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敲山震虎,洪武大帝的雷霆手段!

A+A-

    除此之外,同时动身的还有法家、道家、杂家、名家、家



    只要是接受了诸子百家传承的诸位,在得到了消息的第一时间,都立即放下中的一切事务,以最快速度完成了安排后,便匆匆朝着应天府的方向赶去。



    俯瞰大明王朝的山川河流,此时四面八方都有诸子百家的各方传承衣钵的后人,如果百川归海一般,直指应天府方向而去。



    原本平静无澜的应天府,此时再度成为了风云聚汇之地。



    不日,应天府便即将迎来非常热闹的盛景。



    但对于此事驻守各地的锦衣卫而言,却是感觉到了空前严重的压力。



    本该避世不出的各方元老,竟然全都活了过来一般,再度在人间走动起来。



    于是,雪花般的情报,从全国各地,汹涌汇聚到了应天府的锦衣卫中枢。



    而作为锦衣卫指挥使的毛骧,此时便正坐镇中央,处理着各方的情报事务。



    这突如其来的海量信息,差点将他彻底淹没!



    他好不容易才止住了颤抖的,一张张翻看起这些信息来。



    不多时,几名资深锦衣卫成员,在毛骧的指挥之下,将这些信息进行了逐一汇拢。



    在他面前的大明地图上,不断添加着各种密密麻麻的旗帜。



    所有旗帜所代表的诸子百家,看似杂乱无章,但根据它们的运动规矩,不难判断出,他们的目的地,便正好就是应天府!



    得出了这一结论之后,毛骧的心都快从嗓子眼里蹦了出来。



    “为什么?”



    毛骧一脸的怀疑。



    “这些早就应该彻底断了传承的诸子百家,为什么会突然一下全从地底冒出来了?”



    “他们之所以选择应天府,又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他声自言自语了起来。



    脑袋迅速运转,却始终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查找线索,收集资料,他是一把好。



    但当真到了这种需要动脑子的情况,那以毛骧的实力来看,就显得颇为捉襟见肘,相当不够用了。



    打定主意,毛骧决定立即进宫面见陛下。



    如这等消息,他是决计拖不得的。



    而且,自已想不出来,那就交给陛下!



    陛下麾下的谋臣、智士众多,想来肯定比自已在这儿闭门造车要强得多。



    于是事不宜迟,他立即从这雪花般的信息中抽离出身,带着自已挑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信件,一阵风似的朝皇宫的方向赶了过去



    今日晨会,毛骧又没在。



    众人的心不由悬了起来。



    但是很快,众人便发现,今天朱元璋的情绪,似乎也很是不好。



    他当着众人的面,先是狠批了一顿空印案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然后又让毛骧点了几个贪污受贿大臣的名字。



    这些被点名的大臣们,有的是牧守一方的地方大员,也有的是军中劳苦功高的将领,甚至就连朝堂之上,也出现了好几个名字。



    这几位大臣听到自已的名字之后,更是吓得面如土色,浑身哆嗦,甚至都站立不稳,当场跌坐在了地上。



    没多会儿时间,禁军们便如狼似虎地冲了上来,将他们全都拖了出去,摘了乌纱帽和官袍,径直丢进了天牢之中。



    至于这几位会有什么样的下场,大家都心知肚明。



    不死,也得脱一层皮。



    朱元璋怒气未消,他环顾了在场众人一眼,声音生冷。



    



    “咱当初为什么要带着你们打天下?还不是被那群贪官污吏们给逼上了绝路!不反,就全得死!”



    “等到咱现在坐了皇帝,你们倒好!自个儿成了贪官污吏,去鱼肉、去压榨百姓了是吧?什么混账东西!数祖忘典!”



    “没老百姓,你们能吃饱饭,穿暖衣服?”



    他气不打一处来,狠狠拍了桌子,指着百官们的鼻子,大声呵斥。



    拍桌子的声音,吓得大臣们全都跪在了地上,山呼“臣有罪”。



    “你们是有罪,咱恨不得拿刀把你们一个个全都杀了!”朱元璋狠声道,“谁身上有泥巴点没洗干净,谁自个儿最清楚!”



    “打今起,谁再胆敢有贪污受贿,那就依法办事!”



    跪在地上的众人,被朱元璋的这一席话给吓得面如土色,汗流浃背。



    尤其那些行为有亏的人,内心都开始动摇了起来,盘算着自已当初收受贿赂的时候,究竟是不是能够瞒天过海。



    思来想去,始终都觉得避不开锦衣卫的耳目、眼线,于是开始惶惶不可终日了。



    浙东派的宋濂、杨宪、刘伯温等人,虽然表情相对缓和,但对于朱元璋的这一番话,却各自有了不同的解读和领会。



    宋濂只是觉得陛下之所以会如此,必然是因为郭桓案、空印案这两起大案所涉及的官员数量太多了,超乎了他的想象,所以更是觉得反腐倡廉,迫在眉睫了。



    而杨宪呢,想的要稍微更进一步。



    在他的理解之中,陛下这么做,更多的目的其实是在敲山震虎!



    毕竟,贪腐之势其实早已蔚然成风,如果不能下猛药,根本无法根治。



    而现在,陛下的做法便是打了老虎,震慑泼猴。



    挑出几个典型来杀鸡儆猴。



    至于刘伯温,他的想法则要更进一步。



    贪腐,其实便是在腐蚀国家的根本。



    倘若不能够从根本上进行制止,那么将会动摇大明的根基。



    虽不敢如秦、隋一般二世而亡,但也绝对没办法长治久安。



    所以,眼下这律法虽看似严苛,但其作用,远在千秋万代。



    正因如此,刘伯温心里其实是期望陛下在惩处官员贪墨这一项上,能够更加严苛一些。



    反倒是李善长,这时候是把身子缩了又缩,生怕自已被朱元璋多看一眼。



    要单论贪墨,偌大一个朝廷,许多官员加起来,恐怕都没他贪墨的零头更多。



    毕竟他可是名门望族出身,荆州李氏也正是因为有他李善长的荫蔽,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一跃成为大明国内少有的大豪门!



    可惜,李家不懂得树大招风的道理,被湘王朱柏直接一锅端了。



    



    兄弟们,加更奉上!



    状态不好,稿子来得有点晚了;



    但好歹赶出来了,没有食言!



    达到300催更加更;



    还差4个发电加更!



    我努力写文;



    至于这本书能不能活下来;



    得看大家了;



    感恩!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