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重开科举之事

A+A-

    第36章重开科举之事



    听得此言,在场众人皆是面露疑惑之色,按理来,今天应该不是发布大夏报的日子,为什么会突然更新了。



    难道出什么事了吗?



    想到这里,正在排队的众人,不禁开口问道:



    “兄台,这大夏报上到底了什么消息?看你如此急切,莫不是出什么大事了。”



    这书生心情有些激动,但是面对众人的询问,他犹豫了一下,倒是也没有藏着掖着,他将中的大夏报拿了出来,指给众人看,道:



    “诸位请看,这份大夏报上,最关键的就是这条信息。夏王要重开科举,为大夏招纳贤才,这是一个天大的好会。



    或许我等读书人,都能够趁此会出人头地。在此之前,在下便听,昔日大夏还在山东之地的时候,就已经进行过科举了



    那时候,便取得了不的反响。



    现在大夏想要重新以科举之法招贤纳士,在座的诸位都是读书人,难道不知道,此事意味着什么吗?”



    果不其然,等书生完这番话之后,在场众人脸上都露出惊奇之色。



    他们难以置信,这么好的会,竟然会出现在他们面前。



    其实有些人,早就听过科举的存在,但是谁也不知道,科举会什么时候重新开启,结果这一切来的如此突然。



    大夏竟然一声不响,直接在大夏报上,发布了最新的消息。



    这意味着,只要他们能力足够,他们就能入仕为官,谁又会不期待呢?



    当今天下读书人,世家子弟占了很大一部分,但毫无疑问,更多的还是普通寒门书生。



    在此之前,他们想要入仕为官,难度实在是太大了,毕竟他们面对世家大族的竞争,想要更进一步十分困难。



    世家的影响力太大了,最终留给他们的,只是少数官位。



    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大夏用科举取士的办法,只要他们能力足够出众,那他们就能进入官场,得偿所愿。



    虽然,现在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脱颖而出,是否能够成功。



    但是,会就这样摆在了他们面前,完全靠他们自己掌握了。



    在场众人脸上,都是无比的亢奋,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这样的消息,实在是太过令人震撼了。



    很快,便有一人开口道:



    “这真是太好了,我早就听,夏王曾经推行过科举,想不到今日,竟然当真出现在我等面前。



    虽然,此番科举考试,我们还是要和世家子弟竞争,但毫无疑问,在这公平竞争的平台之上,我们未必就不如他们。”



    众人纷纷点头,他们大部分都是寒门子弟,他们的资源不如世家强大,可是现在,他们根本不用顾虑这么多了。



    一切的一切,都要靠他们自己把握。



    只要他们能够把握住这个会。他们的命运,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于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



    这都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



    当然了,正因为这件事情很重要,所以科举的难度,也是不容觑的。



    天下读书人这么多,如今大夏一统北方,那些世家子弟,一样会前来参加,到时候,谁能笑到最后?



    还不好。



    最开始买到大夏报的那个书生,此刻笑着道:



    “行了,消息已经告知诸位了,在下要回去好好准备了。



    虽然这大夏报上,并没有一人只能参加一次科举,但是如果能够一举考中,那无疑是再好不过。”



    众人看着这书生转身离去,脸上流露出羡慕的表情。



    他们自然不会着急离开,他们准备进入大夏书店之中,买些书回去,同时再买一份大夏报。



    这么重要的消息,当然是要亲眼目睹,比较放心。



    一时间,众人的目标都变成了购买大夏报,如此惊人的消息,自然无人能够忽视。



    因为大夏报的影响力,这消息不断扩张,不断宣扬,很快就满城皆知,所有的读书人都知道了。



    有世家子弟聚在一起,虽然他们是世家中人,但同时他们也是读书人,他们也是有才华的。



    现在世家受到樊虎打压,日子并不好过。



    如果他们能够入仕为官,成为大夏的官员,就算不能改变如今世家的处境,最起码能够多留一点后路,总不是什么坏事。



    这些世家子弟,知道事情的重要性,他们没有耽搁,便是买了几份大夏报,迅速令人送回家族之中。



    这些世家如此注重传承,自然也培养了不少人才,现在该到这些人才焕发光彩的时候了。



    对于世家中人来,他们同样满怀自信,毕竟他们的资源,比起寒门子弟,还有普通读书人要多得多。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竟然考不过这些寒门书生,那未免有些可笑。



    一时间,整个大夏,所有的读书人,全都行动起来了。



    这对于他们来,是一个难得的会。



    谁也不甘心拱相让。



    但凡觉得自己有几分才华,能够成功考中的人,都想要去尝试一番。



    毕竟,无非是出一点路费而已,又不用付出什么代价,又何乐而不为呢?



    并且,这次不同于大夏上一次科举,因为现在的大夏,已经击败了大隋,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甚至于,用不了多久大军南下,就能彻底覆灭杨广,成就不世伟业。



    在这种情况下,大夏已经成为正统了。如此一来,参加科举显得名正言顺,天下人再也没有顾忌。



    ——



    在一处酒楼之中。



    有不少读书人聚集于此,但是他们并不是为了商议什么天下大事,他们只是在商量,接下来的科举之事。



    在场的众人,在各地也算是才子,但是面对这科举,他们却没有太多把握。



    虽然他们不甘心,想要尝试,但是要考中却没有那么简单。



    毕竟这一次,他们的竞争对是来自于整个北方的读书人,其中不乏天下大才,名声在外的存在。



    既然他们心有不甘,那自然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尝试一下。



    所以,此刻众人聚集在这里,就是为了交换各自的信息。



    以应对接下来的科举考试。



    



