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以解燃眉之急

A+A-

    “厂里不是已经赔付了医疗费和营养费吗?我还听事故后不久,厂里的领导私下也捐了一笔钱,并派人去慰问过了。”



    “除了这些,贾东旭每月还有补贴。怎么着,他是打算借着这一次的事故,把全家下半辈子的口粮都赚出来不成?”



    刚才林国华还无私地传授他偷懒的技巧,陆恒这会儿也就直言不讳,表达了自己的反对意见。林国华撇了撇嘴,补充道:“可不是嘛,听易中海还跑到了街道办事处,想要通过街道发动居民帮助那位瘫痪工人。”



    听到这里,陆恒真是服了气。这位易大爷和贾家那一伙人,还真是臭味相投。尽管表面上由易中海出面奔走,但贾家人在背后肯定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尤其在秦淮如和贾张氏身上,那两位女子,腕可不一般。



    陆恒暗自思量,若易中海身居高位,恐怕会跑到市里省里去发动全市人民



    给贾东旭募捐善款。



    “我看这件事,大可不必。据我所知,贾家目前并不缺钱。”



    “现在医院里,他们还享受着风扇的凉风,听着录音里的音乐呢。”



    “能用得起这些物件,想必经济状况不至于窘迫。”



    陆恒毫无心理负担地揭穿实情,实在是看不过去这种过分索取的行为。



    真要是经济困难,完全可以将风扇、录音私下卖掉以解燃眉之急。



    如今这个时代,对于个人之间的交易并未严令禁止,只要不是倒买倒卖,纯为生活所迫的出售行为,并不会被视为投倒把。



    然而贾家却既要享乐,又期望得到他人同情与捐款,只能他们对金钱的欲望近乎疯狂。



    这就如同后世那些开着豪车,生病后却上发起募捐的人一样,



    根本无法唤起他人的同情心。



    “竟然还有这样的事?”



    “这么来,他们家的确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林国华面色微沉,决定还是不要插此事。



    倘若真的出帮忙,一旦厂里的工人得知贾家其实过得不错,或许还会误会他这次号召捐款是为了从中渔利。



    话音刚落,易中海就匆匆赶来。



    “主任,帮贾家筹集捐款的事儿,只能请您出面了。”



    “他们家真是太不容易了,贾东旭上有老下有,全家就靠他一人支撑”



    “现在这种情况,怎么能维持下去呢?只能依靠大家伙多帮一把。”



    易中海如此积极地替贾家奔走,一方面源于秦淮如的苦苦哀求,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他成了棒梗的干爷爷。



    如今贾家的顶梁柱贾东旭瘫痪在床,家庭的重担便更多地转移到了作为干爷爷的他身上。



    只有他能把事情办得妥帖,让贾家欠他更多人情,将来才好名正言顺地要求棒梗承担养老责任。



    “这件事嘛,我觉得不太合适。”



    “我听贾东旭现在住院期间,还在使用收音,吹着电风扇呢。”



    “像这样的情形,我怎么好意思动员其他工人为他捐款?”



    “咱们整个第二车间,拥有这等电器的家庭屈指可数。他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反而先用上这些,哪能让人心甘情愿地捐钱给他?”



    林国华提及电风扇和收音的事,易中海立刻看向旁边的陆恒。



    林国华怎会知道这些细节?



    必然是陆恒这个子透露出去的。



    易中海想到陆恒再次破坏他的计划,心中的憋屈和愤怒瞬间高涨。



    “陆主任,你也住在贾家同一个院子。”



    “他们家都已经这样艰难了,就算你不帮忙,也不该背后捅刀子。”



    “天道轮回,做事太缺德是要遭报应的。”



    易中海不敢直接责骂陆恒,只能阴阳怪气地些含沙射影的话,暗示其行事不道德。



    林国华脸色一变,虽然明知易中海并非针对自己,但此言依然刺耳,瞪了易中海一眼,哼声道:



    “易师傅,注意你的态度,别在这阴阳怪气,你这是在谁呢?”



    此刻的易中海满脑子都是陆恒过去的种种“罪状”——陷害傻柱二进宫、口出恶言辱骂他、强行索要新的电风扇和录音



    面对林国华的质问,易中海不再顾忌什么,豁出去般回呛道:“谁知道你的是谁!”



    被一名工人公然顶撞,林国华面子挂不住,冷哼一声:



    “好得很,易师傅你现在真是威风八面啊!”



