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朱柏:劝进?朕听劝,不麻烦了

A+A-

    借着老十二大女儿诞辰宴的会,朱元璋向着到场的文武百官,明确表达了自已要退位让贤的心思。



    可新帝继位,这对整个大明帝国而言,都是一桩天大的事情,绝对不能允许有半点闪失。



    光是登基大典前的各项筹备工作,都足以让人头晕目眩。



    按照正常的典礼仪式来,其实涉及到许多方面,诸如守孝、灵前即位、登基大典和改元建新等许多步骤。



    但既然先帝朱元璋依然健在,且身体康健,那么守孝自可免去。



    而灵前即位,也自然可以改为堂前即位。



    但是!



    这并不表示,典礼仪式就会有多少轻松的。



    轻松不了一点!



    因为在大明王朝,整个仪式被细化成了更多的步骤。



    于是,负责每一个步骤的人,这时候就开始焦头烂额了起来。



    刘伯温主持,统筹全局。



    解缙副,协助流程。



    这二位,可以是从大典开始前一个月起,就没怎么沾床睡过觉了。



    一开始是写“劝进”。



    这事儿刘伯温、杨宪、解缙、宋濂、方孝孺等一众文臣,纷纷挥毫泼墨,各自洋洋洒洒上表,劝朱柏登基。



    原本,这应该是要有推辞的戏码,群臣多次劝进,新皇才勉为其难答应下来的。



    但不曾想,朱柏最是听劝,直接就同意了。



    “既然众爱卿都有此愿,那朕便勉为其难,登基、继位!”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不知道该什么。



    还是刘伯温反应最快,立即躬身叩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有了他打样,众人有样学样,中气十足地一番叩拜。



    行,那“劝进”结束。



    接下来,就该是准备各种用具了。



    司天监的众人连续熬夜,夜观天象,准备从群星更替的规则之中,寻找最为恰当、合适的哪一天。



    这厢,礼物、礼器、礼具的准备也没闲着。



    解缙亲自监督。



    看着刚从瓷窑里搬出来的瓷器,解缙脑袋都大了。



    “不,不行!这一批仍然有瑕疵,得全部换掉重来!”



    烧窑的工人们,忙碌了好几个昼夜,但烧制出来的瓷盘器皿却仍然都有瑕疵。



    这可把解缙给急坏了,眼瞅着时间就快到了,他这边却丝毫没有进展。



    愁得呀,他连饭都吃不下了!



    “怎么就老是不合格呢?”



    他无奈地自言自语道。



    一旁的侍卫,忽然大着胆子接了句:“许是窑温不够?”



    “嗯?你懂烧窑?”



    解缙扭头,目光炯炯盯着侍卫问道。



    “回大人的话,人村子里有擅烧窑的老人,人年轻时曾听他过一二。”



    解缙闻言,复问:“你所那位烧窑的老人如今高寿?”



    侍卫心算了一番,对答:“今年约有六十。”



    六十!



    在明初,这年纪完全可以算得上是高寿了。



    解缙很清楚,这老爷子烧了大半辈子的窑,上肯定有活儿!



    



    而且就这岁数,恐怕见过的瓷器比别人吃过的饭还多。



    “你叫什么名字,家住的村子现在何处?”



    “回大人,人名叫罗十七,家住城北三十里外的山坳里,便是人自生活的村子了。那烧窑的老爷子,便是鳏居在村子外围。”



    “好,立即带路!”



    时不我待,解缙当立断,立即跟随这位名叫罗十七的侍卫一路策马疾驰,出城北上。



    不过半炷香的功夫,便抵达了这山坳处的村子。



    而今,摄政王即将登基的消息,也跟长了翅膀似的传到了村子里。



    整个村子张灯结彩,百姓们脸上满是喜气。



    一路上,罗十七少不得跟相熟之人打着招呼,但脚下速度却不慢下多少。



    解缙和几名侍卫紧跟在罗十七的身后,顺着村中路,弯弯绕绕去了村子外围。



    村子鲜有外人登门,解缙等人被看稀奇一般围着。



    更有总角稚童,一路跑前去村长家中报信。



    村长忙不迭赶来,只见解缙等人衣着光鲜,应该是官宦人家,却是吃不准究竟为何方神圣。



    于是,只得拱道:“见过诸位大人,在下卯为此村村长,不知诸位大人前来,究竟所为何事?”



    解缙见村长谈吐得体,应对有方,应该是读过书的,便将两交握于胸前,对村长行了叉礼。



    “我们乃是专程为寻烧窑老人而来。”



    “烧窑老人?”



    村长有些迷糊。



    见状,罗十七赶忙凑步上前,简单将事情原委讲述了一番。



    村长恍然大悟:“原是如此!老夫真是该死,竟险些误了陛下大事!”



    “诸位大人,快岁老夫这边走。”



    这村长看着年纪不少,须发皆白,但不曾想竟是健步如飞,脚力惊人,竟然是不弱于寻常青壮!



    解缙虽是文士出身,但跟随陛下多年,也算身体强健有方。



    但跟在村长身后,隐隐有些掉队!



    好在他咬牙坚持,且道路并不甚长。



    不多时,便来到了这烧窑鳏夫的居所。



    两间茅草房,门口有个石碾子,草房左近用竹篾围了个鸡笼,养着三五只走地鸡,另一边则是种着一畦红薯。



    颇有种隐居的世外高人做派。



    村长不敢耽误,上前大声嚷嚷:“五七,五七?”



    “听见了,听见了!嚷嚷什么啊?这大清早的。”



    一个声音不耐烦地嘟哝着,而后嘎吱一声,打开了房门。



    跟村长有几分相像,但却是一副狂生打扮的老人,金刀大马地踱步走了出来。



    他先是扫了一眼解缙等人,最终将目光聚焦到了村长身上。



    “我都跟你多少遍了,老夫已经封窑了,不伺候!你还把人往这儿带。”



    村长被熊得一脸尴尬,赶忙上前,低声道:“三叔,这他们不比别人”



    “什么别人自已人?都是一样的人,在老夫眼里,没什么特别的!”



    鳏夫中气十足地指着村长鼻子骂道。



    “老夫都一把年纪了,要不是没讨着媳妇,早该含饴弄孙了,还让老夫伺候尔等?没门!”



    “哎呀,你这老顽固!三叔,这是陛下的人!”



    村长急了眼了,赶忙道。



    “陛下?”



    老鳏夫一愣,扭头仔细打量了一番解缙等人。



    解缙见状,也上前向老鳏夫行了晚辈对长辈的揖礼。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