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嘉奖公告

A+A-

    没过多久,外面的争吵声停息,刘海中前来汇报,称问题已解决,聋老太太被他成功劝离。



    看着刘海中的表现,陆恒不由得感慨万分,古代之所以会出现那么多位居高位的佞臣,实在是因为他们既能阿谀奉承,又能冲锋陷阵,实在太好用了。



    尽管狗腿子很好用,但终究比不上兄弟朋友的情谊深厚。



    即便刘海中立下一功,陆恒还是谢绝了他一起用餐的提议,今晚的晚餐,他只邀请了真正的兄弟朋友共享,没有狗腿子的位置。



    他是个社交能,才交流片刻,便对陆恒产生了良好的印象,热情地为他引荐了一位师傅。



    这位师傅,正是谭钢。



    陆恒刚踏入工厂那阵子,一切从零开始,是谭钢亲身示范、耐心指导,才使他在短短三年内,考取了三级钳工证书。



    王胜利,外表朴实憨厚,面对不熟悉的人并不健谈。



    但一旦熟络起来,只要别人有困难求助于他,只要在他的能力范围内,他都会热心相助。



    这三位,在陆恒的记忆深处,都是他深深认同的兄弟朋友。



    为了款待好友,陆恒拿出了家中最好的食材。



    红烧鲤鱼,麻辣豆腐,梅干菜扣肉,韭菜炒鸡蛋



    各式菜肴,他准备了六道主菜和一份汤品。



    当正在烹制第四道菜时,王胜利三人结伴而来,还各自带来了礼物。



    虽然并非贵重之物,却体现了他们的心意。



    “几位大哥,请进屋先坐会儿,还有两个菜就上桌,很快就好的。”



    陆恒招呼大家进屋,递上了香烟,又摆出瓜子点心招待,然后再次返回厨房忙碌。



    “别急,现在你可是领导了,我们哪敢催促你啊。”



    “听你还被上级领导公开表扬了,现在厂子里大家都在谈论你呢。”



    几人不是第一次来,进门后,有人陪雯雯玩耍,有人则开始调侃起陆恒来。



    陆恒在外边回应着:“就是一个组长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等我哪天真当上车间主任了,那才算真正步入领导行列。”



    “你还真是雄心壮志,车间主任那可是一级的大官,管上千号人呢。”



    “哇,什么味道这么香,你啥时候厨艺变得这么好了?炒菜这么香,我都快流口水了。”



    “让我看看,嗬,准备这么多好菜,今晚咱们有口福啦。”



    在一片欢笑声中,饭菜很快上桌。陆恒又特意盛出每样菜品的一份,送到曾帮助过他的李根家表示感谢。



    料理完毕后,陆恒重新回到后院,与三位朋友一同饮酒畅聊,享受着闲暇时光。



    次日!



    扎着时尚麻花辫的雯雯在校门口欢快地向陆恒告别,随后陆恒开始了升职后的第一天工作。



    一开始,他并未发表任何意见,而是跟随即将退休的老班长老梁,详细了解他所负责的工作内容。



    其简单,并非易事;其复杂,也非难事。



    简单之处在于,车间为每条生产线都设定了任务目标,保证质量、按时完成即视为合格,到点就能下班。



    若未能完成,则需加班,而且是没有加班费的加班。



    不过尽管没有加班费,这个时代的工人比二十一世纪的工人要幸福得多,因为工厂不会因为你提高了工作效率就不断加码,无休止地榨取你的劳动力。



    而设定的任务量相对较为合理,只要踏实肯干,基本上都能按时下班。



    至于超额完成任务的情况,



    恩,会有表彰红花,有会被评为先进模范。



    荣誉不少,实质性的奖励却不多见。



    因此,超额完成任务的现象并不多。



    到困难之处,也是源于此。



    由于工人阶级拥有铁饭碗,即便是厂长也不能随意开除员工,所以作为年轻的新班长,如果个人威望不足,很难让下员工听从指挥。



    陆恒空降至此担任班长,年纪不大,缺乏让人信服的资本。



    因此,他起初没有提出任何意见或看法。



    直至跟随着老班长走完各个环节,他开始琢磨对策。



    作为管理层,要想让下属服从管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掌握赏罚大权。



    对认真听话的给予奖励,对偷懒耍滑、阳奉阴违者进行处罚!



    掌握了赏罚的权力,并确保公正公平公开,即便团队成员对他心存不服,也会为了做好工作而收敛行为。



    然而在当前环境下,身为即将正式接的班长,陆恒却没有这样的赏罚权限。



    赏,用什么来赏?



