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 章 百官孩视太子

A+A-

    “你爹怎么?”



    皇子异一回后宫,便被陈阿娇拉到身边,



    五皇子把脖子一扬,骄傲道,



    “父皇病得不严重,



    他把孩儿拉到身前,了很多话,再之后,是大将军到了,父皇也没和三哥他们话,就把他们全都屏退了。”



    皇子异年纪就学会了语言的艺术,



    对自已有利的,添油加醋的,



    对自已不利的,就一笔带过,



    陈阿娇闻言大喜,



    “这便是对了!你父皇很宠爱你!



    以后要接着在父皇面前好好表现,知道了吗?”



    “知道了!”



    “好,去读书吧。”



    “嗯!”



    看着儿子跑跳的背影,陈阿娇脸上泛出了笑容,六年来的潜移默化,让陈阿娇把自已都给骗了,



    异儿,就是刘彻的亲儿子!



    就是!



    



    翌日



    未央宫朝会



    陛下病倒、太子监国的消息已经传遍天下,



    朝堂上百官心思各异,都不知道陛下到底病到了何种地步,也不知道太子会监国监多久!



    太子据立于龙椅阶下,面对群臣。



    “微臣参见殿下!!!”



    文武百官分立东西,齐声向太子行礼问好。



    有趣的是,武官那一侧的声音极大,文官只是张嘴意思一下。



    久不经朝政的大将军卫青、冠军侯霍去病,头顶武弁大冠,身着玄色绣飞虎朝服,并排立于武官阵列最前,



    什么意思,不言而喻。



    我们今天就是来给太子撑场子的!



    其后破虏侯李敢,勇平侯程怒树,及一众列侯高不识、仆朋、路博德,皆是衣冠端正,魁梧高大,如山的立在朝堂上!



    肃杀之气涤荡未央宫,



    太子一脉,武运昌隆!



    军中威名最大的三股,



    卫青亲兵,霍去病骠骑营,李敢的飞将军部,皆是死忠太子党!



    太子据扫过文武百官,在文官眼中,刘据察觉到了深深的戒备,



    在此之前,这是刘据从来没有过的感受。



    或许,父皇颇具深意,想告诉自已的便是眼前此景,



    “当皇帝可没那么容易。”



    天子,太子,一字之差,



    可其处境却是天差地别!



    刘据以太子的身份接触百官时,不管这些官员在立场上是否支持太子,但表面上肯定都备显亲切,面上是过得去的,



    因为太子的存在,影响不到百官的实际利益。



    可天子就完全不同了,



    天子有着分蛋糕的权力,天子利用百官,百官同样在制衡天子,



    直到现在,刘据监国,职能存在于天子和太子之间时,方能明显感觉到百官在审视自已。



    “奏事。”



    刘据稳住心神,不露出一点怯意,否则,这股怯意便会像水中的血腥,迅速被鲨鱼般的百官捕捉到。



    文官一侧,俱是沉默。



    见状,



    霍去病上前,朗声道,



    “禀殿下!微臣有事要奏!”



    “奏。”



    “平原水患,臣请速调各郡国赈灾。”



    在霍去病奏报之时,刘据也在观察文官态度,



    



    赈灾二字落下,砸进文官阵列中,没激起一点水花,



    抛去道德观念,单从利益而言,赈灾的活,是最吃力不讨好的脏活累活。



    最直接的一点,朝廷要花钱,



    而且是超预算的花钱,这头花钱了,另一头总得补上,可官员们不满意了,毕竟少挣就是赔,



    哪怕是沿线克扣,也远不如赈灾官员的投入。官员下地方赈灾,必然要疏通上下线,要不然,地头蛇谁跟你办事?白干啊?



    想做事,就要拿钱开路,而花掉的钱,除去沿线克扣堪堪相抵都算是好的,最后白忙活一圈。



    赈灾结束后呢?美名肯定都是陛下的啊,其次是主赈大臣,再往下抱歉,没人记得住。



    所以,赈灾这事,大家都不愿意跟着掺和,搞到实在没办法,就是京中开支了事,



    上面糊弄,



    京城只想要个结果,甭管灾赈的如何,反正一收到朝廷拨款,地方官员就要上书,



    自陛下拨款后,黄河也不涝了,雨也不下了,形势一片大好,都是因陛下啊!



    上下糊弄糊弄,也就过去了,



    这是最保守的做法。



    可要是太认真的想做这事,大概率会惹得一身骚,



    大禹治水,其功德家喻户晓,可大禹的亲爹鲧因为治水不力,被帝舜殛于羽山,于夏商周时,直接被当作了无能的代名词。



    不做就不会犯错,没有臣子糊涂到揽下这么大一口锅。



    人人都在为自已考虑,



    所以,那些在国家危难面前,不顾个人得失,挽狂澜既倒的英雄,才格外伟大。



    而往往这种人,都是凤毛麟角。



    极强的正义感、能把局势逆转的能力,缺一不可。



    “嗯,”太子据点头,继续道,“现在对平原周边遭灾到何种地步,京城是丝毫不知,司马大人”



    刘据看向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因通西南夷的事,得大功,因此功,更是在开发草原上,占得先。



    司马相如欠太子的人情。



    “微臣在。”



    话音刚落,司马相如顿觉得如坠冰窟,数头上古凶兽的目光伴随着血腥味聚集过来,



    司马相如在心中叫苦,



    我是要听殿下的话啊!这不是还没走出去吗?!



    大爷们,快收了神通吧!



    司马相如快步走出,



    “传京中诏谕,发往平原一片郡国,要他们最快的告知受灾情况,再向其余各郡、国传书,做好向平原一片输资的准备。”



    “是,殿下。”



    刘据眼神严肃的扫过群臣,



    “下了朝会,我要各府各衙都为了赈灾一事,全力运转起来!”



    “是,殿下!”



    



    三日后神武宫



    太子据坐在桌案前,张贺、张安世、金日磾源源不断的把奏疏捧过来,



    纵使刘据脾气再好,也忍不住,将上奏疏砸在地上,



    “欺我太甚!”



    殿内的霍去病、霍光、张安世等人俱是身子一僵。



    “据哥儿,怎么回事?”



    霍去病眯起眼睛看向太子。



    刘据咬牙,死盯着无数奏疏。



    自监国后,奏疏源源不断的上奏,面上写的是赈灾一事,实则呢?全是片汤话儿!



    看起来,百官在很努力的想办法,其实还是在孩视刘据!



    正欲开口,



    卫伉急走进来,



    “殿下!除代赵国与平阳县外,其余郡、国、县对殿下的诏令,全都没响应!”



    代赵国是二皇子闳的封国。



    平阳县是卫家势力范围。



    也就是,除此二地外,整个天下都在刻意无视太子的命令!



    出师未捷,



    太子据,政不出东宫!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