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资本家看了都落泪

A+A-

    第一百七十章:资本家看了都落泪



    想退休,不可能。



    这就是老朱的意思。



    老朱御下的段,资本家看了都要流泪。



    对于刘伯温担任审查御史的事情,老朱也只是好奇,但是并不意外。



    如今御史台是詹微在管,刘伯温这个御史中丞基本没事可做,而且如今朝中局势复杂,刘伯温也没有可以上奏的事情。



    他太懂明哲保身了啊。



    但是今日,刘伯温的态度,却让朱元璋有一些意外。



    刘伯温看着朱元璋,问道:“陛下,坊间之事,已传遍了京城。”



    “士子叩阙喊冤,整个京城上到官员,下到黎民,如今都对此事议论纷纷。”着,刘伯温苦笑道:“恩科取士,居然闹出如此变故,千古罕见啊。”



    朱元璋的脸色从笑容满面,变得淡然冷漠。



    “刘夫子这是什么意思?”朱元璋脸色僵硬的问道。



    刘伯温起身,拱拜下,喊道:“陛下,老臣敢问,于奉天殿重新阅卷,是否是要重新编排此次春闱榜单?”



    老朱没有回答。



    倒是一旁的朱标看似安抚的道:“诚意伯,如今陛下也在考虑此事。”



    “昔年元庭逃离漠南之后,残余势力多在北地肆虐,朝廷多次派兵清剿,百姓也是深受其害。同时对北方的文教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



    “如今论整个大明朝廷,南方不管是农业还是赋税发展都强于北方。”



    “如今北方士子赴京考举,且不论其他。单论考官而言,都是当朝学问杰出之人,北人若是中举确实不多,那是不是他们的卷子,确实。”



    朱标的话让刘伯温有些愠怒。



    “殿下!”



    刘伯温声音微微拔高了几分,道:“南北一统,方为大明!若是真的要重新编排其排名,那势必就有南方学子落榜。那北方人这边确实是挑不出来什么,可南方学子呢?”



    “上榜之后又被赶下来,此乃诛心之举!若是朝廷取士,光靠几个学子闹腾一番,就要重新审卷,那南方人又作何想法?”



    “是不是他日他们也去宫门闹一番,又要重审?”



    “况且,陛下如今重新审卷,就一定公允吗?陛下此举,就摆明了希望北方学子中举,难免会有人依附陛下此举,投陛下所好。”



    刘伯温,你特娘的。



    硬气了啊!



    朱元璋看着面前的刘伯温,只觉得自己看着他有些陌生。



    这老货跟了自己那么多年了,还是头一次这么硬气!



    朱棡也站在一旁低着头。



    老刘话还是有真知灼见的。



    朝廷此举,势必会让南方人心里不舒服。



    朱元璋面色一沉,问道:“刘伯温,你可知你在什么?”



    刘伯温退后两步,跪在地上,郑重道:“陛下,不可一昧折中!陛下如今之举动,就是在和稀泥!按照陛下这般行径,岂不是,朝廷此次科举,确实有猫腻?”



    “重审,就是为了一些给个甜枣,多录取几个北人,以堵住悠悠之口?可史书堵不住,天下百姓堵不住,千万读书人笔,堵不住啊!”



    “陛下,不可一错再错了!”



    ‘砰!’



    “刘伯温,你大胆!”朱标竖眉怒吼,沉声拍桌。



    刘伯温刚正,神色不变,双膝跪地,却腰背挺直的拱拜道:“老臣,是诤臣!”



    朱元璋先是愣住,随后起身,叉着腰乐呵的看着刘伯温:“刘夫子啊刘夫子,你是在朕昏聩?还是朕糊涂?”



    “这么大的事,朕没有考虑这些?”



    “若是按照你这么,就这么充耳不闻,当做什么也没发生?还是重新科举,按照人情补录北方士子?至于吗?啊?”



    朱元璋突然一怒,声音浑厚如雷霆,怒斥道:“咱看你就是在指着咱的鼻子骂咱,骂咱昏聩!骂咱无能!”



    



    刘伯温抬头:“陛下。”



    “你是非要咱下罪己诏?”朱元璋冷笑问道。



    下罪己诏?



    朱棡翻了个白眼。



    你就算是把今科士子全杀了。



    老朱都不可能下罪己诏。



    刘伯温匍匐在地。



    朱元璋气不打一处来。



    刘伯温就是想要他这个当皇帝的承认过失,可这现实吗?



    “你这个糊涂脑子!”朱元璋半天憋出来一句。



    刘伯温苦笑:“老臣绝无此意。”



    “老臣善于明哲保身,许多事情不愿掺和其中。可这一次,老臣不保了。科举乃是国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一场好好的科举变成一场坏事。”



    朱元璋气得额头青筋暴跳。



    咬牙切齿的看着这个刘伯温。



    昔日怎么没发现你骨头这么硬?



    “咱跟你了这么多,你还是不明白咱的意思?”朱元璋咬牙问道。



    刘伯温抬头。



    这时候,朱棡赶忙跪了下来,道:“父皇,儿臣请旨,和刘御史一起,彻查此案!”



    朱元璋沉默了一会。



    摆道:“咱累了,你回去吧!”



    完,朱元璋气冲冲的就朝着殿外走去。



    一场好好的晚饭,也没吃个痛快的,最可怜的朱棡,吃了两口,刘伯温就来了。



    跟着刘伯温出宫,朱棡无奈道:“您就不能晚点来?那碗饭刚到嘴边。”



    刘伯温双负在身后,边走边道:“等不及了!”



    “您下次能不能惜命点?”朱棡又问道。



    刘伯温抚须一笑,缓缓道:“陛下会杀的人很多,但是不会杀有用之人。”



    “刘基虽然老了,但是还有几分用处。不用到没办法用,皇帝不会杀了我的。”



    明朝最强压榨员工代表。



    朱元璋。



    但是刘基的话也明了。



    卸磨杀驴,是老朱的一贯段。



    奉天殿,第二次的阅卷显得有些压抑。



    面色铁青的诸多翰林学士,纷纷结束了头修撰文书,典籍的工作,加入到了这场科举考卷的阅卷之中。



    坐在角落之中的翰林学士刘文玉,还有翰林学士曹禺,面色有些难看。



    怎么审?



    如何审?



    重新审理试卷,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因为谁也不知道,北方士子的试卷到底是哪个水平。



    而且,大不了就两种情况。



    第一,维持原状,还是南方人多,北方人少。那皇帝大动干戈下的圣旨算什么?儿戏?这种情况,不光会激怒皇帝,还会激怒士子。



    第二,录取北方士子。



    那更不行了!



    那岂不是明,此次科举确实存在猫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