    很快,一名气度非凡的青年,目光扫过,开口道:



    “诸位应当都知道科举之事吧?只不过,这科举取士可没有这么简单。我等想要考中,还是要多做一些准备。”



    众人纷纷点头,有一人无奈道:



    “我等自然知道,应该要多做准备,但是现在应该如何准备,却没有太多头绪,不知兄台有何见解,不妨来听听。”



    这青年点了点头,继续道:



    “诸位有所不知,其实在下乃是来自河北的士子,当初夏王在河北等地,就推行过科举取士。



    不过那时候,在下实力不济,最终没能考上,被淘汰了出去。不过经历这一次,在下对于夏王的科举之法,倒是有所了解。”



    听到这番话,在场众人顿时眼前一亮,他们有些迫不及待的道:



    ”原来如此,那真是有劳老兄了,给我们仔细,到底是什么流程?”



    这青年脸上露出微笑,仔细回忆的一番,道:



    “其实也很简单,夏王科举并不喜欢考那些典籍之中,文绉绉的内容,他喜欢数算之道,以及治国之策。



    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想要达到夏王的要求,却没有这么简单。



    夏王可不是会滥竽充数之辈。



    如果,此番科举无人够达到要求,恐怕夏王是宁缺毋滥,宁愿不选,也不会随随便便让人入朝为官。



    这点大家必须心知肚明。



    所谓数算之道,恐怕了解的人并不多,毕竟大家往日里,自然是只读圣贤书的。



    可都已经到这份上了,科举之事用不了多久就要开始。既然知道夏王有可能考核这些东西,那自然要多做准备。



    大家回去好好研习一番,如果真能有所成就,日后高中榜上,不失为一桩美事。”



    在场众人连连点头,表示兄台所言有理。



    当今天下读书人,会去学数学的确实很少,大家都是文科生,学的是诗书典籍。平日里,谁会去看那些算数之道呢?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因为科举的会摆在面前,大家谁也不想错过。



    不管他们之前有没有学过,接下来,肯定要努力去学一学。



    能不能考中不知道,但万一考过了呢,那真的是一飞冲天。



    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但那青年还没有完,他简单扫视众人,又继续道:



    “除了这算数之道,还有就是治国之策。夏王可不喜欢夸夸其谈之辈。



    所以如果真考到这方面,大家还是要谨慎一些,务实一些。



    而不是夸下海口,大放厥词,如此一来,只会引人厌恶。



    无法获得夏王的赏识”



    很快这青年,并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尽数完,在场众人感慨万千,他们拱感谢道:



    “今日多亏兄台指点,让我等获益匪浅啊!如果他日我等能够榜上有名,定然感激不尽。”



    这青年倒是没有居功自傲的意思,他之所以这些,无非是交个朋友罢了。



    这一次科举,他自然也是要参加的,但是到底能不能考上,还是得碰运气。



    反正多个朋友多条路,他此刻给众人提点一番,指不定日后就能给自己提供一条退路。



    而这样的情况,显然不止这里。



    大兴城各处,都有书生聚集,他们商议着这关乎自己命运的大事。



    虽然也有人敝帚自珍,埋头苦读。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学有所成。



    但有些事,未必他们想的那么简单。



    如果,他们连科举取士选拔的方向都不知道,如何能够成功,如何能够获得樊虎的赏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正如方才那青年所言,这一次樊虎科举取士,虽然不完全是考数学,但数学一定在其中,占了很重的比例。



    他可不希望,自己选拔上来的人,只会夸夸其谈,甚至是读书的腐儒。



    那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也无法让大夏变得更加强盛。



    他希望的是,能够选拔经世济民之辈,能够为大夏的发展,起到作用的人。



    ——



    除了这些普通书生,还有世家中人,也在到处取经,钻研如何才能提高通过科举的成功率。



    现在他们被樊虎针对,再也没有往日的猖狂,所以他们意识到,想要让世家继续昌盛,那就必须遵守樊虎的规则。



    最起码在科举这件事上,樊虎并没有过多针对世家大族,只要他们的能力足够强,一样能够获得重用。



    只不过,整个北方读书人何其之多,想要从中脱颖而出,竞争那几百个名额,并没有这么简单。



    所以世家中人,才会如此煞费苦心,相较于普通人,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对于家族的荣耀更加看重。



    所有人都卯足了力气,拼尽全力,想要得偿所愿。



    现在的世家,被樊虎压制的喘不过气来,如果他们的子弟,能够入朝为官,总归是能够让他们多一份安全感。



    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樊虎是他们的敌人,但人家樊虎横扫大隋,已经成为北方真正的主宰。



    或许用不了多久,就能一统天下,如此天下无敌之辈,岂是他们能够觑的。



    所以,就算豁下脸来给樊虎办事,也没什么不得了的。



    昔日崔氏何等昌盛,乃是五姓七望之首,人家不也老老实实的臣服于大夏,臣服于樊虎了吗?



    这明人家有远见,人家有自知之明,才不会自寻死路。



    那些胆敢与大夏为敌,敢和大夏对抗的世家,早就不复存在了。



    就凭他们这些世家的底蕴,在大夏精锐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随便就能把他们给碾死。



    总之,在大夏报公布科举的消息之后,整个大夏都沸腾了。



    那些读书人不甘人后,积极的参与其中,也让大夏进入关中的第一次科举,变得意义非凡,热闹无比。



    或许这也将成为载入史册的一次科举。



    不其他人了,就连樊虎自己,也在期待着,科举能够给他带来什么惊喜!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