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潜行敌营 之 今日无战事 6
A+A-
第39章潜行敌营之今日无战事6
就在马晋宁焦急等待迟性奇的电话期间,飞刺回来了。
听刁魁义还真在打那批金银的鬼主意,还把身为特种警宪指挥部处长的姐夫给找来助阵,马晋宁本就皱着的眉头、拧得更紧了。
特种警宪指挥部的特务、还真不能等闲视之。
这些特务的筛选极其严苛,培训也极其严格,对于行动处特务的训练、几近特种兵培训了,翻墙越屋、狙杀射击都算是基础训练科目,而且还被灌输了无限忠于阎锡山的思想,对上司的忠诚与执行力都很高,其战斗力要比普通国民党军的高不少,而且装备极为精良。
原来的部署必须重新调整了。
阻击日本兵的两处预设战场,已经是最兵力、不能再减少了,那就只能在加强师部这座三层楼的防守力量了,因为只有两挺轻枪,是没法在四面八方构成强大压制火力的。
马晋宁下午已经让他带领的两个班战士,演练了乘坐两辆吉普车快速动的战术动作,这两个班可以在外围待命,但他们最重要的任务、依旧是随时准备增援两处阻击鬼子兵的战场。
马晋宁摊开师部平面图,开始重新思考这里的防守战术。
暂编第6师师部所在这个院落,东面、北面的围墙外都是一条巷,双方的重火力都没法施展,所以之前马晋宁认为有两挺轻枪封锁西、南两个方向就足够了,现在,特种警宪指挥部的特务加入进来,原本防守东、北两个方向上的兵力,就显得太单薄了。
马晋宁盯着图纸看了好一会儿,否定了从西、南两个方向抽调兵力的设想,必须料敌以宽、才能以策万全。
北面有窗户,可以观察到外面的情况,今天已经用沙包构筑了足够的狙击战位,只要有足够的战士防守每个战位,北面无虞。
东面,这是唯一的死角。
虽然可以在楼顶设防守阵位,但视界受到严重限制,战士们必须探出身体、才能看清围墙、以及围墙外面的情况,敌人可以轻松依靠围墙、以及巷对面的屋顶设置狙击阵位,压制楼顶的战士,让其他特务可以从东面进入院子。
一旦特务们突入院中,想要击毙、击退这些特务,南面、北面的战士都不得离开防守阵位,探出身体才能看到贴在楼墙的特务,成为远处敌人活靶子。
决不能让战友就这么倒在黎明前。
在东面的墙体上开凿射击孔,就可以防止敌人从东面突入院中。
马晋宁审视着图纸,大致计算需要多少人,才能让北面、东面不会被敌人突入院中,由于距离很短,在二楼、三楼的阵位阻止敌人大量涌进院中,再加上一楼设两个冲锋枪战位,就能让敌人无法突进院中。
马晋宁左算右算,最少需要增加八到十个人,才能确保敌人无法从东面、北面突入院内。
计划没有变化快。
相较于阻击鬼子兵去增援解放军突破口的战斗,师部的防御作战、战斗烈度要低很多,将最安全的阵位交给有实战经验的地下党同志,马晋宁认为他们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马晋宁把唐淮林叫来,将他的设想告诉了他,让他去找地下党借铁锤、钢凿,另外询问地下党有没有从部队退下来、加入秘密战线的同志,有的话,希望地下党能支援八到十名同志,协助防守师部、保护那批金银。
唐淮林赞同马晋宁的这个决定,立即出去联系地下党了。
马晋宁带上留在师部的同志们,用能找到的各种工具,开始“叮叮哐哐”在他选择的墙体上开凿射击孔了。
唐淮林一个时后就带了十名地下党的同志、以及凿墙的工具回来了,人多力量大、还有趁的工具,原本全封闭的东面墙体,很快就按照马晋宁的设计,凿好了观察用的射击孔,下面只要将这些射击孔、全都凿成倒八字型,以增加视界即可。
马晋宁与唐淮林才离开“施工现场”,回到他的办公室。
有活儿干、时间过得特别快,坐在办公室内等电话,马晋宁又有了度日如年的感觉。
因为唐博雅现在成了阎锡山的专职电报员,为了避嫌、她已经不再单独与马晋宁联系了,虽然组织上能监听到阎锡山与太元的往来电报,但没理由通报马晋宁吧,所以他对阎锡山的真实想法一无所知,只能等迟性奇他们通报“五人决策组”的最终决定。
点39分。
迟性奇终于派人打回来一个电话,阎锡山给太元发回来一封电报,是梁化之与副官、及薄毓相去接收并翻译的,但梁化之并未返回会议室,薄毓相回到会议室也只是跟大家嘀嘀咕咕的声了些什么,他根本听不清谈话内容。
现在绝大部分人都已离开了省府,只剩薄毓相、与王靖国在会议室内窃窃私语,但实在是听不清两人的交谈内容。
“看来只能选择组织上安排的第二条路线南下了。”马晋宁放下电话后,心里默念道,马上就要到午夜十二点了,这是解放军太原战役前线指挥部给的最后和谈时限了。
马晋宁不知道阎锡山的电报内容,但解放军前指截获、并破译了这份电报,得出的结论是:
戏精强行给自己加戏。
阎锡山一直拖到最后通牒的截止时间之前半个时才回电,明他根本不想让太元守军走和平解决的路,这么短的时间内,“五人决策组”稍微争论一下、就过了时限。
前指立即给各个方向上攻城部队下达战斗命令:
24日清晨,2路解放军在300余门火炮的支持下,对太元守军发动最后的总攻。
之所以判断阎锡山并不愿意太元守军投降,与他以“留沪基干会”的名义发来的电报内容有关:
“万一不能支持,可降;唯靖国、化之两人生命难保。”
先不解放军优待俘虏的政策,解放军太原战役前线指挥部的最后通牒,内容是在最后时限到来前,可以与守军进行和平解放太元的谈判,只要守军接受解放军发改编,那他们是可以享受北平和平解放将士的待遇的,至少也是投诚。
阎锡山前一句“可降”,马上加上一句晋省实际军政首脑梁化之、王靖国“性命难保”,这就彻底堵死了晋省其他高层倡议和平解决的路,你们不用死,就要用梁化之、王靖国的项上人头换和平?
阎锡山算准了没有人敢公开劝梁化之、王靖国与解放军展开谈判。
而梁化之死忠于阎锡山、不可能主动提出和谈,王靖国优柔寡断、不敢独自提出和谈,阎锡山就是算准了晋省军政高层的人性弱点,既了“可降”的话,又阻止了和谈的可能,戏精还是编剧和导演。
据太原高干们在传阅了这封电报后竟无人表示意见,梁化之看看到电文就呆在当场,面色惨白、两冰冷。
薄毓相看完电文、抵还给梁化之的副官,无奈的握住握住梁化之的道:
“你太累了,休息一会吧。”
梁化之惨笑无语、与副官一起离开了省府。
薄毓相将和谈的最后希望寄托在王靖国与孙楚二人身上,一番密谈过后,王靖国还是没敢做出立即和谈的决定,孙楚最后用无奈的、悲戚的语气:“老汉(指阎锡山)表面是可以投降,但其实还是想让我们死守到底。”的原因,是他的内心也知道再战就是死路一条。
翌日上午9时许梁化之自杀之后,梁化之的副官才敢让他的妻子赵佩兰,将那封电报送给“五人决策组”之一的吴绍之,吴绍之也只能用凄凉的语气慨叹道:
“就因为拖延了这么几个钟头,竟把和平解放变成了投降。”
戏精的戏、还未结束,之后还有更精彩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