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元日

A+A-

    众人纷纷鼓掌叫好,个个脸上洋溢着欢乐。



    这些祝福语都是隋唐时期普通的民间用语,没什么特别的。



    王远道:“此美食我取名饺子,取自交子之意,此时正是子时,过了子时便是元日,便是新的一年了!大伙儿一起吃饺子,饮酒!随后兄弟们带头,将气氛搞起来!”



    “好!”



    酒水又倒上了,王远端起酒碗,喊道:“胜饮!”



    “胜饮!”



    不过这次再也没有大口喝酒的了。



    王远坐下道:“杜伯伯、施掌柜,请品尝饺子。”



    “请!”



    众人便开始吃了起来。



    “非常鲜美!”



    “想不到韭菜也能做的如此美味!”



    王远笑道:“饺子就酒,越喝越有。杜伯伯试试。”



    杜如晦道:“确实非常下酒。值此元日,贤侄可否以此为题作诗一首?”



    王远摇头道:“杜伯伯才高八斗,理应杜伯伯作诗才对。”



    杜如晦呷了口酒,道:“贤侄的诗老夫可是领教过的,还是贤侄来作吧。”



    施万庆开口道:“郎君的诗才,老夫也佩服的紧。”



    见推辞不过,王远道:“好吧。”



    王远抿了口酒,作沉思状,其实是在想抄哪一首。



    开口念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想了想还是念出了宋朝王安石的诗,在前世自己学就学过的,自己背的最熟。



    “好诗!”众人拍掌叫好。



    杜如晦道:“当浮一大白!”



    吃饱喝足,一群人走了出去,士兵们带头,唱起了鬼哭狼嚎般的歌曲,围着篝火跳起了辣眼睛的舞蹈。



    王远看了一会儿,没什么意思,便和马震了一声,回到内院休息去了。



    李世民曾写过一首诗,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自己才不会和他们守一个通宵,简直太无聊了。



    天刚朦朦亮,方兴便来将王远叫了起来。



    原来是村民们要拜年,吃过早饭还要祭祖。



    王远不情不愿地洗了把脸,跟着方兴来到食堂。



    老李头和几个村中辈分较高的老头并排坐在一起。



    村民们按辈分高低,排队上前磕头。



    士兵们和那些妇女站在一旁观看。



    见到王远,纷纷起身,拱行礼。



    王远摆了摆,道:“你们继续,不用管我。”



    着便坐到一旁看热闹,招了招,对方兴道:“去厨房拿个盆来。”



    方兴将陶盆放到桌上,王远伸入怀,从兜里掏出一把糖果,递给方兴,开口道:“拿去和妮一起吃。”



    



    “多谢郎君!”方兴早就听狗蛋起,王远中有非常甜的糖果,可惜没有吃过,此时见到,兴奋地拿去找王妮分享。



    将兜里的糖果掏出来放入盆中。



    杜如晦和施万庆也坐到王远身旁,拿起糖果吃了起来。



    杜如晦问道:“此乃何物?怎会如此之甜?”



    王远道:“前些日子遇到一队胡商,正在售卖黑糖,便买了一些回来,经过加工提纯,制成了糖果。这不正逢元日,拿出来给大伙儿甜甜口。”



    “善!贤侄,此物可否大量产出?”



    王远闻言便知杜如晦的意思,这东西若是拿出去售卖,利润定然不菲。



    “杜伯伯,此事也需从长计议,若是从外人中收购黑糖,那利润将大大减少,而黑糖又是从甘蔗之中提炼而成,此地虽可种植甘蔗,但产量不大,若是江南一带种植,可以确保大量收获,但又加大了运输成本。”



    杜如晦点点头,声问道:“贤侄,此物利润几何?”



    王远附耳道:“此物利润堪比精盐,精盐关系国计民生,因此利润不大,销量却巨大,而糖虽销量不大但价值极高,却有个棘问题,糖虽然可以高价卖出,获得丰厚利润,但最好不能私自制作。”



    “为何?”



    “因为糖将来会成为战略物资。”



    “不就是食用之物吗,怎会成为战略物资?”



    王远摇摇头,郑重地道:“杜伯伯,此事恕侄不便多言,将来咱们可以参上一脚,少量制作还则罢了,若是大量制作,此物必须掌握在皇室中,朝廷都不行!”



    “嘶!”杜如晦闻言倒吸一口凉气,见王远严肃的表情,顿时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此时确实不是讨论的时候,便不再言语。



    不时地有人前来向王远几人拜年,王远每人给了两块糖果,孩子过来的不但给糖果,另外还给了每人五枚铜钱。



    大人们拉着孩子让他们将钱还回去。



    王远道:“这叫压岁钱,只有孩子才能得到,大了就没有了。”



    他们这才千恩万谢后离开。



    在赞不绝口的声中吃完羊肉大葱的饺子。



    老李头想让王远主持祭祖,王远自然不去,又不是祭奠自己的祖宗。



    村民们的祖坟都在南面山上向阳处,许多士兵们也跟着去凑热闹。



    方兴和王妮也要去祭拜他们的爷爷,便让他们用篮子装了一些糖果和肉菜等当作祭品,马震赶着马车拉着兄妹二人前往。



    接近中午,所有人才回来,热了一下剩饭剩菜。



    吃过午饭,让老李头带几个人,去河边看看砖窑。



    打开砖窑,能够看到里面码放的砖头烧的很好。



    众人将砖头搬了出来,有人打水过来浇了上去,洗去烟灰,露出红彤彤的砖块。



    王远拿起一块敲了敲,感觉非常好,虽然没有青砖结实,但用这种砖头盖的房子绝对好看。



    这若是再加上煤矸石,效果更好。



    众人看了纷纷夸赞,老李头更是笑的合不拢嘴。



    “郎君大才,想不到能烧出如此漂亮的红砖!”



    唐朝初期西北地区就有烧青砖的,只是没有普及开来。



    有了红砖就能建造高炉了,砖窑和炼铁的炉子都可以改建,并能扩大产量。



    这一窑才烧了数千块,数量差多了,建个砖窑都不够。



    王远道:“老头儿,这些红砖先放在此处,过两日还是按此法再烧两窑,烧成了通知我。”



    老李头谄笑道:“郎君尽管放心,老儿保证烧的好好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