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若是湘王殿下出手,便是本相也难自保!

A+A-

    郭桓案的余波还没有结束,空印案又翻起了滔天骇浪。



    这一次,朱元璋的怒意更盛先前。



    可以正正好好撞枪口上了。



    锦衣卫强顶着巨大的压力,临危受命,再度对空印案的始末,进行了声势浩大的调查。



    此案波及甚广,牵扯极多,各地的布政使司、府、州、县均不得幸免。



    距离应天府距离越远,参与空印案的概率越大,自然越是受到锦衣卫的重点关注。



    也正因如此,应天府倒是成了灯下黑的风暴眼。



    此时,速来自视甚高的胡惟庸,也终于是步了老师李善长的后尘,成为里名副其实的惊弓之鸟。



    遥想之前,他的府邸大门敞开,宾客盈门,时时笙歌鼎沸,高朋满座。



    可自从空印案出现后,他便紧锁了大门,再也不与任何人有往来。



    若是有人问起,便推身体抱恙,不能见客。



    实际上,却是因为他受了空印案的牵连,已经早没了心思醉酒欢歌。



    整日里茶不思饭不想,街面上有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把他惊得从椅子上跳起。



    这样的日子,不但他受够了,就连他府邸的下人们也都变得疑神疑鬼,时不时就发作一些大病。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灯下黑永远只能黑一时,不可能黑一世。



    在这宝贵的窗口期,胡惟庸更不可能坐以待毙,他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拯救自已的生命!



    于是,他在脑海中,将所有的淮西派成员过滤了一遍。



    思来想去,唯一能够帮他解决问题,还不会留下任何后患的人,有且只有一人。



    恩师,李善长!



    “备上马车,我要去面见恩师。”



    胡惟庸放下茶盏,对侍立一旁的下人吩咐道。



    不多时,马车便抵达了李府。



    此时,距离郭桓案的风声已经过去,李善长自然也开始逐步解除了拒不见客的规定。



    跟他们淮西派内部的成员,还是会见上一见的。



    但至于能见多久,多久能见,那就得看李善长的心情,以及对方在淮西派中的身份尊卑了。



    还好,对于胡惟庸而言,即便是摘掉同为淮西派成员的这一重身份,他仍然是李善长的弟子。



    师生情谊,在这个年代尚属于尊崇“天地君亲师”的时代。



    所以师生关系之紧密,后世难以重现。



    李善长在得知胡惟庸造访后,只略微思索了片刻,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门房打开了大门一角,将胡惟庸放了进去。



    胡惟庸不敢怠慢,立即直奔书房而去。



    果不其然,李善长此时正翻着一本书册,凝神静思。



    “老师!”



    胡惟庸见状,赶忙扑了上去。



    “还望老师出救我!”



    闻言,李善长一脸愕然抬起头:“子中,何事如此慌张?快,起来话!”



    得到了李善长的应允,胡惟庸这才站起身来,对着他拱行礼。



    “老师您有所不知,陛下现在正在为空印案大发雷霆,凡有参与者,不论官职高低,先押送诏狱,进去吃一顿毒打了再行审理。”



    闻言,李善长微微颔首:“此时为师也有所耳闻。”



    “事权从急,毛指挥使也只是为了能够尽快完成任务,段自然是霸道、酷烈了些。”



    “子中,平白无故你为何起这话题来了?”



    胡惟庸闻言,扑通一声跪倒在了李善长的面前。



    他抬起头来时,早已是泪流满面。



    “还请老师救我!”



    



    姑且不论这眼泪究竟是真是假,但就这饱含恐慌、愤懑、悲怆的语调,便足以让李善长为之动容。



    他的眼中先是不解,继而瞬间恍然大悟过来。



    “子中你!你该不会是”



    胡惟庸懊恼地点了点头。



    见状,李善长不由一声喟叹:“糊涂啊!当真糊涂!”



    “枉费我对你素来不遗余力栽培,你你怎么能在这种大事上面犯糊涂啊!”



    言辞恳切,语调更是捶胸顿足,充满了对学生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懊丧。



    “老师,学生知道错了,还望老师能帮帮学生!”



    胡惟庸的表情愈发悲怆,好似杜鹃泣血一般,几乎闻者伤心,听者流泪。



    李善长沉吟半晌,终于是无奈地一声长叹:“罢了罢了!”



    “若是连我这个当老师的,都不管你,那这世上又有谁能真正救得了你呢?”



    “老师?”



    胡惟庸抬头,眼中写满了希望。



    “子中,男儿有泪不轻弹,收拾好脸了,坐下话。”



    胡惟庸连忙用衣袖将脸上的泪珠儿拭去,对坐在书桌另外一面。



    “此事其实来,倒是颇为蹊跷。”



    “空印一案由来已久,冰冻三尺,绝非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可偏偏,是在如此巧妙的节骨眼上爆发,倒是让人不由想象,究竟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



    闻言,胡惟庸悚然一惊。



    “老师,您的意思是空印案的背后,是有人在故意借此会,搅动这天下的局势?”



    “难道你还没看出来吗?”



    李善长微微摇头,声音变得低沉了下去。



    “原本空印案并非什么大案要案,也并不需如此题大做的。但陛下却因为郭桓案一直心中愤懑,正好就借了这个会,发泄心中怒火。”



    “这背后的执棋之人段端得是高明啊,居然连当今陛下都被算计在了其中。”



    听了李善长的这一席话,胡惟庸只觉得头皮发麻,心中又是惊恐又是害怕。



    “老师,听您这么一,学生也觉得这桩事情未免也太过于巧合了。”



    “甚至于,学生感觉这背后,似是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正在悄无声息地在背后推波助澜。”



    “子中,原来你也是这么认为的么?”



    李善长抬头,目光灼灼道。



    “我查阅了往年的卷宗,发现空印案并非要案,只是参与其中的管理有可能贪污受贿——你要注意,是仅仅‘有可能’,而非绝对。”



    “便是为了这个‘有可能’,陛下竟是给了锦衣卫滔天的权势,让其彻查全国。”



    到这里,李善长别有深意地缓缓补充道。



    “有些事情,若是不上秤,便不过三两五钱,入不得法眼,算不得什么事。”



    “可倘若一旦上了秤,只怕是千斤万两都打不住啊!”



    胡惟庸的心里,忽然生出了一个古怪的念头。



    “老师,您这一桩桩事情的幕后主使者,会不会是湘王朱柏?”



    “湘王?”



    李善长一愣,继而赶忙思索起来。



    



    



    兄弟们,热腾腾的稿子来咯!



    新的一天开启,祝兄弟们有个好心情!



    达到300催更加更!



    还差5个发电加更!



    感恩!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