    恰在此时,一名文员来到车间通知陆恒和林国华前往办公楼开会。



    两人到达会议大厅时,各车间主任基本都已到场。



    陆恒注意到,这次参会的全是直接管理车间的领导,



    而财务、后勤采购等部门并没有参与此次会议。



    



    正当他疑惑之际,杨厂长直截了当地切入主题:



    “是这么回事,鉴于国家当前正在大力开发西部地区,考虑到当地人才匮乏,上级从全局角度出发,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抽调人才进行援助。”



    “我们红星轧钢厂分配到了十个名额。”



    “要求必须是技术精湛的老工匠,通过他们的传帮带,在当地培养一批新生力量,这才是长久之策。”



    “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各自车间觉得哪些人选比较合适。”



    “我和王副厂长建议,每个车间推荐一位人员。”



    听到这话,林国华刚才阴郁的脸色有了些许好转,瞥了一眼陆恒,眼神中流露出意味深长的表情。



    陆恒瞬间领悟,易中海这个家伙,确实可以考虑送去支援西部建设。



    甚至他还想到了一句贴切的歌词:送你离开,千里之外!



    就在开完会之后,林国华第一时间叫来了易中海。



    除了他以外,还召集了各生产线的班长。



    尽管仅凭林国华和陆恒两人的职权,完全可以直接拍板决定,只需一句“服从组织安排”,易中海便无从反驳。



    但他们想做得漂亮一点,于是决定召集各线班长一起商议。



    单凭他们两人做决定,难免会有滥用权力之嫌;



    若是大家一致同意,则变成了集体决策,符合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易中海接到通知前来时,心中略感不安。



    毕竟刚刚他还跟林国华闹了点矛盾,



    加上一直视自己为死对头的陆恒,



    如果这二人联给他穿鞋,即便他是八级工,恐怕也难以抵挡。



    随便找个理由,比如增加工作量,让他去做更苦更累的活计,他就完全没有反抗之力。



    怀着忐忑的心情,易中海来到了经常用来召开临时会议的空地上,发现各线班长也都在场。



    心里稍微松了一口气,看来应该不是特意针对他。



    可是很快,他又生疑起来,



    为何来的都是班长级别的人物,唯独他一个普通工人?



    没让易中海纠结太久,主任林国华清了清嗓子,开始发言:



    “事情是这样的”



    林国华首先讲述了为了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要求各企业推荐人才前去支援的情况,并表示红星轧钢厂有十个推荐名额。



    讲到这里,林国华目光转向易中海。



    “在刚才的厂委会议上,我和陆副主任经过慎重考虑,一致提议由易中海同志代表我们第二车间前往。”



    “首先,易师傅技艺高超,是我们车间唯一的一位级工,而那边恰恰急需的就是这类技术精湛的工人。”



    “其次,易师傅身为中共党员,在咱们车间口碑极佳,以其思想觉悟,我相信他为了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定能做到牺牲我,成就大我。”



    当林国华徐徐道出这一席话时,易中海的脑海一片嗡嗡作响。



    要去西北支援建设,



    那是一个何等遥远的地方!



    在这个火车速度尚慢的时代,也许只有把平日的假期积攒起来,等到过年才能回家一趟。



    一想到这里,易中海内心涌起强烈的恐慌,脸色变得煞白。



    “好了,大家都发表一下意见吧。”



    “我和陆副主任虽推荐了易中海同志,但我们认为他最为适合,当然,如果你们认为还有更合适的人选,请提出来。”



    “大家一起探讨探讨,毕竟这是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大事,派出的自然应该是最优秀的人。”



    林国华没有给易中海任何辩驳的会,完之后,便询问起线上班长的意见。



    “我认为易师傅最合适,他为人稳重,又是老党员,在技术和思想觉悟上,确实是最佳人选。”



    “我也赞同两位主任的决定,这个任务非易师傅莫属,没人比他更适合了。”



    “易师傅在我们车间平时就很热心肠,经常教育年轻人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他有这样的思想觉悟,肯定不会拒绝这项光荣的任务。”



    各线班长纷纷发言表态,无一不是投赞成票。



    开玩笑,既然两位主任意见统一,他们这些当班长的,除非脑子短路,否则绝不会站出来唱反调。



    更何况,即使推翻了两位主任的提议,他们又能提出哪个更合适的新人选呢?



    万一其他人被提名后不愿接受呢?这岂不是无故结怨。



    现下这般多好,众人一团和气地推崇易中海,事情就此定音,就可避免生出其他枝节。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