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 阴险,碧落幸灾乐祸
A+A-
千阁主对幽冥九重的消息格外的在意,立即就采取了行动去调查。
而与夺魂鸢夕这边反应不同的是碧落血杀,他们与幽冥九重有仇,在听到幽冥九重出事了,薛特使带人欢喜起来,一度还想举办庆功宴。
幽冥九重是他们的一大竞争对,抢走他们垄断许久的生意,先是杀了一批碧落打探他消息的死士,然后又端掉他们两个主要的据点。幽冥九重和暮嗜九幽阁的人完全不像其他人一样,对碧落查杀心有忌惮而毕恭毕敬。
碧落血杀的人对幽冥九重皆是恨得牙痒痒的,一连几年与幽冥九重为敌,却从未在幽冥九重中讨到半点好。
这一次,他们收到仲岳皇帝下的单子,特意与龙杖卫联合一同追查幽冥九重。
起初,他们在京城里面屡次碰壁,一连多日都找不到幽冥九重的身影。
而后,他们接收到有人传来的线索,这才将搜查范围放到了城外。可是一连多日辗转在城外,他们皆无所收获。能够查到的那些幽冥九重可能出现的线路,也是数不胜数,哪怕再多调动几批人,也无法排查清楚那么多错乱复杂的线路啊!
然而,有一转的出现也使得他们见到了一丝希望。
仲岳皇帝居然偶然联系上了在他早年在冥宫埋下的一颗棋子,而刚好这个棋子也得知了一丁点消息,再加上或许是老天眷顾他们这群人,最终在又一丝歪打正着而有着的好运加持之下,竟也被他们撞到了夜晚在深山野林游荡着的幽冥九重。
碧落血杀的阁楼上下,充斥着一股幸灾乐祸的愉悦氛围。联想到幽冥九重这个大魔头抢他们的各项生意,又杀过他们的同伴,毁灭过他们的据点,近来还总是一副威风凛凛声名盛大的样子,可眼下幽冥九重不也还是出事了吗?
碧落血杀的人心中传来阵阵畅快,心念道:那可恶的魔头总算是出事了。大快人心!
薛特使陷入美好的幻想当中,也选择性地忽视了城门无头尸首还存在的未解决问题。他只是随意地想着:反正那又不是他们碧落的人,何须在意?而且暗杀幽冥九重的任务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仲岳皇帝不过是死了一个内奸又算得了什么大事吗?
众杀见特使难得露出狂喜的夸张表情,也是心生感慨起来。特使总算是脸色好看些了,不至于总是黑脸训人,亦或是一副萎靡的模样。
此前,薛特使在被幽冥九重和夜王爷两人狠狠打过脸面后,气势倒是一蹶不振起来,数月来也是日渐的消瘦。碧落血杀这几年从来没有遇到过那么多的麻烦,而他作为碧落血杀在仲岳分部的总特使,却是表现出对掌控仲岳地区的日渐无力感挫败感了。
他在仲岳遭受了一连串的打击,差点连特使的位置都要被东洋帝国的本家撤掉。担惊受怕之下,再加上面对暮嗜九幽阁和夜王府时有着的憋屈压抑感,一向很难瘦下来的胖特使也是消瘦了不少,面色憔悴又乌沉。比起幽冥九重,他更像是一只恶鬼,精尽人亡的那种颓靡鬼。
此时此刻,不得不由大胖子转为胖子的薛特使,脸上颓意有所淡去,还在幸灾乐祸的想着:要是幽冥九重真的出事了,那他一定好好写信给东洋帝国的本家,让他们也开心开心,一血之前被幽冥九重撂面子的前耻
在幸灾乐祸之余,包括段特使在内的碧落人员也抱着同样的遗憾心愿,犹自在盘算着——
可惜那几个碧落杀,没能一次性成功地杀死幽冥九重
碧落血杀苦于幽冥九重的压迫威胁许久,唯盼望那些出使任务的杀能够补救成功,达成一桩彻底杀透幽冥九重的美事
除了各大杀组织密切关注城门的案件,朝中人员和世家大族亦是心系得很。
右相与一些颇有能力的官员大将,多少也能猜到是皇上的计谋成功了。打从幽冥九重出事的消息在京城里面传开,这些有资格上过早朝的臣工都想起了郝连帝。
犹记得前些日子,皇上在早朝上与臣工议事后,不顾及众人的劝阻,坚持要拿幽冥九重来杀鸡儆猴,好彰显皇室与朝廷的尊严。
臣工劝不住急眼的皇上,也只能沉默地应了下来。
好在往后的事宜,皇上并未指定哪位大臣与将军充当冤大头去办事,而是让他的龙杖卫再次出使任务,又加了一群禁军。再加上有一批江湖人员的参与下,一支混合着诸方势力的队伍就此诞生。
根据目前的事实来看,这支混合队伍似乎成功了?
眼下右相等人待在各自的府上,默默地关注着外界不断传来的消息。发现城门尸首的经过、新传的冥君出事消息、盛传的案件细节推测等等。
右相、白将军、莒国公等正派的官员并不想插到朝廷与江湖的闹事当中,更多地只是想站在一旁,既不协助朝廷胡乱地对付江湖人员,也不盲目出头表示出对外界消息的极大好奇心思。若是其他杀组织还好,他们或许会出面办事,可现在皇上对付都是对仲岳有恩的幽冥大人,他们这些人怎么能昧着良心去算计幽冥大人和暮嗜九幽阁呢?
可是有些时候事情怎么会如他们的愿呢。即便他们有心想把自己给摘干净,但是身在乱世当中,不是什么事情都能顺遂他们的心意。
无心牵扯入局,却在早不知何时时,已然被卷入旋涡。
他们原本打算自己能够做的就是安安静静的待在一旁,然后什么也不做,就只是关注着外界的消息情况就好了。谁料不行。
皇上下达了命令,勒令全部官员参与到城门尸首案件当中,声称或许城门尸首是暮嗜九幽阁对仲岳朝廷的挑衅。皇上这话显然是将他与幽冥九重之间的私人恩怨,特意地上升到了国家安危之上。
有了皇上的强制性要求,右相等人也不能抽身离去。因为上头吩咐若是大理寺卿有任何需要,他们都得配合,更有甚者,好些大臣还得自己人出力去协助大理寺查案。
城中人员,听闻外界消息,众人多心思各异,反应亦是有所不同。
彼时,大理寺的人员被京城众人密切地关注着。
正新官上任,颇为得意的柳芜正还不知道他被那么多人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