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刘备忧心忡忡,诸葛亮的中下两策

A+A-

    一旦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摆在曹丕面前的结果就只有两种。



    第一,继续维持曹操扶持寒门士子,打压门阀的政策。



    可想而知,没有了曹操这个定海神针,门阀一定会选择和曹丕进行斗争,甚至会诉诸武力!



    若曹魏是个大一统王朝,门阀的叛乱无非就是几州之地,即便麻烦,尚可解决。



    但别忘了,在曹魏的南方,还有蜀汉和东吴两个政权呢!



    届时,曹丕所面对的局势便是内有门阀作乱,外有蜀汉东吴来攻。



    而曹丕所能依赖的,只有曹氏、夏侯氏宗亲,以及曹操提拔起来的那些寒门士人。



    稍有不慎,便如贾诩所言,直接二世而亡!



    而曹丕的第二个选择,就是和门阀妥协。



    怎么妥协?答案也很简单,废除曹操提拔寒门士子的政策,重回东汉那种“与门阀共治天下”的国策。



    盘点视频之中的曹丕,很显然就是这么做了。



    司马懿作为门阀司马氏的一员,被曹丕倚为心腹,死前还任命为辅政大臣,便是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



    但这种和门阀共天下的政策,其实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



    当年的刘秀,人家好歹是西汉皇帝刘邦的后代,正儿八经的皇族后裔。



    刘秀建立东汉的时候,王莽的新朝也才十五年时间,天下所有人都还认刘家这个皇族。



    而且那个时候的门阀,也是刚刚出现的一种政治集团,他们也没有能颠覆皇室的力量。



    但曹氏可不是刘氏!



    刘氏是皇族,曹氏是什么东西?



    曹氏本来就不是门阀,能够在东汉末年发家,最重要的原因是曹氏出了一个大太监曹嵩!



    一个是大汉两百年皇族,一个是靠太监发家的“暴发户”。



    门阀当然会尊重汉献帝刘协,但对曹丕?



    单看盘点视频便可以清楚地发现,在司马氏篡位的过程中,曹魏发动叛乱想要讨伐司马氏的,要么是曹氏、夏侯氏宗亲,要么就是曹操曹丕提拔起来的寒门士子。



    曹魏之中那些真正的大门阀,在这个过程之中什么都没做,只是冷眼旁观!



    白了,与其让你曹氏这个靠太监的暴发户上位,还不如相信和我们同为门阀世家的司马氏!



    无数念头从曹操的脑海之中流淌而过。



    这位征战一生,击败无数英豪,就连刘备和孙权都只能联抵抗他的当世枭雄,在看完这段盘点视频之后,仅仅用短短的时间就彻底理清了脉络。



    曹操突然想到什么,看向贾诩。



    “原来如此。”



    是你,在提醒孤!



    贾诩微微一笑。



    “主公高见。”



    其他在场群臣,听着这君臣二人的话,都有些莫名其妙。



    这是在打什么哑谜?



    曹操默然半晌,道:



    “只有这一条路了?”



    贾诩咳嗽一声。



    “主公的路,便是大魏的路。”



    “至于有没有路,走不走这条路,那是主公才能决断的事情。”



    曹操突然大笑起来,指着贾诩。



    “好,好你个贾文和!竟然连孤都敢算计!”



    贾诩故作惊讶。



    “贾某出身寒微,少时读书甚少,委实不知主公言语深意!”



    曹操越发大笑不止。



    “好一个出身寒门贾文和!”



    众臣听着这两人的对话至此,越发如坠云里雾里。



    这到底在啥呢?



    曹操深吸一口气,突然拔出腰间长剑。



    “贾文和,还不接剑!”



    贾诩一脸惶恐。



    “臣乃文人,不通武艺,如何敢接?”



    曹操撇了撇嘴。



    “滑头!”



    想了想,曹操将剑收了起来。



    贾诩确实提醒了曹操。



    曹丕继位之后,无论是和门阀对抗,还是和门阀妥协,无非就是早死和晚死的区别罢了。



    那怎么办?



    那就不能让曹丕去办!



    唯一的办法就是,曹操自己来办!



    不需要等到曹丕继位,趁着曹操还活着的时候,直接对门阀下。



    排挤?打压?



