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榨油坊

A+A-

    到县里的时候,刚刚九点多,赵政、孟子浩直接去了县委,陆明峥先陪着祝晓敏和陈旭东一起去榨油坊。

    榨油坊就在县城的一条胡同里,在县供销社的后边。

    刚进胡同,扑鼻就能闻到满满的油香,陈旭东感叹:“以前不觉得,直到去了村里,才知道村里吃油比城里都难。”

    统购统销的体制下,城里人吃油是按月分配,每人每个月三两,虽少,可精打细算的话,还是可以省下一些过年。

    而自己不产油的农村,吃油或者用粮换油票,或者直接用粮食换,就会更加艰难一些。

    祝晓敏点头:“如果我们那片盐碱地种出葵花籽,然后能运到县里榨油,至少我们大队的吃油问题就可以解决。”

    陈旭东问:“怎么我们从来没想过种些能榨油的植物?”

    祝晓敏摇头苦笑:“我们那里是以林为主,可以种庄稼的地本来就少,最近我们缺粮你又不是不知道,如果再拿出一大片来种榨油的植物,我们吃粮又怎么办?”

    毕竟,不是做所有的菜都要用油,可是每天必须得吃粮。

    陈旭东想想几乎每天都会出现的野菜粥,不自觉的摸摸瘪瘪的肚子,点点头。

    推开榨油坊的门,油香味更是扑鼻而来,祝晓敏深吸一口气,大声向里打招呼。

    这个时候,榨油的工作刚刚开始,榨油坊里的工人正在把晒干的胡麻籽打磨成粉,在器的轰鸣声里,连着喊了几声,里边才有人听到,一个只穿着一件秋衣,挂着满是油污围裙的中年男人才出来,向三人看一眼问:“三位有什么事?”

    祝晓敏取了介绍信出来,明来意。

    男人接过来仔细看看,疑惑的问:“葵花籽?我们这里可从来没有榨过。”

    祝晓敏点头:“我们知道,可是别的地方有葵花籽榨油的,我们就想知道,我们这里能不能做到?如果可以,我们再计划种植。”

    男人笑了,点头:“只要能出油,其实榨油的工序大同异,只是得够一定的量,种上一亩两亩的,还是自己动的好,不值当往我们这里送。”

    陈旭东好奇:“自己动?怎么做?”

    男人招:“我带你们看看。”着往里走。

    最先一个房间,就是一台碾磨的器,男人指着:“这里我们用电磨,就是把晾干的胡麻籽磨成粉。”

    祝晓敏过去看看,点头:“嗯,我们镇上有石磨,如果量少,我们自己可以完成这一步。”

    男人点头,又往后走。

    后边的一个房间,是砌着一排的大灶,灶上的大铁锅上都架着老大一个蒸笼,灶里火力全开,火烧的正旺,蒸腾出一屋子的热气。

    男人解释:“这里就是把磨出来的粉蒸熟,生料变成熟料。”

    这个更容易办到。

    三个人都默默点头。

    再跟着男人进第三间屋子,就见那边几个人,拿着一些稻草,正把已经出笼的熟料框进一个圆形的模具,再用铁板盖住,塞进一台器里按压成饼状。

    男人解释:“这是制作料饼,一定要按压结实,不然中间会松散,就浪费了东西。”

    陈旭东琢磨一下,有点不确定:“这模具好,可凭人力按压,总比不上器。”

    男人点点头,指指后边的一台器:“这就是最关键的一步了。”

    三人跟过去,就见是几根钢柱中间夹着做好的十几个料饼,上下是生铁铸的铁盘子压着,有一个年轻力壮的伙子正一下一下的压着一个轴承样的东西,铁盘子受力,一点点下压,料饼受到挤压,里边的油就缓缓的渗了出来,流到下边接着的锅里,再从锅沿接出来的漏子流出来,流到一个密实的笸箩里,过滤掉一些杂质,汇入下边的油桶。

    这原理一目了然,可是想到实际操作,陆明峥忍不住皱眉:“这最后一步,如果只凭人力,恐怕榨不了那么干净,还是会浪费东西。”

    男人点头,指指上边正在出油的料饼,无奈:“你们也看到了,这器就这么大,一次要十几块料饼一起压,如果东西少,这一步我们这里也不好操作。”

    陈旭东看看祝晓敏,不话了。

    祝晓敏琢磨一会儿问:“大叔,如果我们的东西送来这里榨油,不知道要什么续?”

    男人指指胡同口的方向:“我们这里归供销社管,这些胡麻籽都是供销社送来的,等到油榨出来,也是送去供销社。”

    这应该是种胡麻的村子交的任务粮。

    祝晓敏了然,三人再向男人请教一些细节,也就从榨油坊出来,直接又去了供销社。

    供销社书记严一民是一个三十六七岁的男人,听三人明来意,有些惊讶:“我们这里可还没有大面积种植葵花籽的,怎么你们不是林场吗?怎么想起种葵花籽?”

    祝晓敏解释:“我们是林场,只是我们那边有一大片盐碱地,种不成树,也种不活庄稼,这些年就一直荒着,去年有专家去,是可以种向日葵,可是那东西又总不能都拿来磕着吃,想到有别处用它榨油,就想看我们能不能,如果能的话,明年我们就把那片盐碱地都种上。”

    她口齿伶俐,陈述清楚,严一民听的连连点头:“既然你们去过榨油坊了,想来知道了可行性,到明年如果你们的产量达标,大队直接和我们联系就行。”

    太好了!

    祝晓敏大喜,急忙道谢。

    把介绍信还给她,严一民又好奇的问:“刚才你们专家?做什么的专家?”

    陆明峥如实:“林场想农牧结合,就在那片盐碱地上建一个养殖基地,今年特意请的这方面的专家,因为是在林子里放养,一起去的还有一个农林专业的专家。”

    祝晓敏补充:“那片盐碱地原本离村子远,所以这些年也没有人理会,就因为养殖基地建在那里,那边分配了人,才想到把那片地方利用起来。”跟着又把养殖基地简单一回。

    严一民有些不放心了:“你们建了养殖基地,这向日葵怕就种不多吧?”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