    赏一朵红花吗?



    工资固定,按照级别发放,除非个人有重大贡献,否则无法申请额外奖励。



    罚,他也没有权利去罚。



    既不能扣除工人工资,也不能随便责骂体罚。



    唯一的办法,就是将那些不服从管理的工人调去干更脏更累的活儿。



    并且必须做到名正言顺,否则人家可以反驳你是挟私报复。



    经过深思熟虑后,陆恒认为要在班长这个职位上做出突出成绩,就得通过规章制度,引导大家主动提高工作效率。



    考虑成熟后,他起草了一份报告,去找车间主任林国华商议。



    新官上任三把火,要想往上晋升,第一把火烧得好坏至关重要。



    车间主任林国华看到他提出的建议后,觉得可行,遂将其提交给上级部门审议。



    厂里的高层讨论过后,决定批准试行,选定陆恒所在生产线作为试点。



    得到批准后,陆恒召集整条生产线的员工开会,宣布重要消息。



    “刚刚,我向厂里领导提出了一个请求,并得到了一个会,想和大家商量一下。”



    



    “就是咱们厂每年只有两次技能等级考核的会,如果考核没通过,还会取消接下来两次的报考资格,意味着得等一年才能再申请。”



    “我觉得这样不太合适,于是向上级申请,希望厂里的领导能够针对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同志,提供更多的技能考核会。”



    “判定是否优秀的标准,就在于平时的工作态度,比如每月能超额完成工作任务的员工,就应该给予更多的技能考核会。”



    陆恒所的这些,在二十一世纪的话语体系中,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绩效考核。



    当然,这里的绩效考核并不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工资多少,



    因为无人有权擅自降低工人工资。



    但它会决定员工一年内有多少次参加技能等级考核的会。



    表现优异者,甚至可以每个月都有一次技能考核的会;



    表现不佳者,则可能将技能考核会减少至一年一次。



    而技能考核的会,直接关系到工资能否上调的问题。



    会多了,或许某次就能顺利过关,工资不就涨了吗?



    因此,对于工人来,这种会宁愿多也不要少,因为它间接关乎工资待遇。



    为了让员工增加技能考核的会,大家自然会自觉地给自己设定工作目标,保质保量,甚至超额完成任务。



    这就是陆恒想到的办法,也是让大家实现双赢的一个方案。



    上级领导也看出,这种方法有望有效激发工人工作的积极性。



    即使有人内心不服陆恒,但在这种制度下,仍不得不努力表现。



    这就是陆恒设计的策略。



    可以,这是一个既能提升员工积极性,又能展示自己业绩的有效段。



    于是,当陆恒提出这一方案后,经过团队内部的深入研讨,最终得到了批准实施。



    不过,为了保证稳定与谨慎,决定采取分步实验的方式进行。



    陆恒所在的生产线,有幸成为了这次改革的先行者。



    但最终是否执行,还需全员投票表决,多数人赞同方可实行,若全体反对,则计划取消。



    “现在,请大家举表决。”



    在陆恒详细阐述了这套新制度后,他提出了表决建议。不出他所料,绝大多数人都表示赞同。



    对于他们而言,最不济也能按部就班完成任务,和过去一样,每年拥有两次技能考核的会。若稍微加把劲,超额完成生产指标,每月就能多获得一次技能考核资格,这无疑意味着可能的工资增长。这样的好事,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唯有几个平日里工作偷懒耍滑的员工犹豫不决,未明确表态。



    “既然大多数人都支持此提议,那么我在此宣布,从今天起,我们第二车间的第一生产线,将正式试行这一新制度。”



    “希望大家能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积极表现,为自己赢得更多会。”



    随着陆恒的宣告,一些思维敏锐的工人迅速领悟到其中关窍:大家共同努力,争取更多考核会,而作为班长的陆恒带领整体提升产量,无疑会在上级领导面前大放异彩。这个认知让部分人心中暗自赞叹,但他们并不排斥,毕竟自己同样能从中获益。唯一可能受损的,恐怕就是那些平时惯于偷懒、不尽职尽责的工友,因为他们一旦再敷衍塞责,就会减少自己的考核会。



    “热烈祝贺我厂第二车间的陆恒同志,在本次技能考核中成功通过钳工级、电工4级以及焊工4级的严苛检验。”



    “陆恒同志卓越的表现,不仅在我厂上级领导面前充分展现了我厂工人积极进取的良好风貌,更为全厂工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特此予以公开表彰。”



    “经厂领导班子会议讨论决定,对陆恒同志的优秀表现给予以下实质性的奖励。”



    “奖金50元整,粮票50斤,肉票5斤,另赠送自行车购买券一张!”