    不,不行。



    因为,来不及了!



    所以,曹操别无选择,只能拔剑。



    杀人!



    曹丕杀不了的人,曹操能杀。



    曹丕动不了的门阀,曹操能灭。



    事已至此,既明知历史走向,又何必留麻烦于子孙后代?



    只能把这些门阀杀得干干净净,才能为将来的曹氏,争取到真正的生!



    曹操将从腰间长剑松开,面无表情地开口。



    “以大汉陛下之名传旨,召天下诸位地方贤士父老,进京一叙!”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司马炎建立晋朝之后,他发现,巨大的麻烦就在眼前。



    由于蜀汉灭亡,晋朝已经占据了三分天下之二,剩下的东吴只不过是苟延残喘,只有防御之力,再无北上对晋朝的灭亡之危。



    是以,司马炎真正的麻烦并不是在外敌,而是在内部。



    来也巧,晋朝内部的两个大麻烦,全部都是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留下来的。



    画面中,一名气度雍容,相貌英俊潇洒,头戴王冠的年轻男子出现。



    门阀世家之中,多出俊俏之子。



    但此人之容貌,即便是在世家之中,也同样是翘楚!



    晋国齐王,司马攸。司马昭次子,司马炎亲弟。



    在司马氏夺权的过程中,权力先从司马懿传承至司马师,然后才到司马昭。



    由于司马师无子,因此司马昭便将自己的二儿子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继承了司马师的爵位。



    于是问题就来了,司马师才是司马懿的大儿子,那过继给司马师的司马攸,便是司马懿法理上的嫡长孙,是司马氏基业法理上第一位的继承者!



    在司马昭活着的时候,就曾经犹豫过,是否要将下一代的基业传给司马攸,这样的话无疑是最名正言顺的。



    但司马攸毕竟在法统上已经是司马师的儿子,即便将来继承皇位,也只会认司马师为父亲,而司马昭这个亲生父亲在法理上只会被司马攸认作二叔。



    一番纠结之后,司马昭还是把权力传给了自己的嫡长子司马炎。



    



    但即便如此,只要司马攸这个“司马氏嫡长子”还活着,司马炎这个晋朝第一任皇帝的正统性,就始终会被人质疑!



    这也是司马炎一个非常无奈的地方,明明是自家父亲的嫡长子,但论到正统性来,反而不如自家的二弟司马攸!



    然而,比起司马攸来,还有一个更加巨大的麻烦在等待着司马炎。



    那就是晋国内部那些,自东汉以来不断传承至今的门阀!



    在司马懿、司马师两父子篡夺魏国权力的过程中,这些门阀其实暗中出了不少的力。



    可等到司马昭做出了当街杀死魏帝曹髦的骚操作之后,诸多门阀对司马氏的态度,立刻就变得疏离。



    纵然司马昭多番弥补,大多数门阀的态度依然是不冷不热。



    等到司马炎继位后,也曾经一度拉拢门阀,最后却发现,经过曹髦的死,晋国内部的门阀事实上已经再也无法和司马氏皇族同一条心了。



    若是再继续重用门阀,将来极有可能出现一个新的门阀崛起,取代司马氏成为新的皇族!



    这,便是刚刚建立晋国的司马炎,所面对的最大隐患!



    三国世界之中,看到这里的曹操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



    “好,好一个司马氏!靠着门阀夺了孤的大魏,但却又活在门阀的阴影之中不可自拔,惶惶不可终日,真真是笑死孤了!”



    群臣面面相觑,都有些哭笑不得。



    果然,历史总是在不断重演着。



    曹氏代汉,司马氏代魏。



    又是谁,会取代司马氏?



    曹操脸上带着冷笑和鄙夷。



    “来,让孤看看,司马懿这个老不死的孙子司马炎,究竟有何本事来解决!”



    同一个世界之中,蜀汉成都王宫里,刘备眉头也皱了起来。



    “门阀诸位,你们觉得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从东汉开国便诞生的门阀,是这个时代任何一个统治者都必须要应对的考题。



    刘备的答卷其实是很清晰的。



    几乎不用!



