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千古政敌:王安石与司马光
A+A-
当这道题目浮现出来时,天幕前的众人都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而仁宗一朝则像是死一般的寂静。
苏轼猛地抬头,忍不住失声道。
“这不可能!!”
范仲淹是曾经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臣典范,是不知多少官员趋之若鹜的范文正公,怎么也绝不可能与奸臣二字扯上任何关系。
至于他自己他对自己这点自信还是有的!
哪怕没能为朝中作出什么巨大的贡献,但也绝不可能沦落到奸臣之列!!
但,若是如此
他几乎艰难到了极点的将视线缓缓落到了后两个名字上,忍不住眼前一阵发黑!!
他根本无法想象,要从这两人之间选出一个奸臣啊!!
显然,在场众人与苏轼想法一致的不在少数,以至于全场的氛围都变得极其古怪僵硬。
就连平素最是泰山崩于前不变色的司马光此时的神色都有些抑制不住的难看。
被列入奸臣传到底意味着什么,在场之人再没有更心知肚明的了。
文官清流,一生不过图个名。
假如被钉在奸臣之列,那就是一族的耻辱!!后代子孙更是羞于抬头见人,这耻辱是千百年也难以洗刷!!
对于文官来,这无疑是比杀了他们还要令之难受的惨痛!!
在朝中一时有些压抑之时,静静站在一侧的包拯忽然开口。
“诸位莫要焦急。”
他语调平稳,冷冽却格外让人信服。
“天幕所言,乃‘后世流传’以及‘被指责’等模糊用词,不仅不代表天幕本身立场,恰恰表明出天幕神仙本身也许也并不认可此流言。”
“吾等需要选的,也许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奸臣’,而是在流言发酵过程中最有可能被误传的那一位。”
“此中玄,还需诸位冷静下来,仔细分析才是。”
包拯一言,恰如一捧清泉浇洒在众人心头,惊醒了不少人。
在场没有一个蠢货,稍稍一点便也纷纷都明白过来,紧跟着狠狠松了一口气。
宋仁宗本人甚至都跟着默默吐了口气,松快了一些。
“是及,包爱卿所言有理,诸位还是先要冷静啊!”
幸好这些人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奸臣,否则
宋仁宗稍一想想那种可能,就不由的眼前一黑了。
他可承受不住!!
韩琦在一旁思索了片刻,目光在那几个名字上忍不住梭巡了一圈,最后迟疑而又犹豫的缓缓定格在其中一个上。
“如果,这几位中按脾气秉性最有可能被误解的话”
司马光扯着眉毛冷笑了一声,“除了那家伙,还能有别人?呵呵,与其是被误解,不如得罪人了吧!”
他忍不住没好气道。
“早劝他收敛收敛那脾气,能把人得罪到把他钉进‘奸臣’的耻辱柱上,得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
天幕上弹幕顷刻间跟炸了一样爆开。
挖去,这什么狗屎题目?!这几个哪个能算得上奸臣啊?!!
注意审题,是流传,流传!!
e要是流传的话,起来确实有一位直到近代为止好像都被黑的特别惨,那凄惨程度简直快赶上我政哥了!
政哥还要更惨一点好么,我时候课本上还他是暴君呢!也是近几年才慢慢名声好点了
苏轼:呵呵,我在京城才待过几年,这都能扯上我,奇冤
那必然不可能是我们东坡大宝贝啊(狗头)
反正也不关我们希文什么事儿,死的早也是有点好处的(狗头叼花)
呸呸呸!!楼上会不会话啊(黄豆怒火)!!
弹幕上叽里呱啦的吵个不可开交,大半天愣是没看到一个关键的。
一开始众人还能耐着心一一分辨,过了一会儿就忍不住额头有点青筋暴跳了。
在有人还聚精会神的期望在弹幕那儿拿点提示的时候,另也有一部分人开始迅速起草提交答案了。
不消多久,在弹幕最后落下一句。
司马光大大滴坏人,要不是他,我们介甫哪里会受那么多年不白之冤——!!
天幕便闪过一道金光,截止答题,并缓缓公布了答案。
正确选项——四,王安石
奖励:棉布*0
金龙衔着一匹匹雪白的棉布,穿行在各朝各代之间,将其发放到受奖者的中。
司马光同样答对了选项,但在金龙来送奖品时,却甚至没来得及反应,定定的盯着天幕,任由雪白的布匹砸了满头。
他看着那最后一条即将消散的弹幕,颇感荒诞。
“是我?”
尽管弹幕没有明言,但他仍然读懂了那言外之意。
王安石得罪的那人,不是旁人,正是他司马光本人啊!!
是他,将其钉上了‘奸臣’的名录,是他,将他置于千古罪人之列。
怎会如此?
他确实是不满王安石的主张,不认可他的变革之法,可、可是何至于此?
司马光只觉喉咙发涩,半晌无言。
天幕画面淡淡转过。
题目定格在王安石的名字上后化为点点碎星飘散。
紧跟着,原本天幕上稍显模糊的两道人影渐渐清晰起来,也让众人看清了二人的模样。
王安石、司马光。
旁白音解道。
王安石和司马光二人,乃宋代,以至于华夏历史上都极其着名的一对政敌。
王安石是承继了范仲淹理想的激进变革派,而司马光则是恪守礼法的顽固守旧派。
二人的政治理念不能一模一样,只能完全相反。
所谓话不投半句多,也许的就是这二人。
他们的政治观念完全没有分毫重叠的地方,以至于踏入官场之后,便再无成为朋友的可能。
画面缓缓一转。
镜头飞也般的向下,映照着新帝的登基,以及朝堂避无可避的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