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渔场步入正轨

A+A-

    放是刘老师确认的时间和位置,在第二天,他和张贺、李东波也都跟着帮忙。

    郑家这边,海英、海军也都跟着,一共两条船。

    刘福站在艇的甲板上,颇有些指导江山的味道。

    “来,这张下在这,对,放下去就好。”

    他指着一处海面着,然后另一艘船上的几个男的,把渔放下去。

    这种下水后就直接沉了下去,然后浮标在海水的浮力下,带着口飘在水面上。

    这时候还要用竿子把浮标上边的支撑起来,这样才能防止鱼出逃和野鱼进来。

    几个男人一起动,把这个渔撑起来。

    然后,又在刘福的指导下,一一的把围下到海里。

    等到在郑家的渔场把下下去,刘福又开始准备放鱼苗了。

    在林彩蝶的艇甲板上,此时放着四个箱子,每个箱子里有200条鱼苗。

    “下鱼苗的时候注意啊,一定要先把海水装些进箱,等一会后再下里。”

    刘福不停的叮嘱着,几个人在他的指导下,也开始先后的装海水上来,然后再放鱼。

    一个个的箱子加水,一个个的围里被放入鱼苗。

    都放完后,刘福也不着急回去,而是让林彩蝶开着艇在四个围来回的转了两圈。

    他一边观察,一边还记录着什么。

    在海上忙活了一上午,才算告一段落。

    这次下,投入鱼苗,也是林彩蝶期盼已久的,实话,她是真的没想到这么快,不到一年时间就能够进行第一次试养殖。

    当然,这些养殖出来后也不是上市出售的,而是再次等待产卵,然后再次繁殖。

    不过,郑海英渔场养殖的,就不归林彩蝶管了,直接卖掉也没什么。

    回去的时候,正好村里人传话,有她电话,林彩蝶过去后得知是主任打的,检查结果很健康,也没多想。

    中午吃饭的时候,刘福笑着:“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成果,但是大黄鱼养殖的很多重要难题还是没有攻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林彩蝶:“我相信刘老师,也会一直支持刘老师。”

    刘福也笑了:“有蝶你这句话我就放开脚干了。”

    林彩蝶:“你就应该放开,我对你是绝对的信任,还有,若是有什么需要我支持的,尽管。”

    刘福:“暂时都是技术上的,这次虽然下海了,但是大黄鱼见天即死、亲鱼少、保活难、驯化难、人工催产难等种种难题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攻克,以后的难题还多。”

    林彩蝶:“专业方面的事情我帮不上什么忙,但是其他方面有要求刘叔你尽管提。”

    刘福:“现在的条件已经很好了,我这么是想告诉你,别看现在已经有鱼苗下水了,但是这种鱼苗其实并不是我们培育的,而是半培育,不过这次的成功也确实给了我们很多的信心和方向。”

    林彩蝶其实没担心,因为她知道最终结果是注定的,过程怎么样其实不重要。

    其实林彩蝶心态还算好,要是她真的明白上辈子刘老师面对的困难或许就不这么认为了。

    不0年代,就在92年,大黄鱼养殖中间试验与深化研究课题受阻,为了继续养殖,刘老自己借债30万,这可是92年的30万啊。

    当然,林彩蝶相信到92年,她应该已经不在意这30万了,但是,若非是海珠的原因,其实大黄鱼项目还真不会这么顺利。

    但是,也正是因为海珠,林彩蝶才会穿回来,才会有这些动作,一饮一啄,谁又能清因果。

    旁边于主任笑呵呵的:“老刘,我是真的羡慕啊,没想到你们这进度这么快。”

    刘福摆摆:“别人不懂,你还能不懂,我只是希望通过这种繁养鱼苗给林回回血,真正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于主任笑了:“哈哈,你倒是会话,那我是不是也得支援一下林同志。”

    刘福:“那必须的,你现在这吃的好,睡的香,要是不支援一下,你好意思吃的下去。”

    于主任拿着筷子,差点噎到,他顺了一下,才点了点刘福:“你个老刘呀。”

    完,就转头看着林彩蝶:“林,这次的新品皱纹盘鲍鲍鱼苗才开始,不过省农大那边已经有成熟的一批了,你要是养的话,我倒是可以给你调一批过来。”

    林彩蝶根本不客气:“那就谢谢于叔了,我还真就需要,毕竟渔场也得有产出才能更好的发展。”

    于主任笑着道:“是这个理,不过皱纹盘鲍最好是沉箱养殖,你还得投入一笔。”

    “我有准备,于叔你只要告诉我标准,或者是哪里能订购到就行。”

    于主任点点头:“行,我回头写给你,你先去订,然后我负责鲍鱼苗。”

    事情谈好,林彩蝶更高兴了。

    这些鲍鱼养大了,肯定又是非常丰厚的收获。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林彩蝶基本上都是忙着渔场的这些事。

    其实让她亲力亲为的不多,但是很多事还就得她做主。

    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直到两个月后的六月份,林彩蝶的鲍鱼养殖才全部安排下去。

    郑海英当然也跟着养了,不过她养的不如林彩蝶多,只是三千尾。

    毕竟,鲍鱼苗也是需要钱的。

    但是两家的渔场接连的大动作,还是让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了。

    晚上,林彩蝶也特地在房檐下立了两根竿子,上边两个大灯探出去,照着渔场。

    而且还把狗都撒开了,晚上前边特地多安排了两条。

    养鱼肯定要防止一些事情的发生。

    郑海英家也在旁边建了个寮子,但是也有两间。平时吃住、临时休息也能满足。

    她家寮子前也立了一根竿子,上边也是挂了一个探照灯。

    林彩蝶还在渔场码头也安装了灯,到晚上,不能灯火通明,但是这光束也能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心里紧张。

    这不是杞人忧天,林彩蝶上辈子就遇到过,有的心地坏的人,就拿病鱼往别人箱里丢。

    那都是90年代了,造成的损失相当大,林彩蝶没得罪谁,但是也防万无一失。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