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沈阳事(第一更,求支持)

A+A-

    永历十六年十月下旬,沈阳城内,东北总督衙门内。虽是深夜,可是衙门大堂中还亮着灯。

    瞥见一眼桌子上的一张——按照江北的惯例,在收复辽东后,既于此地刊印报纸,报纸是的沈阳,虽只是搭眼一瞧吴兆骞便看到头的内容。

    “李子渊弑君篡位,天下理当共讨之嘿嘿!”

    他抬眼看了看面前的方以智,看着这位东北总督,尽管吴兆骞曾经赴满清科考,而且因为江南闱科场案被流放到宁古塔,但是因为东北人丁稀少,所以仍然被留用于总督府,当然,这也和方拱乾的推荐有着直接关系,方拱乾是南直隶桐城方家人,而方以智是其同宗,对其自然加以照料。

    “先是弑君,又是篡位,如此乱臣贼子,理当天下共讨之,此议一出,必定会得各方响应。”

    方以智却只是默默喝着酒,并不出声。身为府中官员,他当然知道,皇上暴病身死之后,大王是如何震怒,命令全军为皇上发丧,不过尽管如此,大王却没有直接指责李子渊弑君。

    在弑君的问题,尽管民间有着各种推测,而且都指向李子渊,但是大王以及闽藩,甚至晋藩,都没有将此归罪于楚藩。

    为何会这样?

    究其原因,再简单不过,因为大家都没有证据,而现在,楚藩臣属对李子渊的劝进,已经让世人看到李子渊的狼子野心。同样也让世人为之不耻。

    但是让许多失望的是,尽管大王质疑皇上死因,要求彻查此事,但是,在皇位继承的问题上,一直以来以忠贞不渝而名扬于世的大王却选择了沉默。

    先帝走了,可还在太子在,而且太子在万年,可大王想到一直以来的那个谣传,方以智不禁有些失神,若是大王当真是烈皇帝血脉,那么

    “李氏称帝,不过只是自寻死路,”

    吴兆骞望着方以智,忽然低声问道。

    “今日,先帝已去,天下不可一日无主,按理既然太子尚在,自然应该由太子继位,只是我大明尚在其它诸藩,先帝本是远藩,继位为帝,不过是因缘际会,若烈皇帝子嗣在,自应该由烈皇帝子嗣继承大统,不知制台可以为然?”

    方以智依然不回答,只是眯着眼睛望着吴兆骞。

    吴兆骞得不错,朱由榔确实是远藩,按道理来,确实不应该由其继承皇位,这大明宗室之中,有比他更近的近藩。可若是到正统,自然没有比烈皇帝的子嗣,更能称得上正统

    只是烈皇帝的子嗣到底有无存世?

    这既是一个疑问,同样也不是疑问。

    因为一直以来,都有谣言称大王是烈皇帝的子嗣,对此,大王既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

    大王到底是不是烈皇帝的子嗣?

    过去,天下人好奇。

    现在,天下人更好奇。

    “汉槎,那么以你看来,若是李氏称帝,这天下将会如何?”

    方以智并没有顺着吴兆骞的话下去,而且转移了话题。

    “只恐怕天下必将重陷纷乱之中,如今天下兵马财物皆把持于四藩,若李氏称帝,恐必有人效仿之,即便大王意力揽狂澜,只恐怕亦会是独力难撑,为天下指。”

    吴兆骞的回答显得极为谨慎,他的回答让方以智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这样的结局谁都很清楚,权力乱人心,这天下谁人不想当皇帝?

    现在,之所以众人都保持沉默,不正是想看到李子渊会走到那一步吗?

    在李子渊称帝的时候,大王又会做何选择呢?

    是随波逐流,还是力揽狂澜,或者

    在方以智与吴兆骞两人私下交谈时,于淮王府行在内,朱明忠同样面对着一个选择。

    “朱慈炯”

    念叨着这个名字,朱明忠的神情显得有些无奈,也许几个月后,他就更还“真名”,他将会是大明烈皇帝的子嗣——朱慈炯,至于朱明忠这个名字,不过只是他潜藏于民间时的化名。

    天下人谁会相信他是烈皇帝的子嗣?

    这并不重要,因为到时候,不但会有玉玺等物证,同样也会有朝中的老臣作为人证,他们将会认同他的身份,他于这个时空之中,再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十几年前流落民间的皇子,是大明皇位最正统继承人。

    至于朱由榔,不过只是远藩,不过只是因缘际会当上了皇帝,现在既然身故,那么大明的皇位自然应该由其真正的继承人继承。至于朱由榔的儿子

    “斩草除根”

    又一次,朱明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石磊先前的建议。

    “大王,斩草必须除根,只要朱慈煊在一天,纵是其不意谋夺皇位,可他毕竟是太子,他日势必会投钻营之徒,于其身边为其谋划,今日大王仁心,反倒会害了他,若是其谋逆,被牵连者又岂止其一人?”