    纵观刘备最信任的臣子,无论是二弟关羽、三弟张飞,还是赵云、黄忠、马超等人,完全没有门阀出身之人。



    硬要和门阀扯上关系的,也就是出身诸葛氏的诸葛亮,以及国舅爷糜芳。



    无论是诸葛氏还是糜氏,都并非蜀汉本地的门阀。



    是以,整个巴蜀之中的门阀,实际上是被刘备完全排挤出了决策圈之外。



    诸葛亮呵呵一笑,羽扇轻摇。



    “主公何须担心呢?咱们大汉可没有这种问题。”



    刘备叹了一口气。



    “军师的话,孤自然是知晓的。”



    “但你刚刚也看到了,没有本地门阀之助,等孤和你们这一代人一死,阿斗和诸葛瞻他们嘿,根本就是不堪一击啊。”



    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



    刘备诸葛亮这一代人,以过江龙之身,强行镇压了整个巴蜀内部的门阀,堪称壮举。



    但只要等到下一代,刘禅和诸葛瞻这种稍微弱一点的继承人上位,当代表着门阀势力的晋国从北方而来,整个蜀汉瞬间就土崩瓦解了。



    蜀汉本地的门阀已经被压制了几十年,根本就不可能和蜀汉共存亡!



    听着刘备的忧虑,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都不知道该些什么好。



    张飞有些烦躁,忍不住拍了一下桌子。



    “什么狗屁门阀,听着就烦人,不如直接全都杀了,一了百了!”



    刘备狠狠地瞪了一眼张飞,喝道:



    “你这夯货懂甚,成天就知道打打杀杀,给孤闭嘴!”



    关羽抚须皱眉良久,几度欲言又止,但终究还是没有办法开口。



    至于赵云黄忠马超之流,本身便是武将,这种事情更插不上话。



    无奈之下,刘备只能将目光投向诸葛亮。



    “军师,计将安出?”



    诸葛亮罕见地沉默许久。



    刘备也不催促,耐心等待着。



    良久后,诸葛亮终于开口了。



    “亮以为,若是想要解决门阀之事,无非便是中下两策。”



    刘备愣了一下。



    军师平日献计,都是上中下三策。



    今日怎么只有中下两策?



    刘备道:



    “还请军师教我!”



    诸葛亮定了定神,开口道:



    “中策,便是分封宗室,以藩王之身领藩国之地,掌控地方。”



    “如此,有藩王率军镇压各地,门阀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待时成熟,主公一声令下,诸藩王同时将巴蜀汉中所有门阀尽数铲除,便能为大汉消灭此弊了。”



    刘备还没些什么,关羽已经忍不住开口了。



    “这如何能行?若真行此举,且不巴蜀必然大乱,那分封到各地的藩王有了兵权,岂不是重演当年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



    诸葛亮笑了笑,视线注视着关羽。



    “七国之乱,那也是刘氏子弟之乱。”



    “比起门阀外姓之乱,还是要强许多的。”



    刘备闻言不由哑然。



    诸葛亮的潜台词很明显,就算是刘氏诸多藩王将来真的造反了,得了天下的终究还是刘备的子孙!



    但从内心来,刘备其实很难接受这个计策。



    分封建国这种制度,早在西汉就已经被证实是错误的。



    这都几百年过去了,刘备怎么可能会继续重演这个错误?



    而且,就算是儿子,那也是亲疏有别。



    刘备自然希望自己最疼爱的儿子阿斗(刘禅)这一脉,能世世代代地成为统治者,而不是别的那些刘备并不喜欢的儿子。



    沉吟片刻之后,刘备又开口道:



    “军师,那另外一计呢?”



    张飞忍不住开口。



    “大哥,军师刚摆明了另外一计是下策,这还有听的必要吗?”



    刘备怒了,一拍桌子。



    “让你这夯货少话,你怎么就是不听!”



    “再胡乱咧咧,你给孤回家睡觉去!”



    张飞讪讪地闭上嘴巴,黑脸上满是疑惑。



    中策都不选,还要听下策?



    王兄啊,俺都跟在你身边这么多年了,早知道军师每次献计最希望你选的就是中策了!



    你还听这下策干嘛?肯定更烂!



    诸葛亮咳嗽一声,道:



    “这下策嘛,亮以为,应该也是曹阿瞒会选择的计策。”



    刘备一听,顿时来劲了。



    曹操都会选的计策,竟然只是下策?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