    就这样紧着裤腰带的日子一日又一日的过着。

    突然传回来个噩耗。

    上回去走镖的村里人,十个人折了三个,那七个把同伴的骨灰给带回来,还有镖行给的抚恤金,除了原来的一人二两银子,又额外给了二两。

    一个青壮年,四两银子买断了一声。

    等宋宛跟着崔遣过去的时候,村里的哭喊声几乎要震天了。

    “我的儿啊,你怎么没就没了,怎么这样啊。我们孤儿寡母的怎么活得下去啊。凭什么你们或者回来,我的壮儿只剩下一把灰。”一个八十岁的老太太揪着一个村里的年轻人骂道,他是和他儿子一块儿去的。

    那个年轻胳膊也绑了起来,显然挨了刀伤。

    另一个妇人也哭得满脸都是眼泪,抱着那坛子骨灰喊道,“人没了为什么不能先把尸首运回来,好歹也要入土为安啊。现在就这么一把灰,你们是要他挫骨扬灰嘛”

    这话的,全村的人都毛毛的。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