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县志

A+A-

    (上章有修改)



    韩时安瞬间反应过来什么。



    “那看来,我最近的日子不会太好过呀!”



    李如意将责任推到了他这边,也是将利益放在他身上,村子里肯定有人眼红。



    他们刚开始还会对他很和气,可等到发现他不会改变意见后,只怕会恼羞成怒。



    李如意装作听不懂他的话,她也承担了巨大的风险。



    现在村子里的人骂她骂的有多难听,没听过的人根本想象不到。



    虽然她不在意,可韩时安也别想置身事外。



    合作合作,就算不能风险平摊,也得共同承担外界的压力吧!



    李如意担了骂名,韩时安就去承担别人的恶意吧!



    “这就是发财附赠的烦恼,好多人想要都没有呢!”



    韩时安被李如意这话逗笑,这法明明是甩锅,可却让人无法反驳。



    丁婆婆饿了,厌烦她们多余的废话,开口问道。



    “忙完了吗?”



    李如意赶紧坐直了身体。



    “忙完了师父!”



    丁婆婆抓起筷子,又用另一只调整了一下。



    “忙完了吃饭。”



    几个孩子都高兴的答应。



    “哎!”



    “师父吃菜!”



    “还有月饼”



    淡淡的烛火之中,五个人和睦的吃完了这顿饭。



    吃饱了,李如意找来背篓要把韩时安送回去。



    现在李如意这里别的不多,就是背篓多。



    两人正在那掏钱,老三凑了过来。



    “二姐二姐,我也想去”



    李如意去看她,老三顿时笑的眯眯眼。



    “行吧!那你得帮着干活。”



    老三用力点头。



    “好!”



    她也把她的背篓拿来,装了一袋子铜板扔了进去。



    三人背上背篓从村子外面绕到了韩时安家里。



    李如意也有韩家的钥匙,不过她往常没事儿不会过来。



    三人心翼翼的观察着周围,确定没人看着才打开院门走了进去。



    屋里的东西还跟离开时差不多。



    李如意打量着环境,想了想跟韩时安道。



    “往后盯着你这里的人肯定很多,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韩时安点了点头。



    “确实有个想法,不过,还得求如意姑娘成全!”



    李如意把铜钱放在他家炕上,有些好奇。



    “成全什么?”



    韩时安思考过,韩家周围他唯一信得过的就是他堂叔一家。



    不过,他和李如意合作时,他跟他堂叔透信儿,他堂叔似乎不太高兴。



    韩时安有了门路不想着自家人,而是想着外人,这让他们有些恼怒。



    不只是因为利益,还有名声。



    最近这些天,他们已经听了不少风凉活。



    很多人都韩时安不找他们合作,而去找李家出族的孤女,就是因为他们人品不好,给韩时安的粮食少,让他不满意了!



    



    看热闹的人总是嫌弃热闹太,挑拨的话那简直张口就来,即便知道这些人的人品,也不耽误他们起刺。



    这种情况下,韩时安的堂叔未必会愿意帮忙照看院子。



    韩时安也把自己的背篓放在炕上。



    “我想要把你们之前住的院子租下来,自然是想请求你成全啊!”



    李如意听了这话,不禁一愣。



    “你堂叔知道会不高兴吧!”



    这要是把贵重东西都搬过去,岂不是明晃晃的打脸。



    这跟指着鼻子骂人有什么区别?



    韩时安考虑了很多。



    “这件事我会处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对他已经生了怀疑,心神被他牵动,往后少不得操心。”



    “开弓没有回头箭,从开始就把调子定好,这曲儿才能唱的好听。”



    既然这样李如意断然没有把钱往外推的道理。



    “那院子不值钱,一年收你一贯钱。”



    虽然那院子放在那也就只能当个仓库,但租房子还帮着看家,一个月才几十文也不算多。



    韩时安张嘴就要讨价还价,但李如意完全不给他这个会。



    “房子是丁婆婆的,这钱也是给丁婆婆的!”



    言外之意你别忘了你还在人家那学武呢,要你一贯一点都不多。



    李如意深深记得今天丁婆婆对她的抱怨,准备多给丁(姐)婆(妹)婆(仨)谋点好处。



    她深深明白,丁婆婆若是买了药材,最后也是要用在她们身上的。



    可李如意也没办法,她头真不宽裕啊!



    上个月赚的钱买了驴又给家里人做了衣服,还要多买些粮食存着,根本没剩下钱。



    李如意对丁婆婆也是有些愧疚的。



    她让丁婆婆坐镇家里的条件就是买药材回来,结果根本落实不了。



    有了这一贯钱,也能缓解一下她的压力。



    村子里一个好些的院子也就二十贯左右,一贯一年的价格算不上便宜,但也谈不上多贵。



    碍于丁婆婆的面子,韩时安收回了自己讨价的念头。



    “那明早我把钱给丁婆婆送过去。”



    李如意答应下来。



    等会儿她回去先跟师父一声,如果师父不愿意,可以在明早韩时安上门的时候拒绝。



    “好!我师父要是不愿意我再跟你。”



    两人商量完这件事,李如意又问他。



    “那你明早要用车吗?或者需要我帮你把铜钱送到县里去吗?”



    韩时安摇头。



    “不用了!我已经联系了人,明日辰时后会过来接我。”



    韩时安的一位同窗家里是开银楼的,常年需要铜钱,又有同窗的情分,可以直接把他的铜钱换成钱票。



    不过,用银票买盐贴要收续费,十贯钱一百文,三十五贯钱会额外收走三百五十文。



    这也是惯例,因为拿着银票去钱庄兑钱的时候也会收托管费。



    见韩时安有主意,李如意也就不管他了。



    她背上背篓拉着老三就要回家。



    韩时安这才想起了什么,叫住她。



    “对了!我也有节礼送你。”



    李如意有些惊讶,她除了一顿饭什么都没给韩时安准备,倒是没想到收回来这么多东西。



    韩时安快步走到隔壁的房间,没一会儿拿了一套书过来。



    “这是咱们县的县志,由上任县令十三年前主持编写,有些村子十三年间可能遇上天灾有了变化,不过大体都差不多!”



    李如意没想到韩时安连县志都能抄来。



    这东西不是谁想看就能看的,更不是谁想抄就能抄的。



    她一时间有些迟疑。



    两人现在的合作是建立在平等之上,可以她如今的实力,却无法回报这套县志。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