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8章 未亡人

A+A-

    东如县国清寺门口,宗良地和一个头不高,胖乎乎,有着一张馒头脸的年轻人站在新买的一代神车帕萨忒跟前,每隔几分钟就朝着西边望一眼。



    “爸,天这么热,要不,您先坐车里等等?”胖子道。



    “不了,这一会儿人就到了,万一瞧不见我,再开过去。”宗良地摇摇头,



    “不都好了么,在这儿碰头。”



    “你懂什么,这是态度。不人家李总对咱们家的帮助,就算是正常的生意往来,也不能大喇喇的等着人家来敲你的门。”



    “哦。”年轻人点点头,转过身,搭凉棚,继续望向西边的路口。



    “诶,爸,你看,是那辆车不?”



    “哪儿?”



    “那辆,白色的gl。”



    “是,是,沪az,尾号三个六,电话里的就是这个。”



    完,宗良地一拉年轻人,上前迎了几步,挥。



    车停人到,车门一开,副驾的李乐先下了车,“哟,宗四老板,好久不见。”



    “呵呵呵,李总,您好您好。啊,大李总,您亲自开车来的?”看到从车头绕过来的李泉,宗良地忙打招呼。



    “离得近,我们俩换着开过来的。宗老板,等久了吧?”



    “没有,我们也刚到。”



    “不过也真是麻烦,从沪海没有直通的路,得绕道暨阳过大桥,要是能直接过江,最少能省两时。”



    “可不的么,不过再等个几年就好了,明年就要新修一座大桥,还要修过江隧道。但总比没场的强。”宗良地笑道,随即一扯边上的年轻人,“两位李总,这是我儿子,宗光宗。”



    “啥?”



    “宗光宗。”



    “噢噢噢,嘿,这名字好,正着念倒着念都一样,不过,宗老板,家里还有耀祖?”



    “没呢,就这一个。光宗,叫人。”



    胖子宗光宗在看到李乐和李泉下车的时候,就一愣。虽然没跟着老爸去过沪海,可总听老爸起这两位。



    现在一瞧,一个高壮,一个更甚,一个浓眉大眼,脸庞泛红,一个长了一副秀气的女相,一个朴实忠厚,一个文质彬彬,两人站在一起,不像兄弟,也不像生意人。



    “光宗?”



    “哦,大李总好,李总好。”



    “呵呵。”



    握了握,李乐一指车,“宗老板,走吧,你上哪个车?”



    宗良地哪有不明白,一拍儿子,“上你们的,光宗,你前头领路。”



    “诶。”



    帕萨忒打头,gl随后,两车驶过国清寺,一路朝着海边开去。



    。。。。。。



    “宗老板,吧,这个船厂的具体情况。”



    “是这样的,九六年五月份,市里的二把去脚盆考察,在福冈认识了一个姓冯的东如人,这人原先是海员,八十年代到了脚盆打拼,靠做港口贸易发了家,之后又把公司搬到了沪海,就这么的两边跑。”



    “听到市里这位二把想要发展造船业,这姓冯的觉得是个会,就勾连上福冈的一家叫八幡的造船,打着爱国华侨回乡投资的旗号,和市里签了协议。”



    “在老家江阳镇圈了一块地,开始在原来一个只能造千吨级别渔船的造船厂的基础上建厂。”



    “那家什么八幡的造船厂怎么个实力?”李乐扭头问道。



    “当时不知道,也没人想着去考察,后来才知道,这厂子抗日战争时候,是给鬼子海军造军舰的。”



    “好么,这有这渊源?那是挺有来头的。”



    “有来头也没有用,根据那个厂子来这边的工程师,八幡造船厂在八十年代之前还成,能够生产十万吨级别的油轮和散装船,可之后,被南高丽人给挤兑的一点点没了订单,眼瞅着就要完蛋,这时候姓冯的找上门,俩下一合计,干脆死马当活马医,来咱们这边建船厂,最后拼一下子。”



    “结果呢?”



    “这厂子,计划总投资五个亿,姓冯的占六成,鬼子四成,政府免费给地,前三年免税,还有其他的一堆优惠。”



    “免费给地?咱们咋没遇到这么好滴事儿呢?”李泉问道。



    “大李总,地和地不一样,通州这里,海边不是沙滩,都是几大河口长年累月泥沙堆积形成的滩涂,现在一年还几万亩几万亩的新增呢,上面又不能种粮食,根本不值钱。”



    李泉点点头,“那倒也是。后来呢?”



    “协议签了,就开始建厂,前期还挺快,不到两年,两个五万吨级别船台就建好了,也开始招工开始生产。”



    



    “那不挺好?”



