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3章 僧格林沁战前准备,历朝皇帝无情吐槽

A+A-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通州城外,清军帅帐。



    “不好了钦差大人,蛮夷似乎发现了我们的伏兵,正在对咱们的埋伏点开炮!”



    听着属下的禀报,僧格林沁大吃一惊,猛地站了起来。



    “这怎么可能?带本钦差去看看!”



    他飞速来到外面,用望远镜观察。



    果然,远处的炮击声此起彼伏,之前精心设置的诸多埋伏点正在被不断轰炸。



    甚至都不需要僧格林沁下令,里面的许多清军就因为害怕被炮击而亡,从埋伏点里纷纷逃出来。



    僧格林沁脸色铁青:“”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再继续埋伏也没什么意义了。



    一旁的副帅瑞麟双目中闪过一丝厉芒,恶狠狠地开口道:



    “王爷,这肯定是有人泄露了咱们的情报密!”



    僧格林沁内心之中也是这么想的。



    可一时半会间,去哪揪出来这个内奸?



    眼下马上就是决战时刻了,一旦大张旗鼓地抓内奸,反而会闹得将官们人心惶惶,影响士气。



    短暂的权衡过后,僧格林沁做出了判断。



    “既然埋伏已经暴露,那么就摆开阵势,做好决战的准备吧。”



    胜保是一个战争经验比较丰富的宿将,被韦昌辉、石达开、陈玉成轮流吊打多年却不死,甚至还能升官,自然是有一套独特的保命经验。



    于是胜保便对僧格林沁提出建议。



    “钦差大人,咱们不如先后撤一段距离,让英法蛮夷自认为取得胜利,自然就会贪功冒进。”



    “到那个时候,再以蒙古精锐骑兵率先冲击,大队步卒紧随其后,大事可成。”



    瑞麟也赞同胜保的意见。



    但僧格林沁不同意。



    或者,不敢同意。



    因为就在昨夜,咸丰皇帝又秘密地让人给僧格林沁带来了一段口谕。



    “切不可使蛮夷入京畿五十里近郊之内!”



    通州距离京师已经非常近了,再往后退的话,五十里这个距离肯定是保不住。



    到时候就算赢了,也得吃咸丰皇帝的挂落。



    已经在大沽口失败过一次的僧格林沁,不敢赌。



    等清军主力部队全部出现后,英法联军也不急于进攻,而是就地扎营。



    僧格林沁觉得埋伏暴露已经影响士气,并没有选择在当天发起进攻。



    这一晚,双方的大营之中火光照耀,在天空中往下看去犹如繁星点点,闪烁于大地之上。



    僧格林沁带着瑞麟、胜保两名副帅,在随从们的簇拥下进行深夜巡逻盘点,顺便鼓舞士气。



    他们的第一战就是明日即将担当重任的蒙古骑兵。



    其中,作为僧格林沁嫡系的科尔沁蒙古骑兵更是重中之重。



    僧格林沁非常详细地和这三千名科尔沁蒙古骑兵进行了攀谈,用语言进行激励,并检查他们的装备。



    “这复合弩不错,保养得很漂亮。”僧格林沁拿起一名蒙古骑兵的装备,检视片刻之后发出了夸奖。



    这名科尔沁蒙古骑兵顿时一脸骄傲地抬起头。



    “王爷,我这弩可是按照我先祖在家供奉的那一具打造的,一模一样!”



    僧格林沁愣了一下,道:



    “你家先祖跟随的是大清哪位皇上?”



    “回钦差的话,是康熙爷!”骑兵自豪地开口道。



    僧格林沁嘴角的笑容突然有些僵硬,过了好几秒才对着一旁的科尔沁蒙古统领道:



    



    “这种弩,咱们军中还有其他人有吗?”



    这名蒙古统领同样自豪地开口道:



    “回王爷的话,这种弩咱们有大概一半的人,就是一千五百人有呢。”



    “其他人虽然没有如此强力的武器,但他们的弩、长弓也都是很出色的。”



    一条弹幕飘过。



    汉武帝刘彻:康熙距离咸丰时代至少也有一百年了吧?英法联军都是全火枪队伍了,大清的精锐还在用康熙时代的武器?



    宋太祖赵匡胤:笑死人了,你但凡用康熙时代的火枪都算你还行,用康熙时代的冷兵器?



    明太祖朱元璋:而且还有一半科尔沁蒙古骑兵用的是这种康熙复合弩,可想而知装备落后到什么程度了。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对康熙本人来,这件事情其实也挺离谱的。



    



    僧格林沁满意地点了点头,笑道:



    “这就对了。近年来啊,总有人什么火枪火炮。但他们又哪里知道,当蒙古的好汉驰骋草原的时候,什么样的敌人都只能被草原上的雄鹰捕食!”



    回到帅帐之中,僧格林沁又获得了斥候传来的最新情报。



    “王爷,对面扎营的大约有六千英法蛮夷,全部都是步卒。”



    僧格林沁闻言,顿时露出笑容。



    “大局定矣!”



    他仔细盘点了一下自己里的所有兵力。



    蒙古骑兵,整整一万两千人,是最被倚重的主力。



    其中,科尔沁重骑兵三千人,王牌中的王牌。



    此外,还有九千察哈尔等其他蒙古部落的骑兵,都是优中选优。



    副帅瑞麟麾下有八千京营八旗兵。



    健锐营全部装备了火器,主要是抬枪和劈山炮。



    前锋营属于近战步兵,拿的是虎枪(一种很长的钢制长枪)和钢铁打造的盾牌。



    另外一位副帅胜保麾下也有差不多八千人。



    直隶绿营兵四千人,主力是刀牌,还有五百鸟枪兵。



    山东绿营三千五百人,主力也是刀牌,装备了大清自制的土炮“震天雷”。



    轻重骑兵,刀牌,长枪,巨盾兵,各种火器应有尽有。



    这一波怎么可能输?



    翌日清晨。



    僧格林沁早早就起床,督促部下们赶紧吃完早餐然后集合出战。



    不曾想,远处竟然传来了嘹亮的军号声。



    “这是”僧格林沁愣了一下,抬头看向营外。



    营地之外,一名斥候飞驰而来。



    “钦差大人,对面的英法蛮夷已经出营列阵了!”



    “这么快?”僧格林沁心中微微一惊。



    这些英法蛮夷的速度,竟然比本土作战的清军还要更快!



    但这并没有让僧格林沁产生什么太坏的情绪。



    他定了定神,表情如常地点头道:



    “知道了,让大家都加快速度。”



    很快,双方在通州城外的平原上列阵完毕。



    旌旗飘扬,人潮人海。



    八里桥之战,大幕即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