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黄河百慕大

A+A-

    “紫竹,到底在哪能找到你的这种黄河锦鲤?”



    “黄河石门段禹王洞!”



    紫竹很干脆地回道。



    “具体位置在哪呢?”冯红林接着问。



    “在陕晋交界处,当年大禹治水,改变了前人的治水方法,硬生生地在群山中凿出一条河道,疏通了河段,消除了黄河泛滥的隐患,并在此刻下了‘石门’二字。”



    冯红林赶紧拿出,用导航搜了一下:“据此300多公里!”



    “紫竹,想捉住黄河锦鲤,有啥窍门儿?”



    “具体方式方法我也不知道,只知道这种鱼十分有灵性,而且寿命极长,对了!你不问,我差点忘记提醒你,黄河锦鲤寿命越长,身上的鳞片愈发乌黑,其阳性越好。”



    “情况不太妙啊!”一侧的冯红林喃喃道,“上石门一段黄河水特别深,平均深度达到了六七十米,这怎么捉呀!”



    紫竹回道:“据黄河锦锦鲤最喜欢红枣,而且好奇心极重。”



    对于阴间的汽车,300公里倒也不算远,不过四个时的路程,只是听紫竹的描述,这种鱼并不好捉,就算是到了龙门,找到了禹王洞,也不一定能捉到。



    冯红林非要陪我一起去,我没让。



    此行肯定得使用一些非常段,他跟着的话不但帮不上忙,反而不方便。



    我给杨玉静打了个电话后,立刻出发了。



    好在阴司的车具备强大的导航能力,四个时后,汽车停到了一片悬崖峭壁间。



    我还在车上睡了一觉。



    车停下后,坐在车里,就能听到如雷鸣般的河水声。



    我走到河边,放眼望去,两侧的河段还真的像是把一座山从中间劈开,凿出来的。



    环视四周,我看到了对岸岩壁上刻着的“石门”两个字。



    看得出这两个字刻出来的时间不短了,已经有明显的风化痕迹。



    这里就是石门,禹王洞又在哪呢?



    我顺着河边往前走,寻找河边的山洞。



    一口气走了十几分钟,并没有找到一个山洞。



    正当我有些急不可耐时,看到两个背着竹篓的老头。



    俩人里都拄着一根木棍,看样子像是采山货的当地人。



    我赶紧从乾坤袋内掏出一盒烟,抽出两根,挤出个笑容凑过去。



    “两位大爷,你们好啊!”



    两老头上下打量了我一遍,其中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的瘦老头问道:“伙子不像是我们本地人,来旅游的?”



    我赶紧递上烟,笑着点了点头:“对!很喜欢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来石门河段瞅瞅,挺奇怪的,这附近怎么没有游客?”



    另一个老头回道:“伙子,这里又不是景点,都是山路,还蜿蜒盘旋,外地人不好找,你是怎么找来的?”



    我尬笑一声:“误打误撞,这不是也迷了路,正想向两位大爷问问路呢!”



    “奥!要么你跟我们一块下山吧!我俩正好回家。”



    我赶紧摆摆,装着意犹未尽的样子:“我是鲁北的,好不容易来一次,还没逛够呢!”



    山羊胡子老头脸上闪过一丝惊讶的表情,反问我:“这里光秃秃的,除了石头就是水,有啥好看的?”



    “听这附近有个禹王洞,我咋没找到呢?想看看禹王洞,再回去!”



    听我这么,俩人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伙子,你是听谁这里有禹王洞的?”



    



    “一个喜欢旅游的朋友,是友,就是你们当地的!”



    山羊胡子老头再次笑了笑:“你被人忽悠了!据3000年前这里的确有个禹王洞,是当年大禹治水时暂时居住的地方,只是后来这个洞被水淹没了,之后的人从来就没见过。”



    听他这么,我心顿时凉了一半。



    本来愁的是怎么下水捉到黄河锦鲤,现在看来,情况比预想的还要糟糕。



    听这语气,我连禹王洞都未必能找到。



    可是转念又一想,紫竹的话绝对可靠,阴司的汽车也不可能找错地方,也就是禹王洞应该真的存在,而且就在这附近。



    荒山野岭的,好不容易碰到两个当地人,我不想错过这会,便继续和俩老头“墨迹”。



    “伙子,我们都七十岁的人了,还能骗你?”



    “真没有你的大禹洞!”



    我干脆又拿出一盒煊赫门,一人递给一盒。



    “伙子还真实诚!”



    拿过我中的香烟,俩人干脆顺势坐到了脚下的大石头上,悠哉悠哉地抽起烟。



    “大爷,这附近河段有没有发生啥奇怪的事?”



    一听我这么问,俩人来了劲儿,像是郭德纲和于谦的相声,开始口沫横飞地聊起来。



    什么黄河女鬼拉替死鬼。



    什么上世纪七十年代,曾挖出一口透明棺材,后来棺材神秘消失了。



    什么黄河淤泥里睡着一条通体白如雪的大蛇,水桶粗细,足有二十几米长,最后害死了好几十条人命



    听得我头都大了。



    正当我以为不会有啥收获时,山羊胡子老头又讲了件事。



    “从咱们这里往南走,大约2里地,那片水域被我们当地称之为‘黄河百慕大’,这几百年以来至少有十几艘船在这里失踪。”



    “失踪?是沉了?”



    “不知道啊!最近一次是在几年前吧!好像五年还是六年前,当时也打捞过,没捞到。”



    “这一带的河面又不宽,好好的船咋会没了呢!”



    山羊胡子摇摇头:“这个谁知道啊!都就是在风平浪静的情况下忽然消失不见的,所以才叫‘黄河百慕大’。”



    觉得这事有蹊跷,我再次问了一遍这河段的具体位置,道了声谢后,赶紧直奔目的地。



    很快,我找到了这片河段,还真是“特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地方就在我停车的不远处。



    是个水湾儿,两侧都是峭壁,目测五十几米的样子,水流湍急,水浪震天。



    这样的水域的确容易导致翻船事故,只是有一点我十分不理解:也不过五十几米的宽度,再的沉船也应该很容易打捞上来才对。



    望了望四周,发现并没有人,我赶紧从乾坤袋内掏出两张定水符箓,用在自己身上,犹豫了一下,又使用了黄泉眼,然后找了个相对比较缓的陡峭,凭借着自己超越常人的跳跃能力,几个纵跃,人便到了峭壁下。



    站在峭壁下,再看两侧。



    大部分峭壁都是直上直下的,的确像是刀切斧劈的一样。



    这让我有些相信大禹治水的传是真的。



    不过并没发现山洞。



    既然连当地的老人都禹王洞只是传,至少明禹王洞不在表面能看到的地方。



    难道真的被水淹没了,在水底?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