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嬴政:姓李的果然都讨人厌

A+A-

    皇权是什么?



    自秦始皇一统天下,奠定了这万世之基后,在华夏这片土地上,长达千百年的时间都未曾更改!!



    一念生杀——至高无上!!



    翻过高耸的喜马拉雅山巅,有一片广袤的大地。



    三千五百年前,雅利安人抵达那里,建立了毁灭一个民族根脉的种姓制度。



    自此,纵然皇权更迭,最高的婆罗门从来独立于皇权之外屹立巅峰。



    跨越茫茫大漠雪原,西域的王国政权更迭。



    间或有大一统的帝王降世,可多如昙花一现。



    握“神权”的教皇和王族分庭抗礼,国王登基的冠冕甚至需要教皇来亲自授予。



    雅利安人也曾翻越山脉抵达华夏这片大地。



    一位女将策马瞥去一眼,随便将其覆灭,勉强因其古怪的金发碧眼,献做了商王无关紧要的帝陵陪葬。



    又千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在这片土地横空炸响,自此种姓制度在这片土地再无生根发芽的可能。



    刘邦一匹布衣提剑平天下,朱元璋端着一个碗掀翻了天地,数也数不清的起义战争在这片土地更迭纷沓。



    “人皇”倘若不修——则黎民皆可为“人皇”!!



    华夏人民习惯于此,可若抬头将目光跨越喜马拉雅山,抵达那片被种姓制度侵袭的土地,便会发现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华夏人民习以为常的起义战争,三千年来在那片土地甚至一次都没有出现过。



    同时,无数文学创作者们在追溯历史时哀叹着君权神授、人皇已死的“天子”之称。



    可事实上唯有在这里,神权切切实实是掌握在皇权里的工具。



    人们认可的“天”绝非类似于西方的“上帝”“耶稣”这样特指的某一位可以被定义的神明。



    它更像是一种无形的大道规则的统称,是雷、是风、是雨、是雪,是一切人力无可掌控的自然的统称。



    也许“天”在某些时刻不可或缺——譬如需要扯大旗造反的时候。



    朱棣起军时天降风雨,黑云压顶,屋檐上的瓦片碎了一地,姚广孝镇定的摁下了满头大汗的朱棣,高兴的宣布



    “感谢雷神爷送来的祥瑞之兆,天命在我,此战必胜,大家鼓掌!”



    军队听着耳边儿止啼的阴风呼啸,幽幽的看着满地碎瓦,寂静了一会儿——十分从心的震声鼓掌!



    神权并不独立于皇权,只是为皇权服务的工具,自始至终。



    而集这一切于一身的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便是皇帝。



    



    无声之中,漫天的王座静静地环绕。



    分明未饮,白衣诗仙却仿佛有些醉了。



    他展开双臂,仰望着天地转了几圈,似是半嘲又似是感叹的喃喃。



    “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哈哈,我李白这一生,多少次想为官做宰,却不料最后却是成就于随便写的几首诗,真是儿戏不足道也。”



    他眉峰骤然陡峭,潇洒不羁的狂傲冲天而起,目光直直的落到了王座的正前方!!



    那里,目光幽深沉黯的黑袍帝王气势骇人,见他瞧来,便情绪不明的微微眯了眯眼。



    “今日,这第一首便献给秦皇陛下!”



    一言出,别



    刘邦眼睛发光,咧着嘴兴致瞬间被吊了起来,“哟——!”



    李世民腾的拍案而起,左瞧瞧嬴政,右瞅瞅李白,眼睛里透着浓浓的不可置信和微妙的委屈!!



    李白一做执剑状,一做饮酒状,金光于是便化作了他中的剑和酒。



    白衣剑仙大笑三声,醉醺醺的迎着金光飒然出剑,长歌作舞!!



    “在下这剑学的不好,虽忝居大唐第二,却非万人之敌也;在下这问也学的不好,虽略有声名,却不过窃四海之声也,今于各位陛下之前献丑了!”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已经准备好气定神闲挨骂的嬴政睁开了眼。



    刘邦看戏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刘恒沉吟着抚住了下巴。



    刘彻脸色变来变去,在羡慕嫉妒和微微不忿之间反复横跳。



    



    李世民气晕了,拍着桌大喊,“你子写这么好干什么?!!这回好了,所有人都知道秦王扫六合有多么雄伟了等等。”



    李二摸着下巴的沉吟了一瞬——秦王?



    



    谁还不是个秦王了。



    



    酒剑仙兀自舞剑,口中半吟半诵。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雄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



    嬴政面色难得微微愉悦,扣着王座的都有节奏的轻快了些。



    哼,虽他从不在意旁人如何骂他——大不了埋了就是,但是好话谁都爱听,尤其是夸的如此好听的赞美之言。



    始皇陛下甚至恩赐般的想到,倘若李斯能夺得第一,就勉为其难舍弃旁的大才,将这个子带回去好了。



    这时,始皇帝陛下还没注意到自打李隆基往后的皇帝们都有点怪异的沉默。



    苏轼闭了闭眼,默默往旁边稍了两步。



    白衣剑者抬头遥遥的注视着嬴政,长剑一转,带出了锋锐的剑芒,眸中带着勇气和不畏,语气转沉了下来。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



    让七十万刑徒在骊山下修建陵墓,盼望着神仙赐予长生不老药,让大船出海去寻找缥缈无踪的蓬莱,何等荒唐!!



    如今,那三千童男童女,可有回来?



    李白顿了顿,抬头瞅了一眼嬴政,慢吞吞的吐出了最后一句。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刘邦捏住了嘴,憋了又憋才勉强没让自己当场笑出声来。



    李世民沉吟着抱臂,琢磨着万一嬴政发飙该怎么先保住自家大才的命。



    刘彻幸灾乐祸之余甚至露出一抹庆幸,心道还好没挑他,那句话怎么来着——不怕骂你的人骂的恶毒难听,就怕骂你的人忒有才华啊!!



    瞅瞅这几句吧,再外行也能看出来,句、句、都是流、传、千、古的水平啊!!



    如果不是景帝刘启在一旁死死摁着他,这会儿他已经站起来大声鼓掌叫好了!!



    在所有人或明或暗的注视中。



    嬴政铁青着脸,居高临下的冷笑了一声。



    “呵,不劳费心,朕如今已于国运同身,待你化成寒灰那一日,朕还能勉为其难亲自去给你上柱香!”



    李白立刻拱站直,抱剑行礼,“陛下息怒,臣”



    嬴政:“闭嘴,谁是你陛下?滚远一点,别让朕看见你,日后朕见一个姓李的杀一个。”



    李斯:



    



    剧场:



    李斯:陛下,陛下误伤了,臣是不是也不心被归进去了



    嬴政:(冷笑)何来误伤一?



    李斯花容失色。



    



    事后。



    嬴政批阅奏折时,忍不住啧了一声。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句大气,实在不错。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这句工整,也不”



    他脸色倏然一黑,阴着脸扔下了笔,骂道。



    “哼!姓李的果然都是些讨人厌的家伙!”



    



    李世民:这其中决计不包含朕(笃定)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