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册封朱柏摄政王!代天子摄政!

A+A-

    可只有毛骧自已最清楚,自已要是贸贸然冲进去拿人,别是三千锦衣卫了,就算是再来三千人填进去,那也是于事无补。



    对方可是湘王殿下啊!



    麾下哪一支军队不是在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武装到了牙齿的百战雄狮?



    就他们这群一身锦袍,就配发了一柄绣春刀的锦衣卫,给人家填牙缝都嫌不够呢!



    再了,人家湘王殿下跟陛下那是父子俩。



    让他们兵戎相见?可能吗!



    毛骧对自已的定位非常精准,把控事情的度也很到位。



    所以湘王朱柏自然是没有为难他,甚至还赐了他一杯清茶。



    这可把毛骧好一阵受宠若惊。



    别是清茶,就哪怕是一杯清水,都值得毛骧受宠若惊的。



    因为喝的是茶,但背地里却是湘王朱柏向他展现出的自已的态度。



    正是有了这份态度,所以毛骧才能踏实“围着”湘王府,顺带维持治安。



    反正,对毛骧而言,就是一个字:抻!



    抻得越久,赢面越大。



    这不,抻来了太子殿下和文武百官。



    他一看这场面,顿时心里的大石头就落了地,知道自已今天这桩事情算是稳了。



    这才有了先前飞奔见礼的那一幕。



    太子朱标一看毛骧的做法,顿时便满意地点了点头:“辛苦毛指挥使了,现在这里由孤接,你们回去吧。”



    “微臣遵命,太子殿下!”



    毛骧没半点含糊,立即拱领命,带上他那在吃茶听曲儿的三千锦衣卫,没半点犹豫地回本部去了。



    本来这就是一桩不划算的差事,摆明了是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



    这下好,可算解脱了。



    毛骧很清楚,不管上面闹得多不可开交,那都是陛下跟皇子的事情,他但凡敢横插一脚,或者有自已的想法,锦衣卫的总指挥就得换人了。



    而此时,太子朱标率领文武百官们,也浩浩荡荡开赴到了湘王府邸之中。



    以他们的身份地位,换做是别的地方,高低也得是上座。



    但在湘王府邸,能在前堂捞到一张椅子,那就算得上是相当有派头了,更多的官员,都只能在一旁站着。



    此时,刘伯温、杨宪、宋濂三人坐在椅子上,虽然刻意保持着低调,但眼神之中还是充满了止不住的骄傲。



    方孝孺站在一旁,虽然是站着,但却心里同样泛着痛快。



    至于太子朱标,则是径直去了后院。



    此时,湘王朱柏在石桌上,刚沏好了两杯绿茶。



    很显然,他是早料到了自已会来,所以在此地亲自候着。



    “十二弟,别来无恙。”



    太子朱标坦荡地坐在了朱柏的对面,双目炯炯有神,打量着朱柏。



    “见过太子大哥。”



    朱柏对着朱标点了点头,声音温和平淡,没有丝毫的波澜。



    在太子朱标的印象中,自已这个十二弟似乎从来都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从来都不曾见过他脸红脖子粗,即便是泰山崩于前,依旧能保持面不改色。



    “今天发生的这桩事情,孤知道了。”太子朱标开诚布公道,“在面见父皇的时候,十二弟你呈上去的密函,孤也看到了。”



    湘王朱柏一脸坦然,看着太子朱标,没有回应,静静等待着他的下文。



    “倘若没有这九座军镇以及长城的阻挡,倘若没有十二弟你麾下诸位将士的勠力同心,蒙古鞑子不可能这么轻而易举被击溃。”



    “此役,你居功至伟。”



    太子朱标看着十二弟,眼神之中充满了欣慰、嘉赏的神色。



    “尤其是长城围困之法,还有这九座军镇之中,用烟涛之术互相沟通、传递信息,实乃大才!”



    “此方法,此建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十二弟,你青史留名,当之无愧!”



