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大明是团结的大明,大明是正义的大明

A+A-

    正当郑森茫然无措之际,忽然听到一旁传来父亲郑芝龙低沉而严厉的呵斥声:“臭子,愣着干什么!还不快跪下拜见五爷,叫声义父!难道连这基本的人伦礼仪都还要老子来教你吗?”



    郑森被父亲这么一骂,顿时回过神来。



    他知道眼前之人地位尊崇,如果能成为其义子,无疑会给自己带来巨大好处。



    于是,他连忙双膝跪地,叩头行礼,并脆生生地喊道:“义父在上,请受孩儿一拜!”



    郑芝龙恨铁不成钢,恨不得以身相代的样子,让崇祯身旁站着的王承恩看乐了。



    不过想想也是,这样泼天的富贵,郑芝龙亲自当崇祯的儿子,让郑森当孙子也是极好的。



    曾经,在那东南急报之中,那个雄霸一方、肆虐海上的船主郑芝龙,竟然也会流露出如此慈爱的父亲形象。



    郑森瞬间明白了其中深意,他心翼翼地挣脱开崇祯温暖的怀抱,转过身来,恭恭敬敬地向崇祯磕了三个响亮的头。



    \"义父在上,请受孩儿郑森一拜!\"



    郑森那稚嫩的嗓音和清脆悦耳的童声,让崇祯皇帝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不禁开怀大笑起来。



    他低下头,在自己腰间摸索片刻,然后掏出一块洁白如雪、温润如玉的羊脂玉佩,递到了郑森中。



    \"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我身边也没带什么珍贵的物品,这块随身携带的玉佩就当作是义父给你的见面礼吧。收下吧。\"



    待郑森叩头谢恩后,崇祯依然如旧般将郑森紧紧拥入怀中,仿佛在抚摸一只可爱的猫一般,轻轻摩挲着这个乖巧可人的正太,同时面带微笑,继续与郑芝龙交谈起来。



    “三木成森,双木成林,此名之意虽佳,但总觉不够宏大豪迈呀。



    一官啊,你这名字倒是不错,郑芝龙,听起来便气势非凡。”



    郑芝龙闻得此言,犹如醍醐灌顶般恍然大悟,赶忙跪地叩谢道。



    “多谢五爷夸奖!既然如此,属下斗胆恳请五爷能为犬子赐下一名。”



    “唔,好吧。虽我才疏学浅,但也知晓‘大俗即大雅’、‘返璞归真’之理。



    今日吾等同聚于此,实乃盛事一桩,不仅震撼大明,更将震惊整个天下。朕的这个天下,那不是五湖四海,更不是两京十八省,而是更广阔的世界。



    等诸位看到了全球坤舆图就明白了,这天下到底是有多大。



    此番会晤必将成为一次伟大的胜利之旅,亦是一次圆满功成之会。



    吾对吾之义子寄予厚望,不妨取名为‘成功’吧,郑成功如何?”



    话音未落,众人纷纷叫好不迭:“妙哉!真是个好名字!”



    “五爷起名真是一绝!”



    “郑成功,果然人如其名啊!五爷对我辈的厚爱与期许,令我等不胜感激涕零。”



    “日后追随五爷左右,必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一时间谀词如潮,赞美之声不绝于耳。



    无论郑成功的名字是否悦耳动听,其实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罢了。



    众人无不想趁此良大献殷勤、阿谀奉承一番。



    



    而在这群溜须拍马之徒当中,要数都察院左都御史崔呈秀的段最为高明独特、别出心裁,甚至令郑成功连自己原本的姓氏都给改没了,国姓爷提早在几十年前就已横空出世。



    只见崔呈秀满脸谄媚地向崇祯恭贺道:“五爷啊!真是可喜可贺呀!您喜获麟儿作为义子。



    依下官所见,此子气质非凡,将来必定大有作为。



    如今五爷的亲生骨肉尚未降生人世,倒不如将郑成功留在您身旁,并赐予朱氏之姓吧。



    如此一来,待到他日少爷诞生之后,也可有个年龄相仿的伙伴一同玩耍成长,彼此相互依靠扶持,让这郑成功做少爷的伴读侍从。”



    听到这里,郑成功总算是恍然大悟了。



    赐予朱氏之姓,普天之下又有谁敢使用这般权力去随意更改他人的姓氏呢?



    而且还能让当事人满心欢喜、感恩戴德。



    那么这位义父若非当今圣上,还能有谁有如此权势与魄力呢?



    此时此刻,崇祯皇帝恰好迎上了郑成功那既惊又喜的目光,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微笑,似乎已然洞悉了他心中所想。



    于是乎,崇祯皇帝并未将放在郑成功头顶上方的那双大移开,而是转头对着郑芝龙开口道。



    “只是不知郑掌柜是否舍得将郑成功留在我身旁呢?”



    话的崇祯目光灼灼地看着郑芝龙,似乎在等待一个肯定的答案。



    郑芝龙微微躬身,语气诚恳而坚定:“承蒙厚爱,此乃人之荣幸,岂敢推辞。”



    就这样,国姓爷的诞生终于画上了完美的句点。



    紧接着,崇祯又开口道:“诸位不必担忧,即便我赐予他朱氏之姓,也绝无夺人所爱的意图。



    日后他不会归入我朱氏宗庙,日常仍可称呼其为郑成功,依旧是你们郑家的嫡长子。”



    正当众人都松了一口气的时候,突然间,一个声音打破了平静,带着一丝疑虑问道。



    “五爷,属下曾经听过,您这位义子的生母来自东边的扶桑日本”



    话还没完,整个场面瞬间变得异常冷清,原本热烈的氛围仿佛被冻结一般。



    崇祯帝猛地抬起眼皮,目光迅速扫过周围,想要找出到底是谁如此不知好歹,竟敢在这个时候浇下一盆冷水。



    他定睛一看,发现话的正是那个迂腐的书呆子方以智。



    嘿!想不到这个家伙对于外族之事竟然如此警觉。



    “没关系,既然来到了中国,那就是中国人。



    我们大明从来不会在意所谓的血统问题,当年刘挺将军身旁就有一支英勇无畏的黑人奴隶护卫队。



    刘挺将军战死辽东的时候,他那支黑人卫队可是杀伤了不少建奴的八旗劲旅。



    如今的大明九边之地,更是有许多蒙古人充当士兵,我朝猛将满桂同样也是蒙古裔出身。



    再了,恭顺伯就是最好的例证啊,历任恭顺伯的子孙们大多都为我大明奋勇杀敌,血洒疆场。”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