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朝无良将,国无强兵

A+A-

    第一百四十三章朝无良将,国无强兵



    西山军校?



    宁轻侯神色惊讶。



    当然不是因为西山二字,而是军校!



    毕竟,古代是没有军校的。



    宁轻侯诧异道:“军校是什么意思?”



    洛玉竹回答的十分干脆:“我也不知道。九皇子一定要用这个名字。想来是跟书院差不多?你还是自己问他吧!”



    宁轻侯点了点头,跟在洛玉竹身后,来到一间会客室,悠悠的品着香茗。



    可是他的脑海中,却一直在思考军校的含义。



    不多时。



    李龙鳞满脸笑容,走了进来。



    身后跟着苏凤翎,俏脸通红,紧捏着拳头,一副要杀人的模样。



    不用。



    苏凤翎不仅被骗,还被李龙鳞占了便宜,亏大了!



    “参见九皇子!”



    宁轻侯主动站起来,带着众人向李龙鳞躬身行礼。



    “随便坐!”



    李龙鳞挥了挥,没有一点架子,朝着宁轻侯呲牙:“你的功名,已经恢复了吧?”



    宁轻侯毕恭毕敬道:“多谢九皇子,不久前礼部派人过来,已经恢复我的秀才功名,可以参加这一次恩科!”



    “好!”



    李龙鳞拍了拍宁轻侯的肩膀,笑道:“你好好准备,一个月后,一定高中状元!”



    宁轻侯眉头微皱:“殿下,我是来从军的,对仕途已经没有任何奢求!您为什么一定要让我中状元?何况,天下人才辈出,状元却只有一个!”



    “想要中状元,不仅才学,还要运气!”



    “我的运气,一直都极差!”



    李龙鳞微微一笑:“你中状元,对西山军校来,至关重要!”



    宁轻侯趁问出心头困惑:“这西山军校,到底是什么?”



    此言一出,苏凤翎、洛玉竹等人,全都竖起了耳朵。



    她们也好奇。



    既然是苏家新军的驻地,应该叫军营才对。



    你若是正打算办学,教将士们读书认字,也应该叫书院啊!



    为什么要叫军校?



    李龙鳞笑道:“军校嘛,顾名思义,就是培养武将,传授打仗技巧的地方!”



    众人的笑容凝固,逐渐化为恐惧!



    苏凤翎失声道:“好你个九皇子!你这是要造反!”



    李龙鳞瞥了苏凤翎一眼,没好气道:“我建个军校,就是要造反!那开个书院,是不是想要当圣人?”



    苏凤翎撇嘴:“那不一样!书院,能教人读圣贤书,考取功名!军校有什么用?教人打仗,弱肉强食,欺凌弱吗?这违背圣人之道!”



    李龙鳞叹息一声:“我问你们!大夏明明国力强盛,为什么积贫积弱,被蛮族肆意欺凌!蛮族的国力,真的胜过大夏吗?”



    “这”



    苏凤翎和洛玉竹并未想过这个问题,一时陷入沉思。



    宁轻侯却是这个时代的键政高,以犀利的嘴炮闻名天下,不假思索道:“与国力无关,与武力有关!大夏贫弱,单纯是军队太弱,打不过蛮夷!”



    李龙鳞点头赞赏道:“不愧是我看中的人,果然一针见血!”



    宁轻侯得到称赞,显得很高兴。



    苏凤翎却不服:“什么叫你看中的人!宁轻侯明明是四嫂推荐的,跟你有什么关系?”



    李龙鳞继续道:“大夏为什么打不过蛮夷?其实很简单,朝无良将,国无强兵!”



    众人沉默不言,深有感触。



    事实确实如此。



    大夏的良将,当数苏家满门忠烈。



    可是,苏家忠烈战死后,朝廷竟陷入无人领兵的窘境。



    



    别看荣国公张权为首的勋贵们,平日里穿戎装,配长剑,看起来挺像回事的。



    实际上。



    他们会带兵吗?会打仗吗?



    上了战场,不吓得尿裤子,就已经算好了!



    皇上正是明白这个道理,迫不得已,只能派遣张百征,率领十万御林军出战!



    可是张百征一走,京师立刻空虚,引出了六皇子谋朝篡位的闹剧!



    难道这朝廷之中,除了张百征一人,就没人会打仗?



    还真是这样!



    李龙鳞望着宁轻侯,道:“那你看,为什么会造成这等局面?”



    宁轻侯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皇上重文轻武?



    并不是。



    皇上名为武帝,疏于文治,精于武功,怎么会重文轻武?



    大夏缺乏人才?



    也不是!



    泱泱大夏,人才辈出。



    拿得出的武将虽然没有几个,但是文官却是一抓一大把!



    思来想去。



    宁轻侯只能从制度根源上找答案:“莫非,是因为屯兵制?”



    李龙鳞摇头:“错!是因为体系!”



    众人不解,面露茫然之色。



    李龙鳞解释道:“大夏人才辈出,是因为科举制度,以及各地的书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科举之中,虽然也有武状元。”



    “但是,我问你们,武状元要考的骑射,军略,兵器,阵法,应该怎么学?”



    苏凤翎不假思索,抢答道:“那还用,当然是家传!”



    李龙鳞叹息一声,道:“对!是家传!大夏历史上,打了几千年的仗,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战争经验,却因为缺乏书院这样的体系,只能家传!”



    “跟武学一样,各家之间,只会敝帚自珍,不愿外传!”



    “到了最后,自然失传!”



    众人身体一震,面露惊容。



    李龙鳞一针见血,道出了令人震惊的真相!



    儒学有书院的存在,不断积累前人的智慧,最终到达一个惊人的高度!



    可是打仗呢?



    除了家传之外,根本没人教。



    历史上绝大部分名将,都是在战争中,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去领悟。



    有学问的,还能留下几本兵书。



    可大部分将领,都是大老粗。



    他们的战法计谋,随着他们的生命走到尽头,也一起被埋进坟墓。



    大夏承平已久,名将早已凋零,传给后人的家传战法,也逐渐失传。



    最终,导致了一个古怪的结果。



    大夏的国力虽然强大,但是会打仗的将领,却是寥寥无几。



    如此的国家,富饶却弱!



    四方蛮夷犹如豺狼,将大夏视为膏腴,企图瓜分!



    李龙鳞提出了强国的办法,那就是建军校!



    只要军校跟书院一样,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那么,能征善战的将领,就会源源不断的培育出来。



    有良将,自然能训练出强兵。



    不仅击溃北蛮,指日可待!



    而且,可开万世太平!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