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要性

A+A-

    “你的那番解释简直是一派胡言。”孙洪怒道。



    这李呈就不服了,道:“何处胡言了?”



    “儒学岂能为启蒙之学?”



    李呈挑眉,好家伙,这么快就发现了问题的本质么?



    是的,在他的教育体系里,儒学还真就是启蒙之学。只不过这话他可不能,道:“这从何起啊,儒学乃是国学,岂有启蒙之学一?”



    “你敢不是?”孙洪冷笑,你骗的了湖州的那些学子,可骗不了老夫。



    “各位,你们觉得,如今读书人的比例如何?”李呈问道。



    两人互视了一眼,孙洪道:“不多。”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想要成为人上人,便只能读书。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为何不多呢?”李呈问道。



    韩义不想和他废这些话,接过口来,道:“自是因为读书成本太高,此不必多言。”



    “是,成本太高,还有,就是无法看到实际的收益。”



    家里养一个读书人是负担非常大的,私塾学堂就不了,书笔纸可都是价格高昂之物。尤其是书,一般人家如何负担得起?



    为了家庭,不如早早下地种田,还能补贴一下生计。



    当然,并没有如李呈所一样,看不到收益这种顾虑,因为想要出人头地,就只能读书,哪里还会想什么以后的收益问题。



    这只是李呈故意这么罢了,毕竟他也没错,读书确实不能确保收益。



    “又来了,我辈读书人,岂能总想着利益?”韩义嗤之以鼻,对这种法实在无法认同。



    “但是利益却是不可忽视的,不是吗?咱们关起门来,也用不着那些不着边的事,夫子来凉州开学院,不也是为了利益?”



    “混账,老夫”



    “行了行了,大家都懂。”李呈直接打断,如此也表明他的态度,今天就和你们打开天窗,好好聊聊。



    既然如此,韩义也就不在这个问题上争辩,大家都是聪明人,再纠结就有点矫情。



    “在湖州时,他们没骂,为何?因为当官的录取率提高了,这对他们而言是有益无害的事,同时也意味着成本降低。”李呈道。



    “录取率提高不否认,但成本却未降低。”韩义冷道。



    李呈也懒得和他们那些经济学的事,了也听不懂,便道:“但那是以前,现在游戏规则变了,入学的成本必然是更低的,因为只要有孩子上学,凉州城便会提供住房与就业会。”



    他继续道:“以往成本为什么高?除了学费之外,读书人没有办法为家里创造任何收益,这使得很多家庭难以为济。”



    “而现在不同了,你读你的书,你的家庭我们包养了,是不是成本低了?”



    李呈只能转换一个概念来让他们理解了。



    韩义微微皱眉,倒也没想到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反正又不是他们出钱,便点头道:“并无不妥。”



    “这与你踩低儒学有何干系?”孙洪不想再听李呈废话。



    “别急呀,我这不是在解释吗。”



    



    李呈笑了笑,道:“如此一来,入学率必然高,而夫子的门生自然也是越来越多,不是么。”



    孙洪挑眉,唔,到这个,他就有兴趣了。



    韩义却没他那么眼界低,摆道:“学问之事,岂是人人得以为之?”



    言下之意,老夫不是谁都会教的。



    “是因为成材率不高,是以要择优而录?又或者是抬高门槛,以抬高学院挡次?”



    “”



    韩义恨不得抽李呈两巴掌,你会不会话,能不能别这么直白?不过,你的对。



    成材率是重中之重,先生教学子,若是不能成材,于先生而言就是屁用没有,不但没屁用,反而还会败坏先生名望,以致于很难再收到学生。



    这本就是相关联的嘛,李呈当然没有错。



    “夫子莫不是忘了,天下第一学院是包分配的,也就是,每一个进来的学子,除非天赋太差,差到毫无培养价值,不然他们是一定能成材的。”李呈道。



    这一句话将两人的精神都提起来了,对呀!



    天下第一学院包分配,他们并不认为是一句空话,因为李呈没有必要自断后路。



    而如果每个人都能当官,那岂不是成材率有十成?而这些人都是他们的学子,岂不是,他们教出来的学子,每一个都能成材?



    这简直是难以相信的事情。



    “你能确保每个人皆能做官?”孙洪是真的不信。



    “千真万确,如若不然,我这学院还开不开了?”李呈并不认为这件事情需要怀疑。



    “若你不让他们毕业,岂不是便做不成官?”孙洪似乎发现了漏洞。



    “了,只要有点培养价值,他就一定能毕业。”李呈翻白眼,我至于吗我。“这么吧,十成的毕业率不敢保证,但九成九是拿把掐,这话我甚至可以公开。”



    两人互视一眼,都震惊不已,这子还真敢啊。



    但如果是这样,他们似乎没有拒绝的理由?只不过,心里还是很不爽,凭什么我们文学院要成为学堂?



    “为何不是先进天下第一学院,毕业后再入文学院进修?”孙洪问道。



    “拜托,一个不通儒学的人,我会考虑让他做官?”李呈翻了个白眼,道:“任何人,想要踏上这条路,都得读书学儒学。”



    这话听着舒坦,确实,不能掉转,必须先学儒学。



    “两位是觉得委屈了儒学?”李呈眨着眼睛,天真无邪的道:“怎么可能,无论是哪方面的官员,他们可以不懂天下任何事,但一定要通儒学,这如何是委屈?”



    嗯?好像有点道理哦。



    是啊,先学了儒学才能当官,那儒学就是人人必学的学问,好像并不委屈呢。



    “老夫明白了,原来殿下是这个意思。”韩义摸着胡子,想了半天,他也想不到这事对他有什么害处,好像得利倒是不少。



    其实也就是个法的问题,此事听起来好像文学院成了天下第一学院的学堂,但这法是可以变的,就李呈的这套全民儒学的辞就足够高大上了。



    不通儒学不能当官,似乎很合韩义的利益。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