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别墅议事

A+A-

    李二点头道:“各位爱卿,那咱们就如王爱卿所言,感受一下百姓疾苦!”



    众人都学着王远,开始用汤汁拌饭,扒拉着吃了起来。



    纷纷赞道:“这个吃法确实香!”



    李二道:“这让朕想起以前征战的日子,有时饿极了,在路边一蹲,拿起碗来就向口中扒拉,哪里顾的上颜面斯文,能填饱肚子就成!”



    老皇帝也感叹道:“确实如此,二郎,那时真苦了你了!”



    李二眼圈微红,有些哽咽地道:“父皇”



    儿臣心里苦,但儿臣不。



    见他们父慈子孝的样子,众大臣也有些感同身受,有的抬袖擦着眼角。



    王远看不下去了,开口道:“太上皇、陛下,咱们去外面用茶吧!”



    老皇帝起身道:“你们去吧,朕去茶楼听书。”



    众人出了餐厅,一个女孩跑来,拉着李二的衣袖道:“皇兄,这里的食物太美味了,臣妹是否可以常来玩耍?”



    李丽质和李澄霞也走了过来,眼巴巴的看着李二。



    “这”李二看看老皇帝,又看看王远。



    王远见那个姑娘大约八九岁,顶多比李丽质大两岁,开口问道:“不知是哪位公主?”



    那女孩道:“吾乃永嘉公主,本公主很喜欢你,将来你可以去我府中管理膳食。”



    “哈哈哈”



    众人大笑,只当她是童言无忌,别王远现在是中郎将、县伯爵位,根本就不可能去任何人的府中做厨子,哪怕皇宫都不可能,更何况李二是将他当宰相陪养的。



    王远笑了笑,道:“公主笑了,你若是喜欢,随时可以过来。”



    看似并不在意,但是心中却早就想起永嘉公主的资料。



    永嘉公主是老皇帝的第六个女儿,也是他登基后的第一个女儿,长乐公主出嫁之时,李二为其筹备嫁妆,礼数加倍于永嘉公主,严重逾越制度,遭到谏议大夫魏征进谏。



    永嘉公主嫁了两任丈夫,其生活混乱程度更甚于高阳公主,第一任丈夫被其活活气死,第二任丈夫估计是为了跨越阶级的门槛才选择娶了永嘉公主,成亲之后永嘉公主依然我行我素,而第二任丈夫根本不闻不问,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两人相处得倒也融洽。



    王远只是敷衍一下,看在两位皇帝的面子上,她想来就来,自己对她敬而远之,不和她有瓜葛就是了。



    老皇帝很满意,道:“好了,别打扰他们议事,都陪朕去茶楼听书!”



    王远道:“云汐,你们也都陪太上皇和皇后、太子、公主们一起去吧!”



    老皇帝几人走后,王远亲自泡茶,众人在圆桌旁坐下。



    王远问道:“陛下,云汐姑娘赎身可是有你帮忙?否则怎会自己赎回?”



    李二笑道:“人家姑娘钟情于你,朕也就做个顺水人情,你也老大不了,先纳个妾室,平时也好照顾你的起居!”



    既然人都赎身了,那就勉为其难地收下了吧。



    



    王远点点头道:“如此多谢陛下了!微臣听闻那春华楼好像是李孝常的产业,陛下难道是想重用他?”



    李二道:“此人毕竟是皇家宗亲,以前立过功劳,做过华阴县令,还是有些能力的。朕准备让其接替罗寿,任利州都督。”



    长孙无忌道:“任命已经发出,李孝常这几日就该走马上任了。”



    王远道:“既然已经决定了,微臣就不多言了。但是此人不得不防,毕竟他是从郡王位置上下来的。”



    李二道:“正是鉴于此,朕才决定重用他。”



    房玄龄道:“王将军所言有理,陛下,微臣建议将其改任刺史,兵马之事交给治中,或者在周围几个州安排一些可靠之人,以防有变。”



    杜如晦道:“陛下,老臣以为后者可行,毕竟圣旨已下,不可更改。”



    “确实如此。”



    “臣附议!”



    李二问道:“各位爱卿可有何人选?”



    众人陷入沉思,看似在想着人选,其实是在权衡利弊。



    王远道:“陛下,豳州治中赵慈皓与统军杨岌在平叛罗艺谋反之事有大功,不知可有封赏?”



    王远只是点一下,怎么用是你们的事。



    李二眼睛一亮,这两人有勇有谋,确实可以重用。



    高士廉道:“陛下,巴州与兴州距利州很近,且成犄角之势,可以将二人安在此二州。”



    李二点点头,道:“此事回去再议。王爱卿,对刘师立之事你怎么看?”



    王远道:“陛下、各位相公,刘师立乃原秦王府的老人,各位都比我熟悉,你们相信他会勾结罗艺谋反吗?”



    李二与众大臣都摇头,高士廉道:“刘师立一向忠心,虽然与罗艺交好,但老臣不信其会谋反,否则罗艺反叛之时刘师立肯定会于长安响应,而其检校右武侯大将军之时却将城中治安维护的很好,可见其根本不似传言那样伙同罗艺谋反。”



    李二点头道:“朕对刘师立也是信的过的。诸位爱卿以为将其如何安排为好?”



    房玄龄道:“微臣认为刘师立不宜再待在长安,可以将其放到其他州府,臣有两点建议,一是封其为泾州或者夏州刺史,接替罗艺管理政务,防备突厥,攻略梁师都;二是让其镇守歧州,最近吐谷浑时常犯边,令其防守。”



    杜如晦道:“陛下,老臣以为还是选择后者,刘师立之事本来就是因罗艺引起,不宜再去北地,不如让其检校歧州刺史。”



    李二问道:“各位爱卿可还有建议?”



    王远道:“陛下,吐浴浑也并非铁板一块,亦可令刘师立用反间之计使其分化,等我大唐休养生息之后,将其一举拿下。”



    裴矩问道:“将军为何总想着将其吞并,和平共处不是更好?”



    王远笑道:“裴相于前隋经略过西域,不知可曾听闻吐谷浑有三大盐湖?”



    裴矩点头:“老夫只是听闻有一个盐湖。”



    “其实吐谷浑境内有三个盐湖,其中一个最大的盐湖可保我大唐百姓食用数百年而不竭。”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