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组建内阁,着手迁都

A+A-

    直至最后登基大典结束,朱柏登基的最后一项流程也已经完美收工。



    才算是正式坐上了大明朝华夏之主的宝座。



    解缙、叶琛,章溢等人借道朱柏的职业代替自已接待来到此地的万国使者。



    可是这些万国使者早已无心理会此事,方才的阅兵已经将他们的心弦死死勾住。



    脑海当中挥之不去的仍然是这天子之师的雄伟场面。



    直至最后各国使者也已纷纷离去,返回国都之时,还仍然有人在不断回想着今日所发生的种种事情。



    朱柏则是返回宫中,时辰不早,他应当早些休息,自明日开始登基之后,首先要召开的就是早朝。



    早朝之上他需要重新整理朝廷内务,以内阁为首的辅政之臣必须都要全部更换。



    新王登基自然要先将自已人扶持上位,日后理政更有帮。



    然朝廷上下文武百官,此刻更加倾向于自已,究竟何人能力出众,何人又碌碌无为,他需要优先把控。



    内阁构相当于朝廷扶持的宰相,正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早在高祖称帝之时,便已设立了中书省、置左及右丞相给构来辅助自已共同理政。



    可在长此以往的理政期间,这些又被先帝废掉,后又成立四辅官。



    但归根结底也不过是行使宰相制度而已,李善长等人已死,自已初步登基,势必要先将自已上善于理政的谋士扶持上去。



    正因为这事儿,朱柏就已经想了许久,他的心中确实有合格人选。



    可内阁之中所行之人不过人而已,但行使权力却能统筹六部。



    其实力之大反而要有制约,方才能如自已心意运作。



    思来想去也才终于敲定了内心想法,直至第二天早晨。



    朝堂之上。



    文武百官身着同色朝服毕恭毕敬,百官共拜,万众齐鸣!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



    一如既往的流程走完,朱柏直接开门见山,他没有打算和这里的文武群臣废话。



    而是当着众位官员的面儿直接提出自已的第一步政策。



    那便是重新设立内阁制度。



    “此次早朝,朕已有参选,自即日起朕将重新设立内阁。”



    “内阁首辅由刘伯温继承,解缙为次辅,刘基,宋濂,叶琛,章溢等位列其后。”



    “众爱卿有何意见吗?”



    “皇上圣明!”



    刘伯温听罢保持沉默,可心中却已乐开了花,不过一切也尽在掌握,比起他更开心的应当是解缙。



    跟对了,老师果然荣华富贵,一路飞升。



    此前刘伯温便是给他指了条明路,现在也算是应验了一半儿了。



    可朱柏却也有自已想法,刘伯温本就是自已人,谢缙又是刘伯温的学生。



    身为皇帝自然和以往不同,此二人本为同一派系,若是朝廷之内结党营私者众多,其二人绝不可脱开干系。



    故此他便刻意选择了此外四人作为内阁制衡,如若其中有变,也可以仅凭权谋之术颠覆内阁之领。



    尤其宋濂,叶琛等人,此四人本就是先帝所器重之重臣。



    善于从政者有所作为,军事文化等更深受其影响。



    此内阁成立构便是自已苦思一夜,从而形成的极为全面的辅政构。



    在关键时刻可以自已的言行统筹朝廷上下万事。



    



    以皇帝之名,行辅政之事也。



    刘伯温自然聪明,他清楚皇上所做之原因,身为皇帝有所制衡本身就理所应当。



    可自已的忠心更为重要,自从与朱柏相识开始,他便尽心尽力辅佐诸柏,直至现在新王登基,也仍然未曾有过二心。



    故此,朱柏做法对他来并没有影响,文武百官对于此事更毫无意见。



    与其是毫无意见,简直就是不敢有意见,何况他们还极为认可。



    四位大臣更是连忙跪拜在地上,拜谢皇上厚恩。



    与此同时,内务太监在朱柏的一个眼神示意下,从自已的怀中陈列出一个巨大的明朝图。



    众位大臣尚且未曾清楚其中含义,朱柏却突然起身,行于大殿之中,俯视文武群臣。



    直接来上这么一句:“今日朝会,朕只有两件事情要做,其中一件是重新构建内阁。”



    “另外一件,就是迁都!”



    此言一出,文武群臣顿时愣了,不对劲儿啊,好好的都城为啥突然要迁?



    这里地理位置倒也不错,周边环境更适合生存,天子脚下百姓安居乐业,民生问题不必担忧。



    “好好的皇城为何要迁都?”



    “皇上究竟是何用意?”



    “不清楚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变故?”



    “皇上之意,我等实在无从考究啊。”



    文武百官私下议论,窃窃私语,更没有想通朱柏突然提出迁都之意,究竟是何等原因。



    眼见这时,两名太监将这巨大的明朝图铺设在地面之上。



    其地理环境周边各州各城地方皆已陈列的清清楚楚。



    只等群臣给出相应意见。



    可群臣却压根儿没有搞懂朱柏此次迁都之意为何?又怎么给出意见呢?



    “这便是我大明朝图,朕今日将此图列于各位臣工面前。”



    “便是想问问众位臣工的意见,各位有话尽管畅所欲言,无论今日列位臣工所言何事,朕皆赦你们无罪。”



    此言一出,便惹得文武百官纷纷上前。



    朱柏原以为他们已经有了更好的想法。



    却未想到文武百官上前共同提及的问题只有一个。



    尤其此时刘伯温站出来最早。



    “皇上!”



    “好,爱卿有何事可言?”



    朱柏看一下刘伯温伸出来示意他尽管发言,不必有任何避讳。



    朝堂之上便是天子议事之地。



    天子无私心。



    因此凡事即可尽管公开。



    “臣有一事不明。”



    “好端端的皇上为何突然要想到迁都?此地对于我等来自古便是根基,在有我大明朝基业之时,先帝便于选此处为都。”



    “为何又要突然迁移?”



    “如此岂不是要动摇根基?与我朝廷内政无益呀!”



    听到此言朱柏却笑了。



    刘伯温提及此言论也在情理之中,既如此,便就向他讲个明白。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