    一直以来都积极为大王“进一步”出谋划策的钱磊,看着沉默不语的大王,再一次劝道。

    朱由榔死了!

    在得知他的死亡时,钱磊总算是长松了一口气,尽管他同样觉得其身死有太多的疑点,至于为李子渊毒杀,在他看来更是无稽之谈,好不容易有个把持朝廷的会,他李子渊又岂会错过,非要用最愚蠢的法子去弑君篡位?

    可另一方面,钱磊当然明白,朱由榔死的正是时候,他这么一死,一直以来阻挡大王更进一步的障碍也就消除了,尤其是死在李子渊的“中”,更是让大王有了讨伐不臣的借口。

    虽为朱由榔的死,而暗自叫好,可钱磊同样也看到另一个潜在的威胁——朱慈煊,他是朱由榔儿子,永历皇帝的皇太子,同样也是大明皇帝的继承人。

    朱由榔是死了,可是朱慈煊活着,只要他活着,对于大王来,就是威胁!既然是威胁,那就应该加以清除。

    “大王,海上风大浪急,若是船沉了,或者舟船劳顿,水土不服,患了急病,也是难免之事”

    为人臣,自然应该竭尽全力为上者操办一切,主忧臣耻,这可是千古以来的道理。

    在钱磊这主动在那“出谋划策”“时,石磊并没有话,他有无数种办法解决掉朱慈煊这个问题。

    但是,大王会同意吗?

    “当年高皇帝登基后,致力于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此扫荡各路割据势力,以令我中华重新一统,四川明玉珍、江西陈友谅,都曾先后称帝,后高皇帝扫荡群雄,明玉珍之子明升归降,明升投降我大明后,有一次和红巾军另一起义军首领陈友谅的儿子陈理经常会面发牢骚。这二人虽都还是十几岁的孩子,但朱元璋怕他们受人盅惑,日后危及大明政权,高皇帝如何处置他们两人?”

    面对钱磊的劝,朱明忠并没有直接反驳他,而是拿出高皇帝当年的旧事。

    大王的反问,让钱磊的脸色顿时为之一变,好一会才答道。

    “当初,亦有大臣劝高皇帝杀两人以安江山,高皇帝仁义,自不愿杀他们两人,洪武五年,高皇帝下旨将明升迁徙到高丽。明升以及其母彭皇后等二十七人遣送到高丽,并宣“不做官,不做民”。明升一行来到高丽后,高丽恭愍王把延安、白川两县作为贡物,供奉给明升一家,并将位于松都北部梨井里的兴国寺提供给他们作为邸宅,配以奴婢。明升抵达高丽后娶高丽总郎尹熙王之女为妻,后育有四子,从此在朝鲜半岛代代相传。至于陈理,亦是如此”

    “不用忌长者讳,相比明升,陈理的日子过去的很艰苦。不过虽是艰苦,却未伤其性命,最后也得已善终。当年高皇帝于外人尚是如此,朱某又岂能加害本宗亲藩?”

    盯着钱磊,朱明忠反问道,他的反问,让钱磊的额头顿时冒出一阵汗来,而石磊则把眼帘一垂,明白了大王心思的他知道,除非朱慈煊当真谋逆,否则大王无论如何都不会要其性命的。

    “当年高皇帝,不曾有伤明升、陈理性命,成祖皇帝亦不能伤及建庶人之性命。经此一劫之后,宗室飘零,几经离难,可谓是百不存一,诸藩亲亲之情,孤岂邮有伤分毫?”

    此时朱明忠大有一副顾忌亲情的模样,但在这番感叹之后,他又稍作沉思,然后道。

    “孤曾听闻随驾大臣提及,先帝于占城时,曾言道,若能于此安稳一生,亦也无妨,虽先帝之言难免丧志,但其情可悯,嗯,他日便将其封国于占城吧!”

    封国占城!

    原本只想着杀人的钱磊一听,那双眼睛顿时睁的通圆,好一会才道。

    “大王高义!”

    什么是大王高义,这分明就是变相的流放!将其流放于大明之外,又岂能再威胁到大王?甚至,大王的话让钱磊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些亲藩,那些人的存在,或多或少对大王总是一个威胁,不错也如法效仿!

    对于钱磊这会的想法,朱明忠倒是不知道,心知他们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想法,便岔开话题道。

    “苍水现在到什么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