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制笔

A+A-

    王远取来一把剪刀和一些丝线,让吴海找来几根细竹子,制作笔杆。



    笔杆用水煮一下,慢慢烘干。



    王远看着杜如晦制笔,直到杜如晦做好一支,自己也学会了,试着自己也做了一支。



    杜如晦拿起来试了试,赞道:“贤侄果然心灵巧,一学就会。”



    “杜伯伯谬赞了,我观伯父制笔时胳膊伸着,双目离这么远,可是眼睛有问题?”



    杜如晦点头道:“年纪大了,双目有些昏花。”



    “伯父才四十几岁,怎能言老?侄知道一种带在鼻子上的镜子,可以改善老花眼,等我找到材料给伯父做一副。”



    杜如晦来了兴趣:“哦?不知贤侄需要何种材料?”



    王远伸比了一下:“这么大的琉璃或者水晶两块,但必须要非常透亮,其他材料倒是简单。”



    杜如晦神色一黯,不抱希望了,开口道:“先不透亮的琉璃非常稀有,便是这么一块恐怕就要数百贯。”



    王远摇头道:“只是这么大的薄薄的碎片就行,打磨一下便可以制成,只是碎片用不了那么多钱。回头我们留意一下,这种东西应该好找。”



    “好,以后我也留意一下。”



    两人聊着,中不停,一会儿便制作了大大六支毛笔。



    王远道:“杜伯伯,这些足够用了,等过几日去镇里买些纸和墨,让侄瞻仰下伯父的墨宝。”



    杜如晦被拍的心中舒坦,摇头笑道:“呵呵,你个臭子,不也是读书人吗?回头你也写几个字让老夫瞧瞧。”



    “呃,好吧。”自己哪里会写毛笔字,也就前世上学时练过几天,只会怎么执笔和简单的笔划而已。



    就在这时,周大山走了进来,道:“郎君,杜公,西面那里的房子建好了一排,请郎君过去看看,还需要什么?”



    王远疑惑地问道:“这么快?屋顶盖好了吗?”



    周大山道:“盖好了,主要是石铁匠那里两个炉子,一天就能打造不少的工具。”



    “好,随我去看看,杜伯伯你也去吗?”



    “同去,同去!”



    来到村西便看到那新建的土坯房,一排三户,连院墙都垒好了。



    每户都不大,加上院子也就是大约十米左右,一百多平。



    房梁已经架上去了,上面有十几人在铺盖茅草。



    前面一排,十几个人已经在开始挖地基了,五六把镐子加上一些铁锹,速度确实快了不止五倍。



    石铁匠停下了中的活,和杨老四几人过来观看。



    见到王远,纷纷拱行礼:“郎君。”



    “杨伯,石大叔,多亏了你们打造的工具,才建的这么快。这两排房子先给乡亲们住,明日我打算在你们住的那里建个炼铁作坊,以后你们就住在作坊里,你们看如何?”



    “我等全听郎君的。”



    王远道:“好,先随我进去一观。”



    众人走进一个院子,院墙都是用石块垒成,缝隙填充了泥巴。



    



    进入房屋,每户三间房屋,一个正门开在正中间的房屋,两边房屋可以根据自家的情况,做为卧室或做为储存室,典型的后世农村的房子。



    王远问道:“各位看看,每家都照着这样的房子来建,是否合适?”



    杨老四开口道:“郎君,这比我等以前的茅草屋子简直好太多了。”



    “是啊,是啊。”众人齐声附和,就连杜如晦都捋着胡须不住地点头。



    王远见都没什么意见,开口道:“海哥,去把昨天垒火坑的那些人叫来。”



    “喏。”



    王远来到院中,四处看了一下,伸比划着道:“若是哪家人口多了,可以院子里建个储藏屋,还可以栽上一棵果树,或者开块菜园,建个猪圈羊圈,搭个鸡窝什么的,到时候粪便还可以肥地。”



    忽然一拍脑门,这不粪便还好,这一才想起,忘记了让人盖茅厕。



    杜如晦问道:“贤侄,发生了何事?”



    王远道:“忘了交待他们建个茅房。”



    杨老四笑道:“咳咳,郎君,这种事就不用操心了,到时谁家想建在哪里,就让他们自己建造就成,咳咳,找两个人帮忙,半个时辰就能建成,咳咳。”



    王远点点头,心想也是,自己总不能什么事都能想到,事无巨细,不可能都安排的很全面,以后谁家缺少什么,让他们自己调整就是。



    这时吴海带着十几人走了过来,连老李头也颠颠地跟着。



    王远瞅了他一眼,问道:“老头儿,席子编好了吗?”



    老李头阿谀地道:“放心吧郎君,两张席子都编好了,门窗也都差不多装上了。”



    “行吧。你们先跟我进来。”



    走进正屋,王远拿起一根木棍,在两边地各画了个方块,道:“这两边各垒个这么大的灶台,结构和食堂那里一样就行,暂时没有铁锅,上面堵上就行。”



    两边屋子各划了条线,道:“这两个屋子各垒一个火炕,高度和食堂那里一样,烟囱一定要高一点,别到时把房顶的茅草烧了。每户都以这个标准做就行,以后天冷了就烧柴火,可以省下木炭做别的。”



    众人听的很明白,齐齐点头。



    王远继续道:“以后谁家里有钱了,有了余粮,就可以自己在家里做饭了,到时灶台可以重新垒,杨伯和石大叔就按照灶台大,打造铁锅。”



    杨老四和石铁匠道:“这铁锅可不好打,费时费力。”



    王远点头道:“嗯,都了,谁家有钱了再打,到时候可要收钱的,把他家的余钱都要过来。”



    “哈哈哈”



    众人一阵大笑,老李头笑着笑着泪水就涌了出来。



    王远看到了呵斥道:“你个糟老头子,这么大岁数了,动不动就哭鼻子掉眼泪儿的,和谁家媳妇遭了欺负似的!大伙儿开工了,谁都别理他!真烦人!”



    完,王远一甩,走了出去。



    “噗嗤!哈哈哈”



    身后传来众人的轰笑声。



    远处李松带着几个士兵扛着鱼竿,提着篮子和鱼笼。



    “郎君!郎君!”见到王远齐齐跑了过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