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山西定局,朱棡换矿

A+A-

    第二百二十九章:山西定局,朱棡换矿



    蔚州城内百姓都分立道路两旁站着,看着晋王缓缓进了蔚州城。



    “赵和死了?”朱棡有些错愕的问道。



    赵武点头:“死意已决。”



    沉默了一下,朱棡叹道:“此人倒是有些风骨,临死悔矣,赎其生前之罪,倒也走的洒脱。”



    “收敛其尸骨,葬于城内,为其修建一座知州庙。”



    “立碑文,不掩其瑕,但要将其所行善政尽数刻下。”



    蔚州百姓对赵和这个知州很是尊敬,即便是赵和办了糊涂事,百姓们也没有对其唾骂。



    想要让蔚州百姓快速归心,朱棡的做法是最妥帖的。



    恩、威、剿、抚。



    官员上任地方的四字真言。



    若是对赵和落井下石,百姓会心生怨恨。



    百姓得知晋王的话,纷纷投来感激之色。



    城中大户更是愿意出钱出人修建。



    朱棡看向那些百姓,道:“本王知漠南布政使,为的是强民富国,而不是建立自己的天地!”



    “赵和受贱人蒙蔽蛊惑,意图谋反,但看在其未曾伤害百姓,举兵伐罪上,不株连其九族。”



    这时候,朱棡才想到。



    赵和只剩下一个妻子和儿子。



    他本身就是被卖进班家的。



    叹了口气,朱棡也不免感叹在元末的乱世下,有的人连祖坟怕是都找不到了。



    “多谢晋王殿下殿下千岁。”



    百姓们不少热泪盈眶,伏地痛哭。



    朱棡一路去了蔚州衙门,进了衙门之后便召见了当地大族。



    林家老爷也在其中,并且主动道:“禀告晋王千岁,城中几家大族都逃了不少,城开之后,就带着恶仆携其家财远遁。”



    朱棡对这个结果也不意外,点了点头:“蔚州叛乱之后,孤担心的还是城中治安和蔚州民心!至于叛军,大同卫会派强军镇压!”



    “千岁可放心,乡亲们明白,不会趁乱生事!”



    到这,林家老人目露一丝狠厉之色:“若有人趁乱生事,老朽决不轻饶!”



    着,拐杖立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朱棡微微一笑。



    对于这老人家所表露的情绪并不意外。



    这是在告诉自己,蔚州虽然刚刚经历叛乱之事,但是百姓是无辜的。



    “那就劳烦诸位乡亲们了,多在城中搜寻躲藏的叛军!”朱棡道。



    这件事完,该轮到正事了。



    土地。



    蔚州城那些参与叛乱的世侯逃走,自然是遗留下了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的归属,是这些当地大族最为关心的事情。



    土地纠纷,自古有之。



    不管是乡里民,还是大族豪绅,历来如此。



    多一亩地,明年一家人就多一两个月的口粮。



    也是多十件衣服,多一大堆家里的生活用具。



    百姓关心的是吃饱穿暖,赵和让他们吃饱穿暖,所以他们崇敬赵和,爱戴他。



    “当今天子,是仁厚爱民的君王。”朱棡轻声道。



    “本王祖上也是佃农,深知百姓疾苦!就算是如今,在皇宫的观稼殿也有几亩地,常年耕种着稻谷。”



    “父皇这般,为的就是知道民间田地是否旱涝。但是诸位不必担忧那些田地被本王占去。”



    这话让这些乡民有些臊皮。



    但也心头宽慰了几分。



    但朱棡接下来道:“但是。”



    众人心头一紧。



    



    莫不是要加税?



    几个老人有些心里发慌,捏紧了面前的拐杖。



    北地种植的莜面产量比不上南方的水稻。能亩产两石都是老天爷开眼。



    而麦虽然好一些,但麦对土的要求高,在大同府一些好田,可以亩产三石以上。



    虽然产量不高,可平心而论。



    洪武朝的农税,是自有史记载以来,最低的。



    三十税一。



    不足百分之四。



    这样的税率,哪朝哪代敢这么干?



    这也是为什么洪武朝穷,而且穷的底掉。



    本来百姓就不多,税收还是有史以来的最低,不开商税,不开关税。



    朱棡自然没有数落老朱的意思,毕竟老朱这么干,实实在在的是为了百姓好!商人地位低贱,民间行商不敢诓骗百姓。



    在洪武朝,如果有人敢卖假货和次等货,百姓可以直接将其扭打去衙门告状,只要一经核实,商人所受责罚便是重刑。



    到这,朱棡就对老朱充满了崇拜。开水



    不是每个封建帝国都有朱元璋这样的猛人来打破阶级层次的。



    阿三哥的种族制度存在了三千年,雅利安人作为战胜者,将自己打下的领土旧民视作贱民。



    经过不断的演变,最终演变成为了四个阶级层次。



    高种姓人地位尊崇,即便是触犯法律,也不会交由当地政府处置,甚至不会受到刑罚。



    低种姓人就是高种姓眼中的贱民,奴仆。



    可少有人知道,即便是在华夏文明的历史进程之中,也曾有过这样的种族制。



    那就是元世祖忽必烈所规定的四等。



    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其中,色目人包括西夏、回鹘、回回、畏兀儿人。



    汉人则是自北宋时期黄河流域以北的汉人。



    而南人,就是南宋治理下的汉民和少数民族。



    这就是元朝的种族制度。



    并且影响深远。



    但是在朱元璋这个猛人,彻底撕开了这所谓的种族制,将汉人重新抬到了主流上,并且朱元璋对少数民族从不歧视,一视同仁。



    凡明土之中百姓,皆为大明子民。



    这就是老朱的气魄和格局。



    这也是为什么朱棡崇拜老朱的最主要原因。



    言归正传,见众人脸色有些变化,朱棡微微一笑,开口道:“但本王欲要修建一条从大同府到蔚州的大路,需要征用一部分的土地和推倒一些树木。”



    “另外,我观蔚州石灰山不少,朝廷想要煅烧石灰,用土地换取石灰山的所有权,诸位认为如何?”



    好啊!



    怎么不少。



    贫瘠的石灰山换土地,这事谁不愿意啊。



    乡老们个个笑了起来。



    这事谁不答应谁脑子有病。



    似乎是为了感激朱棡的大恩大德,乡老还附赠了十几座窑洞,用于烧制石灰石。



    山西矿产资源位居全国首位。



    石灰岩,铁矿,铝土,铜矿,都是位居前列的。



    而且还有一个最关键的东西。



    煤!



    这地方,就是个天然宝库。



    穿越者真要是想打天下,占领山西,就是梦幻般的开局



    p:元种姓制度没有确切根据,也没有史料记载,都是野史写的,这里当做戏,别骂。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