    着,太子朱标激动地伸抓起茶壶,主动给朱柏斟茶。



    “来!愚兄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朱柏并没有拒绝。



    两兄弟饮尽杯中茶水,相视一笑。



    气氛,也随之变得舒缓、和谐了少许。



    “几日前,锦衣卫从北疆传回了消息,是元残余鞑子与蒙古鞑子联合在了一起,正在草原上大肆扩充人,将原本散乱的部族统一整合了起来。”



    “只可惜,锦衣卫在北疆埋下的桩子太浅,收集不到什么重要情报,一切都得靠我们自已去猜、去推测。”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父皇才错误估算了北疆的形式。”



    太子朱标缓缓道。



    



    “父皇情急之下,做法上难免是有些欠考虑。当然了,父皇的想法是好的,他至少是没有坏心思的,十二弟。”



    他慢慢措着词,将自已所知道的事情,娓娓道来。



    对于太子朱标而言,当下所的这一番话,其目的只有两个:第一,迎击、歼灭蒙古鞑子这件事情,十二弟是绝大的功臣,要给予十二弟足够的体面。



    第二,也必须要想办法保住父皇的体面和威严。



    所以,两相权衡下来,也就只能是由他亲自出马了。



    两边的关系,都必须要尽快缓和,不能容许出现任何的裂痕。



    只有十二弟跟父皇“将帝和”,大明才能维持长治久安,否则全都是空中楼阁,一切都无从谈起。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太子朱标在离开皇宫之前,便已经跟朱元璋进行了一次彻谈。



    至于他们父子两人谈论的究竟是什么,外人无从得知。



    但看太子朱标的表情轻松,想来是应当父子之间达成了某种一致。



    而在这时候,太子朱标目光炯炯看着十二弟,沉声道。



    “十二弟,你对父皇的连番决定,可有不满?”



    “不满?这从何起呢。”



    朱柏摇了摇头。



    “大哥笑了,你我皆为父皇的子臣,我们能有如今这般成就,全都是拜父皇所赐,又如何能与父皇不满呢?”



    话虽如此,但这番话在朱标听来,却是有着一股若有似无的怨气。



    这也怪不得十二弟会如此多心,毕竟这桩事情上,父皇的一意孤行,的确是太过令人寒心了。



    更何况,十二弟并非不愿意前往北疆镇守,而是在下旨之前,就已经将北疆守得铁桶一块,根本就没有任何破绽可供蒙古鞑子利用。



    尤其让五万蒙古鞑子折戟,悉数葬身在了军镇城下,化为遍地枯骨。



    这五万有生力量,足以让蒙古鞑子们忌惮,在今后的几年内必然是能高枕无忧了。



    “十二弟,你对大明的巨大贡献,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绝对不会令你寒了心。”



    顿了顿,太子朱标郑重其事地道。



    “为兄已经与父皇达成了共识,将提拔你为摄政王。”



    摄政王!



    这一番本该是令朝野震动的话,却就这样被朱标轻轻巧巧地了出来。



    饶是朱柏如此沉着冷静,在听到这番话之后,也不由为之一愣。



    “摄政王?”



    朱标点了点头,语气笃定:“摄政王。”



    朱柏陷入了沉默之中,久久不语。



    见十二弟如此,朱标也没有多什么,耐性等待着。



    摸约半炷香的时间之后,朱柏缓缓抬起了头:“皇兄,我有一个疑问。”



    “你。”



    “这摄政王的位置,究竟是父皇的妥协,还是皇兄你的争取?”



    闻言,太子朱标不由微微颔首,心中充满了欣慰。



    “果然,瞒不过你。”



    “所以?”



    “十二弟,不论是父皇的妥协,还是为兄的争取,这摄政王的位置是铁打的,没人能从你上夺走。”



    朱标的眼中,有一抹精光闪过。



    “即便是父皇,也不行。因为——君无戏言!”



    朱柏微微颔首:“好一个君无戏言。”



    “如此来,十二弟你这算是同意了?”



    太子朱标闻言,眼中满是止不住的欣喜之色。



    “既然大哥都帮到这个份儿上了,那愚弟又如何不愿呢?”



    两兄弟四目相对,忽地彼此展颜大笑了起来。



    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兄弟们,新鲜的稿子来咯!



    达到300催更立即加更



    还差4个发电加更!



    求催更,求发电支持!



    感恩!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