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这个苏轼是谁啊?

A+A-

    周怀林内心在纠结。



    这歌曲属于是开创风格了,就要硬黑?



    但是钱已经收了啊,难得陈斯明那个猥琐男大方一次,红包给了五千,其中两千是酒吧门票钱。



    三千也不少了,很多人一个月工资都没三千。



    想想自己那个等着买房结婚的儿子,想想自己的老年生活,周怀林拿起啤酒灌了一口,下定决心。



    干这行,还要什么节操?



    这时候,另外一个年轻人话了。



    “你们没看着酒吧官?上面有明,古风专场,这应该就是古风歌曲了。”



    “这酒吧还有官?”



    “多新鲜,我票都是在上面预约的。”



    “啊?那在门口还能买到票?”



    “官只有五百张票,就这都有黄牛倒卖了,从来没想过,酒吧的入场门票也有倒卖的一天,淦!”



    “额,我也进官看看,址是什么?”



    年轻的乐评人掏出了自己的智能,询问之后开始输入址,登录!



    周怀林坐下之后,向看不起的年轻人乐评人虚心请教,址多少,怎么登录,结果一套出自己的老式键盘,被年轻人鄙视了。



    “老周,你这该换了!”



    周怀林:“不就是打电话,发短信吗,要智能干啥?”



    年轻乐评人:“上啊,你这就登录不了官。”



    周怀林:



    年轻乐评人已经用登录了,就是比较卡,酒吧密封性太好,信号有些差。



    周怀林看着年轻人用查信息,心里着急,他想偏头过去一起看,又够不着,这酒吧的座位太宽敞了!



    好在年轻人一边看一边,他也能听到。



    “还真是,古风专场,这曲风总算有定义了!



    还有歌单,我看看这歌谁写的,哟!歌名字叫琵琶行,怪不得这么多琵琶声呢,演唱宋一依,作曲阿城,作词白居易,编曲阿城。



    这次不是阿城一包办啊!



    这个白居易是谁,第一次听!歌词写的有点水平哈。



    我再看看其他歌曲。”



    周怀林五十多岁的老人家,抓耳挠腮,几乎半躺着靠过来问:“作词是白居易?以往这个阿城不都是一人包办吗?”



    年轻人乐评人笑道:“怎么可能嘛,你听宋一依之前那几首,gtt是英兰文,痒和夜舞肯定是女人写的,估计都是这个阿城买来充门面的。”



    这是业内大部分人的猜测。



    一个人作曲作词风格是有一定规律的,也不是没人突破,但一般都是成熟的音乐人,常年积累之后,才会尝试不同的曲风。



    谁像这个阿城?



    gtt是英兰文,gee那首女团音乐,更是三语!



    第一次爱的人、爱你、睫毛弯弯明显是甜甜的女生风格,痒和夜舞又成了妖狐风。



    还有那首迷迭香,词曲风格又和这些都不同。



    更别提那些舞曲了,这些歌曲每一首都是经典,许多音乐人能爆种写出一首,就够吃一辈子的了。



    阿城却在短时间内发布这么多,市场批发大白菜一样!



    圈内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团队,这个团队在造神,这些歌曲应该是整个团队花很长时间做出来的,阿城只是推出来的一个代号而已。



    至于为什么现在又推出一个白居易,没人知道。



    



    或许是团队内讧了?



    估计很多音乐公司睡不着了,要开始找这个叫白居易的了!



    周怀林联想了一会,问年轻乐评人,道:“站有歌单,其他都是什么歌曲?”



    年轻乐评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额这名字好长啊!还有赤伶、桃花诺、月满西楼、棠梨煎雪、长生诀、归去来兮、虞兮叹、一曲相思、牵丝戏好多”



    周怀林:“等等,水调歌头这不是宋朝的词牌吗?什么人敢用这词牌作曲,水平够吗?”



    年轻乐评人,看着上的信息,道:“这是作词也不是阿城,啧,一个叫苏轼的,也不知道水平咋样。”



    同样不是阿城,看来这个团队要么准备多推几个人,要么就是出了内讧。



    周怀林看向舞台。



    此时宋一依唱完了琵琶行,后勤上去递水,她喝了口。



    毕竟是站在大鼓上面,喝太多怕不方便,后面几个全程伴舞奏乐的也是一样。



    水瓶放在一边,新的歌曲旋律响起了。



    宋一依起身再次开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宋一依不作妖的话,嗓音还是挺空灵的,只第一句就让全场喝酒的人放下酒杯!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琵琶行又有不同。



    两首歌的作曲部分,自然和诗词都有差距,两相对比的话,从意境的契合度上来讨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曲更胜一筹。



    琵琶行的作曲,整体是为了那一句戏腔做铺垫,初听惊为天人,反复细品的话,是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



    歌唱难度上来看,琵琶行入门更困难。



    但是想要把这两首歌曲唱好,相对平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难度更高!



    年轻的乐评人此时评价道:“似乎没有琵琶行好听,老周你的那个戏腔,我刚刚汗毛都竖起来了!”



    周怀林瞥了他一眼,有些不屑。



    到底年轻,你懂个鸡毛!



    以他多年的经验来看,琵琶行明天、不今晚就会火爆,但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会更持久!



    戏腔确实惊艳,这点周怀林不否认,甚至他刚刚比年轻的乐评人还要激动,但是要他评价这两首歌曲的话,他更喜欢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他没有话。



    安静的看着舞台上全情投入的宋一依。



    此时宋一依站在鼓面上,一束光打下,如同月光下的精灵。



    她闭着眼,身体幅度的随着节奏轻轻摇晃,婉转的歌声如空谷清泉,一股淡淡的思念之情随着歌声弥漫开来。



    周怀林不知道宋一依此时在想什么,他自己反正通过歌曲联想到了农村老家,以前在外工作,就算没多少钱,每次中秋他也要赶回去,有时候回到老家,都已经明月高悬了。



    但是吃到那一口老妈烙的糖饼,他就觉得身心安定。



    那时候的中秋节,在国人的心中丝毫不亚于春节。



    现在呢,连春节的年味都淡下来了,鞭炮都不让放了!



    周怀林又想到了等着结婚的儿子,婚房还买不起,算了,那个逆子,自己不会赚钱,还要我这么大年纪出来恰烂钱,不想他了!



    只不过,这个苏轼又是谁啊?



    这作词水平,哪怕活在古代,也没几个人能比吧?



    这两首歌的作曲,明显和作词部分有差距啊!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