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身在曹营心在汉

A+A-

    第二百四十五章:身在曹营心在汉



    御武殿暖阁之中,朱元璋脸色稍有一些不佳。



    老朱侧首,刘伯温则是老神在在的坐着。



    两人沉默了一会,心思各异。



    朱元璋看着中的册子,道:“户部尚有余盈,为何这笔钱就是拿不出来呢?”



    刘伯温沉默了一会,道:“陛下,户部那边应当也是有章程的,款项拨下去,来年就不好交代了。并且这云南一年三百万贯的支出已经超了两次了。”



    听闻此言,朱元璋面无表情的将中的折子放下。



    淡淡道:“就怕不是这个原因!”



    “钱不到,军队训练不出来,若遇蛮夷作乱,受害的还是咱大明百姓。”



    “传咱的旨意,给吕昶交代下,这笔钱不过中书省批了,直接从户部账头上支。”



    老朱当政的时期,就是有能耐这话。



    换做往后的皇帝,除了仁宗的征北大将朱棣要钱的时候还稍微容易些,其他皇帝,基本都被内阁卡的死死的。



    朱元璋写了条子,由王景弘呈交到了吕昶的上。



    吕昶拿了条子,也没含糊,二话不就让仓部打开国库取钱,运往云南。



    得知这一消息的杨宪和汪广洋等人也是气得不轻。



    杨宪则是命人弹劾吕昶。



    户部一向是文官所掌控,如今吕昶和他们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因此吕昶是不除不行。



    老吕六十多岁的高龄,硬是被那个三十多岁的年轻御史给气得脸色都红温了。



    朝堂之上,御史秦松振振有词。



    “臣弹劾户部尚书吕昶为官不清,身为前元臣子,不思为国效力。家中更是接济蒙古女子。”



    秦松将吕昶从内到外都被洗刷了一遍。



    吕昶原是元庭的官员,早年间受元庭之名招降朱元璋,刘伯温荐举吕昶乃是一个能人干吏,老朱因此便将其扣下。



    后来元庭北逃,吕昶在朝为官几载。



    朱元璋面色也十分阴沉。



    “吕大人,你口口声声自己是元庭臣子的时候距离如今不过几载,难道吕大人已经忘了?”秦松冷笑问道。



    吕昶浑身一颤,咬牙道:“的确,老臣本就是元庭所提拔的官员,难道我辈读书人知恩报恩,不对吗?”



    “哈哈哈,知恩报恩?这么吕大人还要给北元效力?”



    吕昶胸口一阵起伏,转头看了看朱元璋低沉的脸色,跪地道:“陛下,老臣冤枉。”



    秦松冷笑道:“吕大人冤枉?吕大人莫不是要,自己虽为元庭臣子,却是为大明做事?”



    “难道不是?”吕昶愠怒,转头赌咒发誓道:“老朽为官数十年,算错的账不过一之数!而为大明一来,从未算错过一笔账!难道老朽还算不上吗?”



    “那吕大人家中所养的三十二个蒙古家仆,作何解释?”



    此话让吕昶瞬间有些措不及。



    那些家仆,都是他从贩子里买的。



    可他不能,不敢。



    因为了也没用。



    可以买卖家仆的市场里面有很多种奴隶,昆仑奴、高丽奴、倭奴,都是能够充当奴隶的。



    可为什么偏偏选蒙古人?



    秦松微微一笑,并没有话。



    弹劾吕昶的难度太,因为此人本就诟病之处不少。



    历史上这老头也死的不冤枉。



    历史上,朱元璋允许那些以前招降的臣子回归北地之后,吕昶便亲自写信去寻找自己儿子的死活。并且在书信的背后写下了‘身在江南,心思塞北’八个字。



    当时蒙古达蜡还在当政,北元并未彻底灭亡。



    此信件被杨宪截获,朱元璋二话不便将其诛杀。



    读书人的忠义其实并不比武人弱到哪里去,吕昶身在曹营心在汉。对朱元璋来或许是背叛,可对于北元朝廷来,却是一个有着风骨的名臣。



    



    对于吕昶这种人,很多人会感到矛盾。



    但对于他自己来,做事和做人,是相对的。



    于心不愧,于理不愧。



    吕昶脸色灰败,缓缓伏地。



    秦松接下来又弹劾吕昶私放国库之事。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事没皇帝的允许,谁敢这么干?



    朱元璋凝眉。



    坐在御案前的老朱有些心里不痛快。



    两件事分开来,他可以处理的相当痛快,大不了就是杀了或者赦免了。



    大明朝不缺一个吕昶,也不会少他的容身之地。



    可两件事结合起来,就显得有些难以料理了。



    杀了吕昶,就明国库的钱是吕昶私自放的,钱得还回来。



    不杀,那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行为,岂非被默许了?



    其余北元臣子,或者,其余他招降的臣子,会怎么想?



    其实站在老朱的角度,这事并不复杂。



    左右不过一个吕昶。



    可云南马政,还有老三的份。这事是老三提出来的,若是否认。



    政局便是如此,牵一发而动全身。



    某个老妖婆坐着飞满世界逛,就差点引发一场世界之战。



    当政者一个的举动,会给一个国家带来深远的影响。



    淮西人这边,如今在朝的只剩郭英和李文忠几个人。



    冯胜,傅友德这些老将,都已经被派出去整顿军务。



    郭英侧头,问道李文忠:“老李,咱不帮?”



    李文忠也皱了皱眉。



    吕昶跟老淮西人还是有交情的。



    但此时李文忠却摇了摇头,淡淡道:“帮不得,越帮,越乱!”



    李文忠很清楚,吕昶要活命,就不能有人出言相劝。



    谁也不能劝!



    朱元璋正打算开口。



    却在这时,殿外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只听得靴子踩在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细微声音。



    片刻之后,便听到殿外的御前侍卫厉声道:“何人闯殿?”



    “臣待诏翰林江三用,通政司加急八百里奏报,需立即见驾。”



    殿内顿时的气氛瞬间经历了短暂的安静。



    随后,殿内传出轰然声。



    不多时,侍卫领着人走了进来。



    江三用毫不犹豫的拜下,双刚刚举起一个竹筒,道:“微臣参见陛下,启奏陛下,云南军司急报!”



    急报?



    什么事?



    众人感觉到一股不对劲的气氛。



    “云南益州土司博禄领兵作乱,领土民杀入益州城中,屠杀百姓三千七百余人!占益州,自立国号大兴天国。布政使大人王玮得知领兵平叛,与博禄谈判。却不料博禄下出尔反尔,双方约定各带五十人谈判,可博禄居然埋伏了人马。”



    “布政使大人深陷重围,五十人全部阵亡。这份奏报出自招讨使之,送信之时,招讨使已经领一万两千兵马出发平叛。”



    罢,满堂哗然。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