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伶牙俐齿卫将军!

A+A-

    “姐,您分封这法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问这个干什么?”



    卫青挠了挠鼻子,



    “没什么,突然想到这个了。”



    “我得浅,你还是去问陛下吧。”



    “”



    卫子夫见卫青表情怪异,似乎明白了什么,



    想了想开口道,



    “你去问问熊儿,怎么样?”



    “熊儿?”



    卫青一滞,



    虽然看不到分封制最本质的地方,卫青也能清晰感受到,



    取用分封制或郡县制,是关乎王朝兴盛的命脉,



    他需要更了解分封制,使自已为刘闳请封的行为更合理,



    熊儿那么,所学的知识,也不过是对先生的模仿,哪里能出一针见血的观点?



    见卫青不信,卫子夫眨眨眼,



    “你去找熊儿问问,姐和你保证,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画面一转,



    “卫青,朕问你,你是忠于朕,忠于大汉,还是忠于你们卫家?!



    闳儿去哪,是朕的家事!这你也要来插吗?!”



    建章宫内风声鹤唳,针落可闻,



    卫青沉默不语,任凭刘彻的怒火如海浪拍过来,他自岿然不动。



    刘彻眼睛一闪,



    挥道,



    “你们都下去!”



    丞相公孙贺、中郎将司马相如、右内史汲黯等人,哪怕再想留在这,听听卫青是怎么的,



    可在圣命之下,只能行礼告退。



    “有什么话,你吧!”



    刘彻冷冷看向卫青。



    卫青抬眼,又看了在阶下立着的中贵人包桑一眼,



    刘彻没好气道,



    “你也下去!”



    与刘彻一起长大的太监包桑,领命退下。



    “是,陛下。”



    建章宫内除刘彻、卫青君臣二人外,再无他人,



    刘彻的忍耐也到了极限,强压住怒火道,



    “这你总能开口了吧!”



    卫青开口道,



    “末将忠于大汉、忠于陛下,这是不需要怀疑的事!”



    听到卫青真诚的表忠心,刘彻的脸色好看了几分,



    “那你对朕的家事指画脚干什么?”



    “陛下,末将为皇子闳请封,全无一点私心,正是为了大汉!”



    刘彻眯起眼睛,



    卫青平素言少沉稳,不行舌辩之事,



    见今日卫青有异,不禁让刘彻生出了好奇心,



    想要听听卫青,到底能出什么花样来!



    



    “熊儿。”



    “大舅,您怎么来了?”



    “那个,大舅想找你问问分封和郡县的事。”



    刘据闻言眼睛一闪,



    这可是个大课题啊!



    能把分封和郡县研究明白的人,基本就等同于搞懂了华夏封建王朝,



    首先,要有一个概念,



    在古代,



    郡县不一定是先进的,好的,正确的,



    分封不一定是落后的,坏的,错误的。



    这两者相伴而生,相辅相成,各有利弊,只把它们当成是在应对不同情况的政治策略就好。



    谁能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之初,用的分封制就是开历史倒车?



    外夷未尽,中原大地各方势力犬牙交错,中央没有能力将命令延伸到每一处角落时,



    分封制就是比郡县制好用!



    从皇帝的角度来看,如果缺乏皇帝一人集权条件的话,



    



    分封是同姓人治天下,是宗族集权。



    郡县是外姓人治天下,是士族分权。



    一切都因时因地转换,



    汉初行分封制的背景,不夸张的,是所有华夏封建王朝中,最复杂的情况!



    见刘据沉思不语,卫青站在一边,忽然有种异样的感觉,



    外甥好像是真的懂!



    终于,刘据整理好思路,



    “大舅。”



    卫青竖起耳朵。



    “分封制的核心是血脉。”



    刘据的脸幻化成虚影,逐渐与建章宫内的卫青重合在一起,



    “陛下,分封制的核心是血脉。”



    刘彻眼中的戏谑全无,表情严肃,



    “接着。”



    卫青深吸口气,将外甥讲给自已的话,全盘托出,



    “汉承秦制,却独没有学习秦朝的郡县制。



    高皇帝欲行郡县制,但迫于开国功臣要封赏的压力,只能行郡县与封国并存制。



    但大封异姓王,只会重蹈东周列国分裂的覆辙,



    高皇帝意识到此事后,剪除异姓王,又大封同姓王。”



    卫青顿了顿,



    发现陛下竟一时听得入了迷,



    将一件极其复杂的事,三言两语就给讲清楚了,而且是字字珠玑,



    刘彻是当了皇帝后,才算是把这些事看清楚,



    终于切身感觉到,高皇帝当时面对的局面,有多么棘!



    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如果没有俯瞰中原大地的视野高度,是不明白的,



    可偏偏这一切,就被卫青清楚了!



    见卫青停下不语,刘彻身体微微前倾,



    催促道,



    “继续啊!”



    “是,陛下。”



    “等会,别跪着,起来!”



    “是。”



    卫青起身,看向刘彻,



    恭敬问道,



    “陛下,臣斗胆问您一事。”



    “问!”



    “您是不是要将郡县与封国并存制,全部改为郡县制?”



    刘彻毫不犹豫的点头承认。



    将封国全部取消,是刘彻的政治野心,这不算什么秘密,



    光是行推恩令过程中,规定分于庶子的土地行政级别低于郡县一级,陛下的意图,早就人人皆知了。



    “陛下,这件事什么时候能完成?”



    刘彻沉默片刻,吐出两个字,



    “很久。”



    刘彻一边在削弱诸侯国,一边又将自已的兄弟分封出去,行为看起来矛盾得很,



    实则刘彻自已也没办法!



    北有匈奴,南有蛮夷,西边又开了丝绸之路,



    如果边境没有兵力充足的诸侯国捍卫,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卫青点点头,



    心中震惊于外甥所言,竟能镇住无所不能的陛下,



    “就像末将前面的,



    分封制兴于血脉,又毁于血脉,



    周初创立分封制时,除了太公几个大功臣外,疆土都是分给了姬姓兄弟,也确实是稳住了江山,



    原本天子和诸侯王的关系是兄弟足,可几代人过去后,天子和诸侯王血脉越来越远,这才造成了东周乱世,



    如今大汉的情况,也是如此。”



    分封制的最大问题就在这,



    把皇族看成一大家人的话,



    一开始创业的都是父子兄弟,关系亲得不能再亲,分些家产出去,大伙都拧成了一股绳,也很少有大矛盾。



    可当这个家族产业越来越大的时候,几十年过去,持有股份的不再是父子兄弟,甚至都不是堂兄弟,



    而变成了什么远房二大爷的儿子、几大姑的孙子他们没经历过创业阶段,一生下来,这大股份就在里握着,当董事长朝他们伸的时候,他们心里能好受吗?



    不好受咋办?



    造反呗。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