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新思想,安抚旧阶层

A+A-

    按照大明朝往期的剿灭反贼流寇习惯,当然就是如同洪承畴那般全干掉,当然有的时候也会选择杨鹤那般剿抚并用。

    然而这个时候的大明朝已经积难重返,朝廷财政匮乏,无力支持杨鹤的办法,更不可能实现洪承畴的想法。

    尽管后来孙传庭歼灭李自成的主力,仅剩十八骑逃难深山,然而李自成进入河南,立马又是百万大军。

    这是朝廷无力赈灾的结果,全都是因为没钱造成的。

    因为没钱,所以大明朝积难重返。

    朝廷有钱,什么事情都好办,赈济灾民,流寇就没了兵员;有钱,朝廷就可以募兵,也可以给边军卫所粮饷,没有边军参与的流寇不堪一击;有钱,火器质量好,不会让自己人都不敢用,或者打几炮打两枪就炸膛。

    万历三大征,明朝后期的辉煌,就是张居正改革后,朝廷积攒了大量钱财,万历自己也有钱,可以支撑这些战争。

    而到了崇祯时,朝廷没钱,皇帝也穷,还能做什么呢?

    而且作为内阁,应该发挥重大作用,但在明末,内阁完全没有作用。

    在明朝,内阁的作用极其强大,他既可以协调百官之间的矛盾,也要协调皇帝与士绅(官员也在其中)之间的矛盾。

    同时,他也在调整,维持帝国的内政,军事等大权,内阁不仅减少了皇帝处理政事的重担,同时也可以让国家稳定,不会因为皇帝昏庸,而朝政紊乱。

    明末的内阁,一塌糊涂,连辅臣都可以任人操纵。

    尽管明末时期,崇祯底下有能征善战的大将,有可以治世的文臣,但是面对一个连盐税商税都收不上来的朝廷,他们也是徒呼奈何?

    最后抱着为义理献身的想法,抱着对皇帝,对朝廷的效忠,或是马革裹尸,或是自刎也不投降。这是忠臣最后的倔强,这也让明末充满了悲壮而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刘元昭来到这个时代,第一想法就是推翻大明,大明虽然值得人敬佩,但是真的没救了。

    现在可以拯救的是这片大地,是活在这片大地上的人们。

    经过几千年的征伐与融合,用后世所的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生存的土地。总不能让华夏民族再度经历鸦片战争后百年的耻辱吧?

    为了能让人们从封建思想中解脱出来,刘元昭亲自编写思想课本。

    封建独夫思想,影响深远。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明学。

    这就是独夫,这就是封建专zeng。

    在现代家庭生活中,孩子从到大被父母事无巨细的给安排好了,反抗就是坏孩子,不听话,这就是封建专zeng。

    封建专zeng,就是我觉得好,你也要觉得好,你觉得不好,就是你不对,不对就得改,改的和我想的一样;不管你想的对不对,总之就得和我想法一样,不一样就是错。

    而且不论大错,同样一件事,大人做错了,孩子却不能指责大人,否则就是不乖,就是坏孩子。双标的父母比比皆是。

    封建,尽管社会科技等等都在进步,但封建依然在。

    要想转变,必须从娃娃抓起。

    当然想要集齐大多数饶力量,我们需要专治,也就是必须需要一个强权的中央。所以不管是资本还是共,能用就是对。

    如同,百家争鸣之后是外儒内法,三教合一等等,资本与共融合,形成本土的特色。

    所以刘元昭觉得国家控制资本,才可以让资本利益一直跟随国家脚步,个人资本不可太强。

    国家拥有资本就可以反哺民众,缩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这是理想状态。国家一直解决的事情,基本就是社会里的阶级矛盾,贫富矛盾等等。

    为了能让孩子们能从封建思想脱离,认识到国家民族等问题,刘元昭在思想课本里,就解释了国家与民族。

    国家不只是君王的,也是所有国民的等等,同时解释华夏民族,以汉族为主体,涵盖大明内所有其他少数民族。呼吁民族大团结,实现民族大融合。

    之后就是各种思想方针,比如: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倡导富强、n主(基层)、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等。

    刘元昭编纂这部教材,觉得不仅仅是孩子要学,所有百姓,工农军将士都要学,要把腐朽的封建思想全部洗掉。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一件长久的事情,这是一件必须坚持下去的事情。

    为了能让全民快速学习,刘元昭让学会读书写字的官兵下放,他们学过拼音,可以将这些传播下去,等来了教师,让教师也学会拼音,这样就可以让刘元昭的教育事业***。

    罗家宇对于刘元昭的奇思妙想感觉的惊讶,他的理念备受冲击,忠君,还是忠国?罗家宇虽然一时没法转变,但是对于刘元昭,他是五体佩服。

    张一英这种在官场里摸爬滚打十余年的老狐狸,对于刘元昭的动作感到忧心忡忡。他以为只要文人们多了,到时候他就可以扭转局面,为文人争更多的利益,毕竟大明也是依靠士绅,难道刘元昭就不需要了?

    现在看着刘元昭的动作,他瞬间就知道刘元昭更狠啊!

    张一英能怎么办,他敢闹事吗?他怎么就确定其他文人会跟他一起闹事?就算闹事了,刘元昭不管不顾把他们全杀了,换一批文人不是难事。

    虽然这件事不可逆转,但是也影响到了文人们的积极性。

    刘元昭知道这样的情况,正所谓打了一棍,也要给个甜枣。

    他对张一英道:“如今内阁里就你一个辅臣,辛苦了。冰之啊,我觉得对于各位文官有些疏忽了,你怎么也不提醒我呢?这是失职啊。”

    张一英连忙跪下请罪:“将军,下官知罪,请责罚。”

    刘元昭连忙走下桌案,扶起张一英,笑道:“呵呵呵,冰之,我找你来不是要责罚你的。以后别动不动就下跪,以后除了祭拜地,祭祀庙堂,其余时节拜就可以了。此为常例,告诉文武官员,还有百姓。”

    张一英连忙退后一步,拱拜道:“将军仁德!”

    刘元昭微笑道:“将士出征,可以因功得到奖赏,诸位文官,在后方辛勤工作,也应该得到奖赏。工农军壮大离不开文武合作。

    所以,我决定给各级官员增加月薪,假九品吏月俸禄五十两,每一级增加十两。每一品增加五十两银子。”

    刘元昭增加的假九品吏有五级,假九品上就是从九品,之后九品等等。吏不再是临时工,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而是经过考耗正式官员。吏最高可以升到五品官员。

    也就是到了一品二品,月俸禄已经是数千两银子了,这就是高薪养廉,也是对文官们的补偿。

    张一英红着眼睛,哆嗦着嘴唇,好似委屈得到宣泄:“将军大恩大德,臣等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绝不辜负将军的一片恩德!”

    刘元昭连忙宽慰张一英,堂内一副贤主良臣感人肺腑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