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与古人扯淡

A+A-

    “没必要吧。”



    李乐跟在曾昭仪身旁,肩头挎着一个工具包,里面又是铲子又是锄头,叮当作响。



    “又不是七老八十。”



    知道老头倔,李乐只得让自己加点心。



    一座台塬,除了零星的枯草和低矮的灌木丛,剩下的,就是遍布黄土。



    沿着人脚踩出来,弯曲的道,慢慢往上。



    脚边不时出现的一段段露出土层的石砌墙体和台墩。



    夹杂在墙体里,几处类似凿刻的痕迹,吸引着李乐的目光。



    “这是雕的?”李乐指着几米外一处半漏出土层的石块。



    “那个啊,你仔细看看,像什么?”



    李乐上前,俯下身盯着看乐好一会儿,道,“像人脸。”



    曾昭仪点点头,“这个是神面纹,明,你给他讲讲。”



    跟着的几个学生里,一个戴着眼镜的男生蹲到李乐身边,指顺着石块上的纹路,“这是眼睛,这是鼻子,这是牙齿,看着比较抽象。”



    “这些在凌家滩文化的玉人,良渚文化的神徽,石家河文化的玉人上,都可以看到相似风格的图案,所以我们推测这几个文化之间,经过曲折的传遍和融合发展,由南到北,从东到西,出现在了这个地方。”



    不过李乐怎么看,都觉得这些图像和记忆里那几年铺天盖地,被人传是外星人的三星堆大面具差不多。



    “有点像三星堆的面具啊。”李乐感慨。



    “你知道?”



    “听过,还是外星人呢。”



    “嘁,都是些无知者的以讹传讹。”明讥笑道,“三星堆是有明确历史脉络和文化吸收发展路线的,一群傻逼,看多了。”



    “不还有拿山海经事的么。”



    “山海经?司马迁都了,‘余不敢言’,知道什么意思不?”



    李乐摇摇头。



    “意思就是大伙儿当故事看,乐呵乐呵得了。有些白痴把那当历史书看,纯属特么扯淡。顶多算是古人在不能解释一些事物时的想象。”



    李乐仔细打量眼前面容瘦削,头发冗长凌乱,颇有海子气质的仁兄。伸出道,“李乐,不知”



    “荆明,荆轲的荆,王阳明的明。”



    两人的爪子握在一起晃了晃。



    “走了,赶紧干活。”曾昭仪催促一声。



    “好咧。”



    爬山一段,李乐发现荆明就是个话痨,也不用老头指挥,就开始介绍起这个叫皇城台的台垣。



    哪里能看出是人造痕迹,怎么看夯土层,如何辨别石砌墙址走向。



    “你看这段,黄土颜色呈现出明显的分段痕迹,一边较深,一边较浅,明耕作层和文化层分界,瞧瞧,还有间隙层。”



    李乐也乐得多聊几句,问道,“刚才在村委会,孙教授的什么生土、叠压、打破啥意思?”



    “这个么,你知道郭文豪?”



    “你已经活了七千亿万恒河沙数地质年,你还要活下七千亿万恒河沙数天文年?”



    “嗨,那都是时代特性,本人还是很厉害的,什么家一大堆,但是要他是考古学家,我是不认的。”



    “哦?为什么?”李乐此时于老师附体,开始给满嘴京腔的荆明量活。



    “考古学家一个必备技能就是识土。他是不会的。”



    “您给讲讲,这识土是怎么个识法?”



    荆明或许是许久没有人这么能跟上节奏,显得挺开心,抬把围脖往下拉了拉,露出嘴来。



    



    “通过区分不同的土质土色,纵向可以划分地层,横向上可以发现不同种类的遗迹。土层由上至下,越往下年代越久,历经年代变化、自然环境变化,会有不同的文化层。”



    “哟,这么神奇吗?”



    “那是。就拿这土样来,除掉生土,就有夯土灰土五花土,路土游土黑垆土,蓝点黄硬黑沙土。颜色不一,硬度不同,可细着呢。”



    “可我看颜色都差不多啊。”



    “所以你得学,得摸,有时候还得闻。口红色号你要是都分不清,这个也难”



    随着荆明的讲解,李乐算是搞清楚自家姥爷在这干的是什么活。



    二三十年代,一批被称为来自麟州的古玉流落到海外,使得许多国外专业着作有了记录引用。



    是流落,其实就是高家堡这一片农民在石峁取石建房时,挖出数量不少以黑色牙璋为代表的的古代玉器,然后被文物贩子卖到海外。



    后来有报纸零星报道了麟州发现古代遗迹的事情,但是在那个年代,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直到建国后文物普查期间,有人因为盗卖玉器,引来调查。



    原本是调查辽金墓葬,但是辽金墓葬没发现几个,倒是发现石峁山上“朽腐石墙、乱石陶片、牛马朽败骨片”随处可见。



    一直到七十年代有了第一次正规发掘。后来断断续续的,才逐渐认识到石峁山的重要性,成立了保护区。



    曾昭仪这次带人来,就是为了给文保区补充划定范围,顺带一带燕大、西北两个学校的学生。



    “你们两个过来。”



    李乐一抬头,老头站在不远处一道梁上招。



    “包里有个皮尺。”



    “这个?”



    李乐翻开挎包,拿出一个大圆盘。



    “会用不?”老头接过来,朝梁下估摸两眼。



    “会用。”



    “你和荆明去把



    曾昭仪把皮尺塞到荆明里,嘱咐道,“数据精确到一位数,注意和地形图对比标记。”



    荆明甩了甩额前的头发,“明白。”



    “您干嘛?”李乐在一旁问道。



    老头把李乐里的挎包扯到里,“我去上面平台,你们干完上来找我。”



    李乐身利索,爬高上低的,比起弱不禁风的荆明麻利的多。



    没测两个点,荆明已经气喘吁吁,不由得羡慕的看着李乐,笑道,“哟,你这身板儿够可以的,那道弯梁都不用绕过去,直接就蹦上去了。练过?”



    “瞎玩儿。我看你还不如我姥爷腿脚利落呢。”



    “我属于半道改行。以前蹲实验室,哪用得到体力。”



    李乐好奇,“改行?”



    “哥们儿以前是学生物的。”



    “动物?植物?”



    “蛋白质,氨基酸,dna,懂?”



    “克隆那种?”李乐恍然。



    “行,知道的还挺多。”



    “那你咋换到这个专业了?这俩好像不沾边吧。”



    “谁让哥们儿那时候爱上了一个姑娘。”荆明叹气,表情幽怨。



    李乐秒懂,“后悔了?”



    “没有啊。”荆明大一挥,指着眼前的高原,“与古人扯淡,从王侯将相到黔首布衣,从万年之前到百年之初,岂不快哉!”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