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写春联

A+A-

    接下来两天,准备烧砖的土坯已经干透。



    老李头已经安排人烧制,烧一窑砖一般需要好几天。



    这期间必须时刻有人看着,控制好温度,否则很容易失败。



    两日过后,拉面铺子便要开始歇业了。



    吃过早饭,马震几人与今年最后一次卖豆腐的两人一同进城。



    临近中午,将拉面铺子里做工的几人全部带了回来。



    施万庆也接了过来,被杜如晦安排在自己的院子住下。



    两人年龄相仿,又都是读书人,施万庆又是杜家门下,两人自然有许多共同语言。



    马震将铜钱放好,杜如晦做好登记,便拉着施万庆去下象棋了,几日没下有点痒,正好虐一下新人。



    王远问道:“马大哥,那些乞丐们都走了吗?”



    马震道:“大部分都走了,一共三百多人,剩下五十多人没走,估计是家中已经没房没地了。每人十文钱,再加上乞讨的,省着点吃用,这年关倒也能过的去。”



    王远点点头,自己能做的也就这样了,这也是和杜如晦商量好的,每人十文钱,乞丐们的老家大多离此不远,乞讨着回去足够了。



    杜如晦得知王远资助那些乞丐回乡,自己也很感动,便决定也出一半钱,三百多人才三贯多钱,自己一天都不止赚这么多。



    施万庆也喜欢上了这里,不但喜欢这里的食物,还喜欢上了象棋。



    经过杜如晦的指点,棋艺也是突飞猛进,下了一天之后,也能跟杜如晦下的有来有往,虽然输多赢少,但也乐在其中。



    第二天一早,王远刚起床就是一阵惊喜。



    鸡笼子里竟然孵化出来两只鹅,看着非常可爱。



    这么多天过去了,没孵化出来的鸡蛋应该已经不能孵化出来了。



    取出没孵化出来的鸡蛋,这几天死了几只鸡鸭,还有一些在壳中就憋死的。



    由于自己没有经验,使得那些蛋都臭了才发现,否则那又是一道美味。



    好在活下来了二十多只鸡,十几只鸭,要知道这其中大部分是从镇中拿出来的鸡蛋和鸭蛋,包括这些鹅蛋全部都是。



    接下来几天就是产出鹅的日子了,养大后,到时大铁锅炖上,那大鹅腿,想想就流口水。



    推开门见方兴兄妹早已经起来。



    王远道:“妮,来,又孵出来两只鹅。”



    方兴二人走了进来,看到那两只鹅,简直被萌化了。



    王妮将两只鹅抓起来,放回自己屋里。



    洗漱完,照常练了一会儿拳。



    吃过早饭,王远找到老李头,问道:“老头儿,会做灯笼不?”



    老李头谄笑道:“会的。”



    “去我那里拿些纸,你再找几个人,一起多做些灯笼,除夕夜好挂上去,还有些喜庆。”



    “好嘞。”



    红纸白纸都给他拿了一些,白纸灯笼在后世虽然寓意不好,但此时期并没有什么,而且亮度比红灯笼强多了,可以用来照明,不像红灯笼,只能用于一时。



    杜如晦拉着施万庆又要去下棋,只见二人眼圈发黑,便知昨夜两人对弈到很晚。



    施万庆昨夜与杜如晦同床共枕、抵足而眠,此时虽然一脸疲惫,行动带着腼腆和不自然,但那双眯眯眼中却闪着兴奋,宛若新婚的媳妇,不知昨夜尿炕了没有。



    古时文人没什么游戏取乐,因此大多都喜欢琴棋书画等,静态游戏,不似那些武夫,喜爱蹴鞠、马球、角抵等对抗游戏。



    



    杜如晦作为文学馆十八学士之首,自然是样样精通。



    自从来此,没遇到几个识字之人,施万庆好歹是一书生,两人年纪又相仿,有了许多共同话语,做什么自然都要拉着他一起。



    王远拦住他们,开口道:“杜伯伯,施掌柜,后日便是除夕了,村中没有几个识文断字之人,两位可否写几幅春联?”



    “春联?”两人一脸的疑惑。



    王远一拍脑门,道:“就是楹联,除夕不是要挂桃符吗?咱们没有桃符,不如改为贴春联。”



    杜如晦捋着胡须,道:“大善!”



    若春联的起源,应该算是周朝的桃符。



    直到后来五代十国,有人在桃符上写了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应该算是历史上第一幅春联,到了宋朝依然称为桃符,春联也在宋朝才在民间慢慢普及。



    王远喊了一声:“方兴,妮,研墨。多研一些。”



    “好嘞!”



    两个孩,赶快拿出砚台和笔墨。



    王远拿出红纸,裁成春联那种长条状,有长有短,自然是因为考虑到字数的不同。



    一直裁了十几对,又裁了一些窄的长条和一些方的,自然是写横批和福字的。



    众人不知王远做什么,都在一旁观看。



    砚台只有一个,墨很快便研磨好了,只能用完再研磨。



    王远拿起两张裁好的红纸,铺到八仙桌上,道:“杜伯伯,请。”



    杜如晦摇头笑道:“你个臭子!”



    拿起笔来,问道:“写何句子?”



    王远想了想,既然是历史上第一幅春联,索性还让它成为第一幅吧。



    开口念道:“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好句子!”



    杜如晦蘸好墨,正要下笔,王远道:“杜伯伯不要用草书。”



    “老夫晓得。”



    杜如晦一气呵成,端端正正的行楷。



    施万庆拍掌赞道:“笔锋大气磅礴,好字!”



    王远虽然看出来是好字,但自己却不知如何夸赞,只得顺着道:“字如其人,杜伯伯的字果然不凡!”



    即夸了字,又夸了人,马屁拍的杜如晦很是受用,捋着胡须呵呵直笑,掩饰不住的得意。



    墨迹干透,王远收了春联,又铺上一张窄的,道:“横批,还有横批。”



    “横批?”



    “对,就写普天同庆。”



    杜如晦写完,王远:“杜伯伯,施掌柜,请看,这春联贴到门上,上面再贴一横批,是不是更加喜庆?”



    “不错。”



    “妙啊!代替桃符,确实寓意更佳。只是桃符乃辟邪之用,该挂还是要挂的。”



    “侄知道,不是没有吗?暂时代替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