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玻璃的制作和大明工业

A+A-

    第一百六十四章:玻璃的制作和大明工业



    事情很快就闹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



    而朱元璋第一时间就给了处置的办法,凡是涉案的士子今科均不中。



    这个处置办法,可谓是干净又果断。



    但这符合朱元璋的性格。



    毕竟结合前两年选出来的这些进士老爷些的表现来看,出类拔萃的,没几个。



    朱元璋也在考虑,考举制度的存在,到底合不合理。



    “前年考上的这些进士,在当地表现不佳。”朱元璋看着几个偏远县上奏的奏折,连连摇头。



    朱标也走了过来,朱元璋指了指桌面上自己已经批阅的那一叠足有半人高的奏折,道:“好高骛远,夸夸其谈。文章经义花团锦簇,但办其事来,却是一团乱麻。”



    “有的则是颇具才,可德行不正。竟然和当地县城中的寡妇勾搭起来。”朱元璋言语中有些失望。



    朱标也道:“这些士子缺少地方行政的经验,在地方上办案,也是昏招百出。”



    “屈打成招,将好事办成坏事,朝廷的政令下发下去,也不能很好的落实。有些人上任接近半年,连田间地头也没视察过一次。”



    朱元璋揉了揉眉心。



    他连日批阅奏折,又遇到这些士子打人的事情出现。



    也是心力交瘁。



    朱标道:“父皇,不如用老三的法子,施行考核制度?”



    到这个,朱元璋精神头来了几分。



    点头道:“老三的这个法子是可行的,以考核制度来决定官员升迁。让更多的官员自危的同时,将心力放在做实事上面。”



    “但此法也有弊端,官员升迁太快,官位不足。其次功利心太重,竭泽而渔,也会造成反效果。唐太宗有言,治大国如烹鲜。”



    “而鲜则以鱼为表。灶上煮鱼,最为忌讳的便是用锅铲搅动,以致鱼肉散落,最终成了一锅烂肉。这一点,和儒家的无为而治不谋而合。”



    “昔日王莽篡权,便是大开脚,大刀阔斧。看似可行,但实则百姓受苦,官员自危,阳奉阴违之下,新朝也不了了之。”



    “以此为戒,动可行,但不能大动。”



    朱元璋脱掉布鞋,整个侧躺在软塌上,声音缓慢且严肃的道:“此法可暂用于新科进士身上。”



    “是,儿臣这就去找胡相商议。”



    朱标躬身。



    朱标离去之后,朱元璋看着桌子上的折子暗暗出神。



    “王伴伴。”



    朱元璋喊道。



    “老奴在。”王景弘进殿。



    朱元璋一下子又沉默了下来。



    沉默了一会,他摆了摆。



    王景弘退下。



    朱元璋自顾自的道:“老三啊,这次老子就要看看你这把刀,锋利不锋利了!”



    



    朱棡在王府忙着烧玻璃。



    一个多月前,他找到了那些送贺礼的广州商人,让他们从广州给自己带来纯净的沙子。



    而朱棡着烧玻璃,其一是为了建立暖棚,其二是为了,嗯,秘密。



    天气炎热,朱棡从军械监那边带回来焦炭正在一个坩埚之中熊熊燃烧,火势就越来越猛烈。



    



    而在坩埚之中,还有一个的瓷碗,里面装着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等原料。



    朱棡也不清楚会不会炸炉,或者烧出什么其他的东西,反正他是按照系统提供的单子去放的。



    “此炭,居然真的能将沙子烧化。”



    铁铉立于朱棡身侧,眉宇间满是惊奇。



    旁边,盛庸和张玉也在。



    “这是军械监炼钢用的焦炭,咱们大明的能工巧匠也是厉害,我只是提了提,他们居然真的就做了出来。”朱棡捏着下巴道。



    他倒是有些信服后世人所的,大明初期的科技水平,是远超于同等时期其他国家的。



    单拎出来一个钢铁生产,大明就已经远超其他国家,如今朝廷在全国十余个省份都有铁矿在开采,其中以山西居多,其次是河南,陕西,江浙,江西,湖广等地。



    铁矿厂的数量也达到了惊人的一百七十多座。



    每年官营产铁总量也在七十万斤上下。



    其中铁占一半,熟铁占三成,钢占两成。



    而且这个数字,正在逐年上涨。



    朱棡想起了自己后世看过的一篇帖子。



    在明朝中后叶,全国的产铁数光是一个广东,就可以达到一百余万斤!全国的铁产量更是多如繁星,无法计数。



    保守估计,或许能够突破千万大关。



    铁,是推动工业发展的根基。



    而且炼铁,也是无数穿越者的专利,朱棡也在之前就着于炼制钢铁的准备工作,焦炭,就是其中的关键。



    不过他还是看了大明朝的工匠,没想到自己只是口述了一遍,他们便找到了炼焦的办法。



    焦炭完全燃烧的温度可以达到融化铁水的程度,常用于高炉炼钢。



    不过,实际上这项工艺在南宋末年就在广东一些地方进行使用,但是由于北元的入侵,导致这项技艺一直沉寂到了现在。



    的主角光环,咱们先人的智慧是无穷的,七八百年年前就在使用这种炼焦工艺达到炼钢的目的。但欧洲是在世纪初,才掌握了这门技艺。



    而一旁,负责拉风箱的李景隆已经接近虚脱。



    俩时辰,四个时!



    你知道我怎么过的吗?



    今儿个他还高高兴兴的来晋王府议事,还以为是殿下有什么好事落到自己头上,结果,是来干苦力的。



    很快,在李景隆几乎感觉不到自己双的时候,朱棡终于让他停止拉风箱。



    用火钳将那有些开始融化的瓷碗取出来,朱棡将其倒在了另一个瓷的模具之中。



    待到完全冷透,朱棡将其从瓷碗之中取出,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



    “我我草,琉璃!这么通透的琉璃。”



    李景隆眼珠子都亮了起来。



    铁铉也震惊的看着朱棡中的琉璃,喃喃道:“琉璃,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这般世间奇物,居然是一把沙子烧制出来的。”



    盛庸称奇,感叹道:“殿下真乃神人也!”



    朱棡看了看里的玻璃,微微一笑。



    “世间万物皆可追溯其源头,佛门讲因果,道家讲轮回。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只是一个源头在作祟。”



    “你们只觉得沙子变琉璃看似稀奇,可想过,为何沙子会变成琉璃?”



    到这,朱棡想到了一百多年后,那个可成圣人的家伙。



    可惜,没能见到他的风采。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