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 章 封王

A+A-

    此言一出,朝堂沸腾!



    在境外掌握一支军队,这要在平时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此念头一出,和造反还有什麽区别?



    “肃谨!”



    维持朝堂纪律的谒者,高声呼了一声,得亏他嗓门大,又立於特殊位置,才能堪堪将吵闹声压下去。



    群臣立刻意识到这是在朝堂上,可不是菜市场,赶紧闭口肃谨,但胸口中的惊颤仍要从眼框跳出来。



    卫大将军是当今圣上的最大拥趸!



    未央宫政变时,也是卫大将军开武库身先士卒!



    谁握着军队,谁话就有力量,但大将军竟在朝堂上提议将军队假於他人?



    太荒谬了!



    真的太荒谬了!



    可在荒谬之中,似乎又有那麽一丝丝合理!



    大农丞东郭咸阳面露异色,他本是齐地盐商出身,与另一南阳铁商同时被选拔,再加上洛阳商贾之後桑弘羊,三只在刘彻治下如鱼得水,所推行的俱是以朝廷为绝对核心的专营政策,



    被当时的天下人讥为:“三商当道,民生匮矣。”



    自海贸后,东郭咸阳和孔仅二人可谓是闷声发大财,



    试想一下,在刘彻时代的商人想要存活是不是地狱难度?刘彻有点馊招全都用在他们身上了,大汉商人最有资格那句“大环境不好,是我们的问题吗?”



    在地狱难度能存活下来的商人,甚至还能&p;p;#39;朝为官,那是一般战士吗?像东郭咸阳丶孔仅之流浑身上下八百个心眼子,是商人中的商人,尽管刘据朝经济政策转向,但依然没有罢黜此二人,就是因他们的业务能力极为优秀!



    在海贸政策施行这几年,他们既握有一信息,又背靠经济实力庞大的商族,经济实力的膨胀速度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程度,同时,在算缗中又会为国家提供大量的税收,



    在卫青奏议时,东郭咸阳又敏锐嗅到了商,



    认资囤驻?



    这谋略惊为天人!



    “以我之家产,定然可以认领一支军队囤守境外,唯一的缺点是花费巨大,只是除了贵以外,简直没有其他任何缺点,不知能组建多少人马,多多益善才妙!



    既然陛下有意如此安排,定然会将一切都掌握在不,甚至不需要安排”



    东郭咸阳继续思索,



    就算这支兵马不是朝廷出资,而一直由豪族出资养着的,却与门客完全不同,这支兵马想在境外存活,靠得就是大汉的名头,只要有人敢动歪心思,将大汉两个字移去,将要面临的定然是灭顶之灾!



    养着外夷军队,还是在境外,这支军队永远不会进&p;p;#39;境内,那这群外夷人分得清是中原谁家谁家养着他们吗?不会的。



    外夷人只知道养着他们打仗的叫大汉。



    没了大汉二字,境外的任何举动都是云烟罢了。



    陛下谋略之深,如渊如峙!



    此法看似疯狂随性,实则群臣就如被扯了线的风筝般,只能在刘据允许的范围内移动,



    颇有种推恩令的压迫感!



    想了这麽多,东郭咸阳还干吗?



    那还用问?



    必须干!



    一支军队啊!



    哪怕是在境外,哪怕是不知道他们的金主是谁,但那也是一支军队啊!



    若是在海外能有一支随意调度的军队,那思路就太开阔了!



    可以看护自己家的商品,甚至可以带出一些商品,这支军队既是保护,又是向导当然,这都要在完成陛下安排的事後,捎带着去做。



    华夏人不喜欢把话透,也不喜欢把规矩钉死,像东郭咸阳所想的福利,也都是刘据恩赐的隐形福利,这些福利只有领悟到的人能享受。



    自卫青奏议后,刘据思索良久,缓缓开口问道,



    “一国大事,在祀与戎,此为最要之事,但也却如舅氏所言,海贸亦重,外夷狼子野心,应护卫商路以防不测。



    大汉与大秦商贸已停,但未必没有再开复之时,商道畅通,海贸利,商道阻塞,海贸亡”



    刘据既没有行,也没有不行,只是将利弊正反分析了下,随後又沉吟片刻,



    “诸卿以为呢?”



