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太白仙体

A+A-

    一开始,方御只是在模拟经历中看到须弥子师父最终只凝聚出了八品仙体。



    便想着或许能够帮须弥子多筹集一些宝物,将须弥子最终凝聚的仙体提升到七品。



    毕竟须弥子的规则感悟底子摆在那边,能够凝聚出七品仙体,就已经算得上颇为难得了。



    更高品阶的仙体,方御也只是想想,并未抱有太大希望。



    因此,在感受到师父最终凝聚出来的仙体竟然达到了六品,方御也是极为高兴的。



    作为外人都尚且如此,更别提此刻的须弥子本人了。



    &p;#34;我竟凝聚出了六品仙体,太白仙体!&p;#34;在仙体彻底凝聚的瞬间,须弥子心中闪过一丝明悟,明白了自己所凝练的仙体等阶与具体名讳。



    而在知晓自己竟然奇迹般地凝聚出了六品仙体时,须弥子的内心可谓是无比激动。



    若非此刻他正被无数人围观,不定当场就会得意忘形地笑出声来。



    不过,他还是强忍下这份喜悦,随后开始细细体会突破后的感受。



    首先,他感觉自己如今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举投足间都能引动大量金之规则。



    并且,在须弥子的感官之中,他对天地规则的感悟能力,比起突破前更是提升了数十倍。



    他感觉,如今的他,若是再去参悟其他规则,恐怕用不了百年,便能将那些原先不怎么擅长的规则感悟到%的成神门槛。



    而在突破之时,有着天地之力的加持,他的规则感悟也在短时间内有了巨大的飞跃。



    一口气竟然直接冲到了45%的水平。



    比起其他武仙突破后,在天道辅助下一口气堪堪才提升到3%的感悟,须弥子已经在下位神的道路上,提前迈出了一大步。



    此时的他,只感觉自己无比强大,仿佛可以战胜一切。



    只见,须弥子缓缓站起,眼中与体表闪烁着白金光芒。



    与此同时,天空中,仙道甘霖如细雨般洒落,每一滴都蕴含着精纯的天地规则之力。



    整个乾坤无极宗的弟子长老们纷纷盘膝而坐,开始吸收这难得的缘。



    一名年轻弟子突然浑身一震,眼中闪过一丝明悟:&p;#34;原来如此!我一直卡在瓶颈的&p;#39;金锋剑诀&p;#39;,竟然是这样运转的!&p;#34;他周身剑气纵横,竟然在瞬间突破到了四阶之境。



    一位白发长老仰天长啸:&p;#34;哈哈哈!困扰老夫百年的&p;#39;金身不灭诀&p;#39;终于大成了!&p;#34;他的身躯泛起金光,仿佛化作了一尊金身罗汉,身上的气息气息瞬间涨了数倍。



    



    而在人群之中的金铸,在仙道甘霖落到其身上的时候,体内便传来了一阵极为饥渴的吮吸感。



    随后,其方圆十数米的仙道甘霖纷纷朝着其身躯集中,随后被其尽数吸收。



    而方御在看到这一幕后,直接就出现在金铸身后,将血裔之力传入金铸体内,辅助其修炼。



    伴随着仙道甘霖与血裔之力的滋养,金铸身上的气息逐渐攀升。



    在金铸体内,胡楽的残魂似乎也感受到了金铸的变化。



    但她却丝毫不敢流露出一丝气息,生怕被人发现了她的存在。



    毕竟,她能清晰地感知到外界此刻有数道神明级别的灵魂气息,若是她敢出现,绝对会第一时间被发现。



    若非她当初主修的乃是灵魂规则,即便她躲在金铸灵魂之中,也依旧无法逃脱那些神明的探查。



    就在胡楽还在惴惴不安之时,外界金铸的气息已经达到了一个峰值。



    伴随着丹田中武道真元的极致凝聚,一颗金灿灿武道金丹彻底成型。



    金铸,成就武道宗师之境!



    看着金铸的气息逐渐稳定下来,方御才停下了中的动作。



    “啧啧啧,我记得阿铸如今的年纪应该也就20岁上下,这个年纪的武道宗师,哪怕是放在整个人武界内,也是数年难得一见的天才了。”



    要知道,金铸原先的天赋,哪怕放在云川市内,都不是年轻一代中最顶尖的水平。



    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在最开始的时候,金铸体内真正的天赋并未被彻底发掘,才导致其“泯然众人”。



    如今,在方御与胡楽的帮助下,金铸不仅将自身的特殊天赋完全激发,更是得到了大量的资源辅助。



    同时,方御也并未察觉到金铸如今的境界存在根基不稳的情况。



    明金铸体内的潜藏天赋,哪怕在金铸一口气吸收了如此之多的能量,快速提升境界后,也依旧可以让其根基不受到丝毫影响。



    忽然间,方御想到了金铸曾经和他过的一句话。



    那就是在他突破成就宗师之后,那名传授他八门无双功的“富婆”似乎要带他去一个地方,好解决八门无双功的修炼缺陷。



    原本方御以为经过血裔改造的金铸已经不需要解决这个问题,但结合模拟经历中的内容来看,金铸应该还是去了那地方。



    “看来,问题就出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