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迁徙,移民,国政

A+A-

    第二百零六章:迁徙,移民,国政



    朱标是交代一些关于北边的事物。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朝廷在之前提出来的移民国策。



    朱标给朱棡递上一盘桔子,道:“山西可是好地方。”



    “抗击元庭的时候,中原各地战乱爆发,元庭残忍无道对中原百姓‘拔其地,毁其城’,尤其是大都附近的城池。”



    “其中,以保定为首。”



    “去年北上的时候,曹国公给朝廷递了封折子,北面许多城池人口稀少,农田土地大多荒芜。”



    “朝廷商议再三,打算实施迁徙移民,而选定的地方,就是山西。”



    “从山西迁五十万户出来。”



    “为什么山西是好地方?山西太原自有‘两山夹一川’的地貌,中原等地所受的战乱和天灾,此地统统没有。”



    “百姓安居乐业,治安稳定,人口繁多,如今不过洪武六年,已经呈现一幅地少人多之景象。”



    “治理大同,其一!是让百姓看到新土地带来的遇。”



    “其二,是要将朝廷迁徙的惠民政策落实下去。”



    “让百姓们敢动,愿意动。”



    朱标的话,让朱棡有些吃惊。



    这不就是历史上极为出名的‘明初大移民’吗?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tng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这首诗在后世也极为有名,因为这里面所记载的这件事,就是明初时极为有名的大槐树移民。



    而这一次的迁徙,也是并列和大槐树移民合称在明初大移民里面的“洪洞大移民”。



    由山西洪洞县向保定的一次大迁徙。



    朱棡正色道:“山西乃是表里山河,易守难攻。而且地势高,气候宜人,所以远离自然灾难,百姓不受战乱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很快。”



    朱标笑了笑,点头:“不错!”



    “父皇,在元至正十四年的时候,中原各地‘尸骨遍于野,千里无人烟’,就算是如今,也是刚刚恢复一些生!但远远达不到原本的目标。”



    “父皇打算从各地迁徙百姓填充中都,滁州,凤翔,南阳等地,这些地方百姓十室半空,人口稀少,很多土地都还空闲。”



    到这,朱棡也明白为什么朱标要找自己私底下议事了。



    这件事在没成功之前,确实不能挑明。



    会让百姓产生反抗。



    老朱对百姓,还是不太愿意使用强制性段的。



    将心比心,你朱元璋如此热闹自己的家乡,难道其他百姓就不热爱自己的家乡了?



    “我明白了,大哥。”朱棡点头。



    此事确实利国利民,是恢复一个地区生产能力,增加人口,增加经济的最好办法。



    朱标笑道:“这件事交给你,大哥是放心的。把你留在京中,让你一直在那些士大夫的眼底下做事,你也不舒坦。”



    “不如让你去放开去办,你能力和想法都够多,大哥也好奇你能做出个什么样子的漠南来。”



    朱标有些感怀道:“以前总还觉得,弟弟们都还,我这个大哥要护着你们。”



    “转眼间,弟弟们也都大了,也能帮着家里做事了。”



    “老三,你还记得去年你去青楼,被打了四十鞭子的事吧?”



    朱棡点头,怎么可能不记得。



    “我记得。”朱棡应道。



    



    朱标叹了口气:“别怪大哥下狠。”



    朱棡摇头,轻声道:“三弟不敢。”



    “三弟明白,大哥是为了我好,也是为了咱们朱家好。”



    “老三,你聪明,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行事的准则。”朱标吃了个桔子,喝了口茶水,轻声道,“老四跟着你长了不少本事,无论是父皇母后,还是我这个大哥,都高兴。”



    “家里的孩子们有本事,成了气候,咱家里人也有面子。总不能,皇帝一家子除了皇帝,各个都是鱼肉百姓的民贼吧。”



    “你二哥虽然没什么大本事,但这段时间练兵练的不错,三千新兵练的也是像模像样。”



    “父皇知道这事,也高兴的喝了一顿酒。”



    朱标笑意盈盈的道。



    他看着朱棡:“老三,大哥知道你心里有想法,大哥明白。”



    朱标的话让朱棡愣住。



    想法?



    什么想法?



    我完全没想法啊。



    “大哥。”



    “相信大哥!”朱标扶着朱棡的肩膀。



    朱棡错愕。



    他不知道为什么朱标会这些话。



    着,朱标从自己的怀中摸出了几张银票。



    “这是我跟你大嫂这些年攒下来的,当然,是你大嫂那边占得多,三千七百两。”



    朱标将怀里的银票递给了朱棡。



    三千七百两。



    朱棡看着里的银票,眼神满是错愕。



    他似乎明白了为什么朱标要这些话。



    他是不是会错意了。



    朱标笑了笑:“怎么,嫌大哥给你的少了?你去漠南,总免不了花钱的地方,你要办事要做事,户部的账不能乱动,这些钱你拿着,防身用。”



    朱棡苦笑:“大哥,哪有拿着三千两银子防身的?”



    “你是大明的王爷,有点钱怕什么?”



    “我下半年要巡视南北,先去北平,再去大同,到你那估计都年关了,到时候我可要好好看看你治理的大同府是什么样子。”朱标笑道。



    “放心吧大哥,不会让你对弟弟失望的。”朱棡道。



    朱标点头。



    随即严肃道:“去了北边,不可再去兴起战事。如今漠南归明,漠北还盘踞不少势力,山西都军司的黄再兴我已经给他打了招呼,晋王用人可以,但是派兵不行。”



    “还有关于那些牧民的安置,大同府西北处有一座老城,名墨月,曾经是鲜卑人的城池,如今只剩下一些遗址,就将那些牧民暂且安置在那。”



    朱棡点头:“臣弟知道了。”



    “那臣弟要的那些贡生。”



    朱标笑了笑:“三十二个贡生,其中十七个北人,十五个南人,江西人居多。”



    “他们跟着你在地方为政三年,回京授国子监博士衔,加授从六品儒林郎,这可是一条通天大道,不少学子愿往,但还是选了几个穷苦出身的。”



    朱棡笑了笑:“穷苦出身的寒门子弟,学识或许稍微浅薄一些,但是和土地打交道,要比名门子弟方便调教。”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