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欢迎仪式

A+A-

    宁皇这把硬气了,因为他知道他不可能同意让李呈回京,回来了,恐怕就再也没有会了。



    他怎么会做这种事呢,李呈就是他的底线,不可越过。



    不过是真不轻松啊,而且结果也并不美好。毕竟不同意吴刚,就意味着吴刚会出兵讨伐,这同样也不是他想要看到的。



    可他又能做什么呢,他如今政令都发不出去,只能守着皇宫,靠着他的龙椅以及一些老臣的威慑勉强保持着皇帝的体面,可皇权却是基本不剩什么了。



    唯有希望李呈自己抗住这一关了,想到此,他只欲落泪。



    身为皇帝,竟是如此无助,连自己的儿子都保护不了。



    “陛下,吴相走了?”



    淑贵妃来到御花园,发现只有宁皇一个人坐在亭子里发呆,上前将搭在他的肩上,轻声问道。



    宁皇拉住她的,放在膝上轻拍着,道:“吴相与朕只是对弈了一局罢了,棋既已毕,自是离去。”



    淑贵妃看了一眼棋盘,她自然也是懂棋之人,宁皇这是杀了一个片甲不留啊。



    这让她有些诧异,宁皇什么时候这么硬气了,敢给吴刚甩脸子?



    心中疑惑,便道:“如此也好,若是无事,可多召吴相入宫对弈,也可少些烦心事。”



    跟吴刚对弈能少了烦心事吗?她这话就是故意这么,好让宁皇来接。若是宁皇不反感,便是达成了某些协定,若是反感,则闹得有些僵,方才定是争吵了。



    能让宁皇如此硬气争吵,还能是什么事呢?



    果然,宁皇摇头,语气略带嘲讽的道:“怕是难,吴相哪有那许多空闲?他志不在棋局,如今其志向之远大,已早已超出朕的预料之外了。”



    淑贵妃一惊,什么意思,莫非谈的不是关于那孽种的事?



    志向远大,什么志向?



    不过宁皇不再解释,只是嘴角隐晦的勾起一丝笑意,道:“朕乏了,来人,摆驾。爱妃不必侍候,朕回养心殿歇息。”



    “是,臣妾恭送陛下。”



    淑贵妃待得宁皇离开之后,便招来随侍,道:“明日本宫欲出宫省亲,你安排一下。”



    “是,贵妃娘娘。”



    她要回府上见见吴刚,问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顺便搞清楚宁皇所谓的志向远大是什么意思,虽然她已经心中有数了。



    而回到养心殿的宁皇,则是精神抖擞,开始翻开奏折,将弹劾吴刚的那些奏折全都清了出来。



    明日,他要在朝堂上对吴刚发难。



    既然都已经硬气了一回,何不硬气到底,给吴刚一个嚣张的理由。反正他也没有后路,或许让吴刚沉不住气,事情反而会有转。



    



    远在湖州的李呈,并不知道自己的父皇为了他而与吴刚周旋。如果他知道,一定会阻止,劝宁皇不要这么干。



    现在这个阶段,他想要宁皇做的很简单,只需要保护好皇后的安全就行,这并不难。至于其他的,你就不要多管闲事了。



    



    但可怜天下父母心,哪有不牵挂孩子的,尤其是李呈还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李呈虽然刻意隐瞒了身份,但湖州毕竟不是西夏,认识他的大有人在。在湖州游玩了两天,他的身份就藏不住了,很快就传了出去。



    大皇子殿下携西夏公主游玩湖州城。



    周云衫的身份当然也是藏不住的,琉璃大会去了那么多人,湖州这里总会有认识她的。再了,李呈的身份都扒出来了,周云衫还不是顺藤摸瓜的事。



    是以无数人上赶着要见李呈和周云衫一面,湖州是没法愉快的玩耍了。



    但不见这些人也是不行的,湖州的文人会有意见,毕竟他们质疑凉州的天下第一学院,包分配以及学问上的事情,需要李呈给个法。



    这李呈不得不现身啊,正好,妙笔堂由周云衫掌柜,也要有个欢迎仪式,便让张五去置办,他自会出席。



    “是欢迎本公主,恐怕到时候都是来找你的吧。”周云衫有些不满。



    虽然她并不喜欢什么欢迎仪式,是李呈如此能让她收获更多的名望,也让百姓知道,妙笔堂是由谁当家,而且还有到场的文人作证。



    此次过后,便不会再有人背后嚼舌根。



    毕竟之前大家也不知道是周云衫嘛,虽然挽救了湖州文坛的声望,但终究是个外族,还是让人很有抵触心理的。



    是以这仪式必须要的,一锤定音。



    明日到场的必然很多文人,甚至还会对周云衫表示质疑,但有李呈撑腰,此关不难过。怎么周云衫也是立了功的人,自有理由可以。



    而只要这关过了,到场的文人就不会再允许别人质疑。因为周云衫的欢迎仪式他们参加了,如果质疑周云衫,岂不是在质疑他们为什么当时不反对?



    这个锅他们当然不会背,所以不管他们现在是否反对,之后都一定会支持,这是必然的。



    李呈也可以借此会,宣传一下天下第一学院。



    这里可是孙洪的大本营,如果不宣传一番,那么湖州的学子们除了进医学院的之外,剩下的恐怕都会去孙洪那边的文学院了。



    这当然是不行的,倒不是湖州学子有多珍贵,只是不能允许湖州只有同一种声音。



    这也是制衡之道,任何一个阶层,都不能是一家独大,否则就不好控制,最浅显不过的道理了。



    



    今日,妙笔堂显得更加热闹。



    之前的对联比赛,只不过是文人的自娱自乐罢了,而这次不一样,西夏公主做妙笔堂的掌柜,无论对文人还是百姓来,都是件新奇事,自是要来看看热闹。



    百姓本来不能进入妙笔堂,毕竟这里是文人聚会的地方,泥腿子怎么能进。



    但周云衫一来,第一句话就是:“都站在门口作甚?进去啊。”



    这当然是李呈让她的,她一个西夏公主,高高在下,也不可能会有这种觉悟。



    白了,就是收买民心,让百姓不反对她接妙笔堂,就压力就了一半。



    当然,百姓仍然是不会进去的,妙笔堂虽然不,但也容不下那么多人。再者,习惯问题可不是你一句话就能改变的,除非里面没有文人,或许还会有人大着胆子踏入。



    如此白赚的买卖,又岂能不做。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