    “请陆恒同志在听到广播通知后,前往厂办领取相关奖励。”



    午休时分,操场上喇叭中传来了播报员甜美悦耳的声音。尽管陆恒的事迹已在昨日私下流传开来,不少工厂员工已有所耳闻,但这则广播却有着不同的分量。



    这意味着,厂里的领导层正式认可并肯定了陆恒的功绩,并对其进行了全厂范围内的通报表扬。这是一种至高的荣誉。



    更不必,厂里还为他准备了丰厚的物质奖励。50块钱、粮票、肉票乃至自行车票,这些实实在在的奖励对于普通工人来,其冲击力远超过之前的口头表扬,显得更加直观生动。



    这样一来,陆恒在厂里的知名度瞬间达到了新的高度。



    羡慕者无数,尤其当一些人在厂里的报刊亭看到陆恒的事迹赫然登上厂报头时,这种羡慕的情绪更是被推至高潮。



    “没错,就是他,陆恒,听他才23岁,还没成家呢。”



    “真的假的?他在哪儿呢?瞧瞧,长得真精神啊,他真的没对象吗?”



    “人家可是过了级钳工考核,月薪都能拿到八十四块五,谁要是嫁给他,那不是等于捧上了金饭碗。”



    “你们谁知道他家里什么情况吗?我有个远房表妹,脚麻利又贤惠,今年刚好20岁。”



    食堂内最为活跃的,永远是那些已婚的中年妇女们。她们当中离陆恒较近的,纷纷侧目而视,一边评头论足,一边嬉笑打趣。一时间,不少年轻的姑娘也被这群阿姨大婶拉进话题圈,三言两语就被得面红耳赤。



    要知道,轧钢厂以重体力劳动为主,除了办公室职员,女工相对较少。不然按照陆恒如今的人气,不定当场就有热心的大姐大妈要替他牵线搭桥,介绍对象。



    有人艳羡,自然也有人嫉妒。



    远处的贾东旭,听着周围谈论的都是陆恒,心里愤懑不已,恨恨地咬着中的馒头,味同嚼蜡。他一直躲着陆恒,生怕对方提及赌约的事,此刻听到陆恒受到表彰还有如此丰厚的奖励,更是如同吃了黄连一般苦涩难忍。



    “哼,人得志,看他还能嚣张多久。”贾东旭下意识地诋毁着陆恒。



    然而,与他同桌的易中海这次却颇为反常,瞪了贾东旭一眼,低声告诫道:“以后这样的话少。”



    易中海深谙世故,已然察觉到厂里风气因陆恒此次出风头而发生的微妙变化。原本对他不利的言论,在陆恒口碑逐渐转变的当下,可能会引来质疑。



    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你他坏话或许还会有人信以为真;但一个同时通过三个工种考核、被誉为天才且被写入厂报重点报道的人物,你再去贬低他,听者难免会心生疑惑:这样一个勤奋好学、本职工作出色且能抽空学习其他技能的人,哪有那么多闲工夫去做那些歪门邪道的事?



    不论何时,大众对优秀的年轻人总是相对宽容的,他们往往认为这样的人具备良好的品质,否则不可能取得如此成就。易中海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才提醒贾东旭今后尽量避免陆恒的坏话,以免被贴上“人之心”或“嫉妒使坏”的标签,恶意中伤厂里的优秀青年骨干。



    贾东旭中的馒头停滞在半空中,满脸困惑地看着易中海。以前不是你让我这么做吗?



    易中海脸色一沉,训斥道:“你就听我的,我是你师父,还能害你不成?”



    你这个师父,当年还不是因为我媳妇求你,你才勉强答应收我为徒。当初我恳求你时,你还扭扭捏捏,一副极不愿意的样子。



    贾东旭性格懦弱,心中虽有些不满,但也只能在心底嘀咕一下。这也多亏了一大爷如今威望下滑,他才敢在心里腹诽几句。若是放在一大爷曾经权势熏天的时候,他连这种嘀咕都不敢有。



    “知道了,师傅。”贾东旭闷闷地回应着。



    “你最近怎么老是垂头丧气的,秦淮如现在还怀着孕呢,你也该注意点,别影响到孩子。至于你的那件事,你不用太着急,我在想办法找关系解决,相信很快就会有眉目的。”



    或许察觉到贾东旭这位徒弟情绪上有些抵触,易中海的语调缓和下来。



    这位得心应的徒弟,他可不愿轻易放。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