    群臣早就憋坏了,刘据话语刚落,就有十数官员开口欲言,相持间,竟出现了数息的安静。



    坐在最末的太学儒生何相,初生牛犊不怕虎,也不管这那的,挺身直言道,



    “微臣以为不然,以农为本,圣主之道,陛下重海贸本就已滋天下人争利之心,如今又要更重海贸,不知陛下将天下圣民置於何地?”



    “卫将军所言更是灭国之论,利来是圣上掌军,名与器,岂可假人乎?任由旁人资军,岂有理乎?



    军费用度极大,资军,资军,卫将军虽没明,但除了勋贵丶豪族丶富商此三者外,还有谁有财力物力资军?卫将军既为陛下舅氏,却不为大汉社稷虑之,汪汪如大波将泄,欲倾乎?”



    “诸生更是怪矣,虽未言,某已闻到铜臭粮馊,你们恨不得参与其中,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汝等何配於食禄?!”



    何相唇枪舌剑,一通输出,



    连着刘据带上卫青一顿喷,把群臣都喷傻了,



    这是谁的部将?!如此勇猛!



    何相喷过後,面色平静如常,合乎礼仪的跪坐在那,



    群臣四望,齐齐看向石建,石建脸都绿了!



    此人是太学生不假,更是谏官,这不能算我头上吧?!



    霍去病表情懵懵的,



    他骂的是我据哥儿吗?



    他骂的是我据哥儿吧!



    反应过来后,霍去病佩剑上殿的资格终於有了用处,将剑横在膝上,回身侧视何相,怒道,



    “以下犯上,咆哮朝廷,胡不死?!”



    霍去病怒声如号令,身後群狼纷纷回身怒目侧视何相。若是常人,此刻怕不是肝胆俱裂,何相比先前提议和戎的谏官狄山心理素质强得多,泰然自若道,



    “久闻侯爷剑利,今日幸而一试。”



    卫青一听这话,心里咯噔一下,若是自己就被架住了,可霍去病是真敢砍啊!



    谏官还巴不得被砍呢!



    “霍卿,谏官就是要话的,不让谏官话,那是何道理。”



    霍去病委屈回身。



    刘据心里也不好受,被当着众人面莫名其妙一顿喷,还不能还击,颇有种劈头盖脸的感觉。此刻,刘据才明白,便宜老爹之前被喷的时候,那种无奈的感觉,



    坐在这个位置上,就要被谏官喷,



    “何生所言,也是一些人所想,朕都听得了。”



    卫青跟着道:“末将也记得了。”



    被喷就被喷吧,刘据当然有能力封住所有人的嘴,按下一切反对的声音,只是,这与周厉王有何异?



    周厉王推行专利,垄断所有河泽山产之利,然後还不让别人,别人他,他又弄出个诽谤的罪名,弄得国人在路上都以目沟通,最後呢,被自己的子民赶出了国都。



    有刺耳的声音,总比没有好。



    别,被何相怒喷了一通后,刘据还颇有些耳目聪明之感,



    



    望向其馀官员,接着问道,



    “其馀爱卿,可有高论?”



    太仓令公孙敖挺身,王对王,将对将,何相咖位不大,金日磾直接开口自掉身价,卫青的好兄弟公孙敖适时开口,



    “微臣以为,将军之议可行。”



    一众大司农署下官员纷纷点头,可以,除了卫丶霍以外,他们就是最支持认资驻军的,



    为何?



    因为他们管钱啊。



    从大司农署的角度考虑,他们已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海贸挣钱吗?



    挣钱。



    开销大不大?



    花得比挣得多。



    能放弃吗?



    不能。



    前期都已经投入了这麽多,怎麽可能放弃啊。



    所以,就算海贸是个无底洞,大司农署也要往里填。但是!大司农署绝对不接受驻军的钱还要由朝廷掏!



    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底线!



    可,卫青得又有道理,商路保护是很有必要的,保护好商路是海贸的根基,



    那麽,又要驻军,又不能让朝廷花钱,还有什麽办法吗?