    “好啥呀,您忘了九八年?”



    “九八九八,哦,经济危。”



    “对咯,这一下,全世界海运都开始跳水一样的完蛋,新造的散货船都开始当废铁卖,哪还有市场。”



    “那这厂子,就完了?”



    “可不,刚生产了不到两艘船,后续的几个订单就被船东给撤了,新订单也没有,不就等着黄摊儿?”宗良地笑了笑。



    “刚不还那个八幡造船厂么?他们的投资,也都是向银行贷款来的,原本想着利用咱们这边的低成本,增加竞争力再续辉煌,可厂子建好了,没订单,没收入,可银行不管你这个,贷款你得还。”



    “这就是投资失败了哇。”李泉瞅瞅李乐。



    “看我干嘛?昨天不给你分析了么?现在是八十万对四十万,优势在我。”



    “呵呵呵。”



    “哎,宗桑,啊不是,宗老板,你那个冯老板跳楼也是因为这个?”



    宗良地一摊,“不是。这个姓冯的,家底儿挺厚,这投资造船厂的钱都是他自己的真金白银,没向银行贷款,”



    “五六三十,三个亿,哟,那年代,民营老板,是不多啊。”李乐咂咂嘴。



    “可不。”宗良地点点头,“八幡造船厂一看无力维系,姓冯的做了回好人,趁低价收了八幡在这家造船厂的股份,里外一算,还算是挣了一笔。可八幡造船厂也没能撑过去,02年就破了产。”



    “不过这厂子之后几年,就靠着接几个零散的订单,还有修船,一直半死不活的撑着。”



    “那他跳楼?”



    “股市啊,姓冯的想着贸易不好做,造船厂也不行,就投钱进了股市,可这人倒霉,正赶上02年那个大泡沫。杠杆儿一压,受不了了,直接嗖啪!”



    “这不还有船厂么?卖了回血啊?”



    “谁买?再,造船厂不是汽车,当天就能过户。”



    “得,这大韭菜当的。”



    “那他那个媳妇儿?”李乐终于问到了感兴趣的点。



    “啊,是原来沪海八佰伴卖服装的一个柜姐儿,比他二十多岁。孩子才两岁,姓冯的就没了。”



    “啧啧啧,这可怜劲儿的,那他原配呢?”



    “这就是原配。姓冯的之前一直没结婚。”



    李乐和李泉同时“嚯”



    “那估计是真爱啊。那今天来的,就是这位未亡人?”



    “对,一会儿咱们先到厂子里转转,刚来电话,这女的正从姑苏往这边赶呢。”



    李泉这时候又问道,“宗老板,那这个造船厂死三个人是怎么回事儿?”



    “哦,您这个啊。”宗良地脸上忽然泛起有种想笑又憋着的诡异。



    “咋?”



    “就是吧,您二位看过动画片里,锯树杈的么?”



    “啥玩意儿?锯树杈?”李泉一时没想明白。



    李乐倒是反应过来,“不会是那种?”



    宗良地点点头,“不是船厂效益不好么?后来都是接的一些维修的活儿。”



    “正好那天船厂新来了一个工人,都没啥经验。带班的工头就安排他去货仓顶部去用气割一块方形钢板,这子就去了。”



    “别人切割钢板,都蹲在切割范围外面切割,可这傻子蹲在范围里面,等钢板割了差不多时候,承受不住,人和钢板特么一起掉到货舱里了。”



    “可巧,货仓里,就在那块儿钢板地下,不知道啥时候进来俩工人,就直接给砸倒了,后来送医院,一个倒在路上,一个没下术台,最后一个,撑了两天,并发症走了。”



    “额贼!这不就是瓜皮!”李泉拍了下方向盘。



    “那咋办?你不能要求世上没傻子吧?”李乐叹口气,“哥,你知道不,有统计过,所有行业的伤亡概率,咱们开矿的排第一,第二的,就是船舶修造行业。”



    “啥?第二?挖矿第一额知道,那是因为环境,可这造船”



    “交叉作业,工序多,控制难度大,摔死,砸死,各种设备事故花样死,烧死、炸死、撞死、淹死,哎至于受伤,那更多了去了。”宗良地无奈道,“所以造船行业,必须得有有经验的老工人看住每一道工序,施工现场还得有管理人员严格管控。”



    “嗯,和矿上一样,谁违规,就办谁,绝不能软,人命关天啊。”



    “大李总仁义,诶,快到了,就前面,看到龙门了么?”



    顺着宗良地的一指,还离得老远,就能看到两座龙门吊,像长安城的城门一样,高耸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