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4章 君子事天

A+A-

    丞,翊也,为肱骨,为辅翼。



    相,视也,为查缺,为警审。



    丞相是官职,文官之极,宰相并非是具体的官职名称,可视为丞相的第二种形态。



    丞和宰,一字之差,但实力天差地别。



    卿大夫家都有家宰,代替族宗子处理大事务,丞只是辅佐,而宰有更多拍板的权力。



    所以,纵观历史,



    丞相虽多,宰相却少,



    尊王攘夷、确立新秩序的管仲可称为宰,



    鞠躬尽瘁、匡扶汉室的诸葛亮可称为宰,



    为大明朝续命的张居正也可称为宰。



    丞相本就是人臣之极,而宰相是丞相中的丞相,做到此处,握的权力平齐甚至于超过皇帝,不是大忠就是大奸,



    但,无论奸诈与否,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个能称为宰相的人,都是几百年一出的奇葩。



    第一形态为丞相,第二形态为宰相而在出尽英雄人物的华夏历史中,因一人,将人臣的极限,又狠狠的拔高,



    让无数后来者都能隐约看到,云雾之上,还有千仞高峰,只不过,峰上只有一人。



    吾非相,乃摄也。



    宰相之上,还有摄相。



    



    未央宫



    久违的朝会



    朝上跪坐的人,与前次朝会相比,少了近四成。



    每一位官员,都正襟危坐,目视前方,刻意的不去关心身边空出来的位置,



    那空出来的位置,就似一个巨大的黑洞,有着极强的存在感,



    虽不需要官员们的视线,但那强大的吸力,已经吸引了他们的全部心神。



    一个空,就少个人。



    谒者黄喜早就没了,陛下身边的宦人玉狗儿也没了,陛下好像忘了还有谒者这一官职,没有谒者主持朝会,宫内一片死寂,有种干巴巴的窒息感。



    “你的病好了?”



    刘据幽幽开口,口中呼出的龙气,让殿内气氛为之一缓,



    皇宫内是礼制最繁琐的地方,官员在朝会时的一举一动,都要严格按礼制去行动,就连眼神都不得乱放,与陛下交谈时,更不可直视君父,只能看向君父嘴唇下巴的位置,



    听到陛下开口,群臣暗忖,



    能被陛下直接称为你的,恐怕就只有二霍了。



    果然,



    霍光用大病初愈的声音开口,



    “微臣狗马疾已愈,愧让陛下担忧。”



    莫是直视刘据,甚至都没有一个人,敢向陛下的方向看,自然也没人注意到,今日陛下的顶冠,不同于寻常。



    民间所佩戴的斗笠、帽子、巾帻都已实用为主,或是遮寒,或是障风,唯独是顶冠,“寒不能暖,风不能障,暴不能蔽,”没有一点实际用途,纯粹是用来体现身份的,简单点,戴上就是拿来装逼的。



    衣冠楚楚,古人相见,最先看的不是脸,而是头发和顶冠,头发干净规整,就算衣服穿得差一点,也会引起别人的好感,



    高皇帝刘邦在沛县混日子的时候,兜里没钱,身上也邋遢,于是他就研发了一顶与众不同的冠帽,外型花里胡哨,最起码在一众人中,第一个就能看到刘邦,



    



    官员朝会佩戴有帻冠,帻巾形状不同,在冠上的位置不同,以此来区分文武,是要突出他们的官职,



    于庆功的大朝会上,则要佩戴爵弁,这里就不是要突出官职,而是要突出爵位。



    平日里,刘据顶通天冠,为冠中规格最高,冠前有凸起的金博山,



    今日,刘据则带的是冠冕,前后有流苏的那种,几道流苏用大相同的宝珠牵挂,宝珠看起来像是某种玉石,漆黑透彩,每颗大重量都完全相同,



    而且,看着珠圆玉润的品相,不像是后天打磨过得,就是浑然天成的黑珠石,八十一颗完全一样的极品黑珠石,



    听到霍光恭敬的回话,刘据点点头,两人好像不是很熟的样子,



    “奏事吧。”



    刘据看向群臣,淡淡开口。



    能混到现在的官员,个个都是人精儿,自然听出了陛下的弦外之音,以前谒者喊的是议事,议事是有商有量的讨论,而方才陛下喊的是奏事,有事直接上奏,不需要你有自己的想法了。



    每个人都在思索,又让朝堂上现出了一片真空,见无人话,刘据平静道,



    “无事就退朝。”



    这下,让百官都急了,怎么可能就如此轻易退朝了?还有一大堆事情悬而未决呢!



    皇陵案怎么办?空出的皇陵如何安排?之后又该如何?



    所有人都被陛下搞得云里雾里,就等着朝会上听到些有用信息呢!



    “禀陛下,微臣请奏!”



    廷尉杜延年执笏挺身,又觉得扛不住这么大的事,起身,走到殿中,躬着身子禀奏,



    “奏。”



    “是,陛下,此次因皇陵案”



    皇陵案是杜延年全程跟着,一并数字都记得清楚,也不需要提前记在笏上照读,直接脱口而出,



    冰冷的数字,代表着无数的豪族,或死、或徙,杜延年声音在殿中回响,跟阎王点卯没区别,百官们都不自觉缩了缩身子,这可是平日里都没少走动的大活人啊,低头不见抬头见,



    转眼间,就被刘据蒸发了!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在内心祈求着,



    皇陵案到此为止吧!



    别查了!



    再查大汉就没官员可用了!



    杜延年背了足有一刻钟,声音落下,群臣竖起耳朵,既希望又害怕,



    霸陵沦陷,长陵少了大半陪陵豪族,窦家倒台,也让窦太后所在的景帝坟陵大创,现在只剩下了惠帝的安陵、和太上皇未建好的茂陵。



    接下来,陛下的话,就要决定其余人的命运了!



    陛下真要一打尽吗?!



    杜延年低头不语,昭平君案后,他就成为了刘据的人,再与他赐食,反复拉扯后,刘据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



    “盗陵的人抓到了吗?”



    刘据终于开口,他的声音比殿外的寒潮还冷!



    还要查!



    群臣的心跌到了谷底



    “陛下!老臣请奏!”



    一道苍老悲壮的声音,颤巍巍响起,



    “皇陵案,不该再查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