    只能是认资驻军了。



    大司农署绝对赞同这个方案。



    方才,听何相发言时,金日磾在心中暗骂了好几句大放厥词,怒视时,也有大司农署的人回身怒视何相,只不过相比豺狼虎豹,这群人的怒视没什麽威慑力,自然就被无视了,



    何相是空谈误国,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你要是能弄来钱,你想怎麽就怎麽!



    我们大司农署天天行学生礼听你都行!



    何相扫了公孙敖一眼,懒得搭理他。公孙敖咖位不够,自己喷的是陛下,是大将军,你是哪来的瘪三?



    “可行在何处?”



    刘据问道。



    “陛下,”太仓令公孙敖应道,“海贸投入巨大,大汉财政勉强维持,然而今年要比去年亏空低,去年又比前年亏空更低”



    群臣眼中振奋,



    这也就,



    海贸的投入和回报比正在逐渐接近,这是绝好的态势,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照这样的涨势下去,早晚有一天海贸的回报会覆盖支出,乃至回馈大汉财政!



    公孙敖打了一剂强心针!



    海贸,可搞!



    又继续道:“可见海贸收入正逐年升高,当务之急不是停掉海贸,而是应维持现状,如何维持现状?正如卫将军所言,便是保护好商道,商道平稳,一切货物通行都轻而易举。



    然,保护商道驻军开销太大,大汉财政再难平稳。只有认资一途,等到海贸成功一日,再做打算不迟。”



    “是啊。”



    “得不错!”



    “此为老成谋国之言!”



    公孙敖发言简单直接,



    海贸能搞!一切都在向好!



    我们都不需再做得多好,只要能维持现状,早晚有光明的一天!



    一众官员纷纷点头,



    此为将所有人都囊括在内的大项目,刘据做大了蛋糕,所有人都在收益,同样,所有人也在担着风险,



    不光是朝廷投入巨大,在座官员背後的豪族勋贵,谁没投入吗?



    眼看着就要见到曙光,这时候再缩退回,请问谁能甘心呢?



    坐在最高处的刘据与众人目标一致,但想得却不一样,群臣是为了富裕,大汉富了自然是好事,群臣也只能看到几十年後,刘据却看到了百年後丶千年後,这都是领土所属权啊!



    刘据不在意挣多少钱,可他必须要让海贸挣到钱,让参与进来的人都看到希望,不然的话,谁跟着你干啊。



    这可不是喊喊口号,大夥都是真金白银的支出去,赌上身家的做,这与乱世中赔上身家性命的人,有何区别?



    身为大领导,就必须要有这个气势,不行也得行!



    看那些雄主,谁没有这种气势?远得不,就高皇帝刘邦,即使被项羽打的满地乱跑,还是能自信满满的来一句,



    项羽赢我,是我状态不好,他走了狗运,你看下次我抽不抽他!项羽?路边一条!



    就是要舍我其谁,我就是天下共主,别人赢我不算赢!



    若连自己都忽悠不住,那怎麽忽悠一众为你拚命的属下?



    曹操官渡之战打赢就上嘴脸,赤壁之战打输也不服气,



    他没办法服气啊,



    战败还能接受,若是主公亲自承认自己不如别人,那士气可就是一落千丈了!



    刘据淡淡道,



    “这倒是不错,以朕来看,若在一月内复通商贸,在入冬前,就可转亏为盈了。”



    此言一出,群臣更是提气振奋!



    这都有数据支持的,可不是瞎话!



    况且还是陛下亲口的!



    陛下自太子时做出的判断,一直到今日就从没出过错,谁敢质疑陛下,最後也只是打脸的份。



    审卿早就迫不及待了,他一直是最能折腾的。在雁门关待着不得劲,就要来京中,蒲桃锦生意也没少掺和,现在一看,这些都是打闹啊!



    他看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何以卫将军和侯爷都在?



    若是推行此事,换谁都不一样,为何非得找来这俩人呢!



    海外认资驻军,数十丶乃至数百股军队同时存在,定然不会一直如此,早晚要拢在一起,



    不会是别人,



    只能是卫青和霍去病!



    那麽,他们以什麽名头,能做此事呢?



    审卿呼吸急促,



    封侯可不够!



    要封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