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五章 闻川浙两军色变
但身经百战,并经受过严酷训练的八旗军也是相当顽强,“却而复前,如是者三”双方激战多时,尽管土司兵们非常饥饿,而八旗虽以众击寡,却仍然难分胜负。
连后来清朝史料也记载道:“明之步兵,皆系精锐兵,骁勇善战,战之不退,我参将一人、游击二人被擒。”(见满文老档上,第页)“川兵营甚坚”(清代谷应泰明史记事本末
“诸将奋勇迎击,败白标兵(即白旗),又败黄标兵(即黄旗),击斩落马者二三千人”(皆见:清人谷应泰明史记事本末)擒后金一参将、二游击。
川兵营甚坚,后金多次进攻无果。八旗劲旅“死于枪弩者数千人”,努尔哈赤急以“后军往助”。
李永芳找到被俘的明朝炮,亲自解开捆绑,人赏千金,用来攻击川军,发炮无不立碎者。
经过激烈交锋,川军终于饥饿疲劳,难以支持,全部被歼灭。
周敦吉、秦邦屏及参将吴文杰、守备雷安民等皆力战而死。
周世禄从西北逸出,邓起龙、袁见龙夺桥西奔,带领残军俱走入浙营,继续坚持作战。
浙兵布阵于浑河五里之外,列置战车枪炮,掘壕安营,用秫秸为栅,外涂泥巴。
后金兵消灭江北川兵,迅速渡河把浙兵包围数匝。
就在北岸血战之际,南岸以童仲癸、陈策率领的浙江兵三千人也在离浑河五里处布列战车铳炮,扎营响应。
努尔哈赤深感川兵之劲厉,再三告诫刚刚惨胜的八旗兵“勿轻当,并故意强调“仲癸所将皆川兵”以警醒部下。(录自三朝辽事实录)
后金兵得以集中兵力攻浙兵营,明总兵陈策、童仲揆、张明世、戚金等将领沉着应战,积极布阵,誓后金兵决一死战。
明军以火器射击,杀伤相枕。火药用尽,两军便开始短兵相接。
战斗极为激烈,明军的步兵没有弓、撒袋,他们持三尺长的竹竿枪和腰刀,披甲胄,外套一层厚棉,刀、箭不入。
在夜幕降临时与后金兵交战,一度胜负未分。
但后金增援部队加入,明军浙营溃败,陈策战死。
后金兵万矢齐发,童仲揆与戚金、张名世及都司袁见龙、邓起龙等并战死。
后金前后损失雅巴海、布哈、孙扎钦、巴彦、雅木布里、西尔泰、郎格、敦布达哈、木布、禄汪格等战将。
总兵朱万良、姜弼率领三万余援兵,行至白塔铺,观望不战。遣兵一千为哨探,遭遇到后金的将领雅松。
雅松望风而逃,明兵放枪紧追,直追到后金左翼四旗兵营前。
努尔哈赤得到报告,气愤至极。在后金兵向浙兵营围攻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明总兵李秉诚、朱万良、姜弼始进前一战,遇阻击先后败去。
朱万良部明军稍经交即行溃退,沿途被皇太极一路追杀,伤亡三千多人。朱本人后来也身死于辽旧之役。
此时苦苦鏖战多时的八旗军与川浙兵仍然打得胜负难分,统帅陈策、童仲癸再派使者向袁应泰叩首求援。
袁已经吓破哩,竟以后金强大派兵也扭转不了战局为由拒不答应。
双方血战到色将晚,八旗援兵又赶到战场!童仲癸见已方援兵迟迟不至,遂与部众将士都抱成仁之心,决死回马杀向数倍于已的后金军,最终除极少官兵幸免回辽阳外,陈策、童仲癸与副将戚金、将领袁见龙、邓起龙、张名世、张大斗等大将校共20多人全部义无反顾、悲壮殉国。
这一战可见女真八旗并不是不可以战胜的,只是猪队友误国!只恨白杆兵和戚家军人数太少!
代善等人听到戚家军便是心中一紧,代善问道:“地雷和戚家军有什么关系?”
苏布地回道:“当年大明北方兵力孱弱,又加上南方倭寇,所以奴才的先祖们经常南下打草谷。
但是后来,戚继光来了,先祖董狐狸率蒙古铁骑三万入寇,戚继光以车营抵挡,自己率八千铳骑突袭先祖牙帐,大破我部三万铁骑,俘先祖侄子长昂,先祖仅以身免,戚继光扣关逼先祖请罪。
万历三年(55年),长秃率兀良哈铁骑五万入寇,戚继光又率火枪骑兵队出塞包抄,一口气打垮五万蒙古骑兵,活捉长秃。
这其中就有地雷等火器,那地雷就埋在土里,用肉眼看难以发现,人一踩上去,就会爆炸。是一种极其阴险恶毒的火器。”
一直波澜不惊的皇太极突然色变,连忙喊道:“之前范永斗送来的书信在哪?”
范文程不知自己的主子怎么突然这么大反应,当即就去找书信,很快就送到了皇太极桌案上。
皇太极看完后,脸色很黑,他寒声道:“该死,这范永斗对于刘元昭的军队只是一笔带过!里面提到了战车营,铳炮极多等只言片语!”
代善也是脸色一变:“难道大汗怀疑刘元昭的部下是仿照了戚家军吗?”
皇太极脸色稍缓:“本汗确实有这样的担心,不过,川兵还在明廷麾下,不是刘元昭的部下,要是刘元昭聚集川兵的白杆兵,以及戚家军,三万!这得多少人马填进去!”
像代善,蒙古尔泰等老将对此都是闻言色变,对于十年前的那场血战,他们是记忆犹新。
蒙古尔泰喝道:“绝不能让刘元昭这贼子活着!他必须死!”
多尔衮问道:“诸位哥哥,真的这么严重吗?”
代善点头道:“严重得很,那一战八旗就是战死的就有数千人,还不受赡了,就是将领也死了十几个。最后也是惨胜。
十四弟,咱们八旗底子薄,就这么点人,多死上几次,八旗就完了。绝不能让白杆兵和戚家军再出现!”
多尔衮听到这话,也收起了笑脸,以及轻视之心。
皇太极下令道:“动用在明国内部的势力,一定要把这刘元昭给本汗查清楚,查个门儿清!然后把他掐死在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